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漢語言文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隨著當前我國教育教學體制的深化改革,在進行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中,重視人文修養的培養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但是目前來看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存在著不小的漏洞以及局限性,在漢語言文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審美培養有一定的缺失。因此本文筆者主要來闡述漢語言教學中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教學;審美
漢語言文學在目前的素質教育當中逐漸成為了審核學生是否具備漢語言素養的重要課程體系,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漢語言審美思想的重要手段。而審美教育又是漢語言文學當中的重要理論性學科,對于學生培養良好的美學理論素養以及審美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進行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
一、審美教育概述
1.審美能力的含義。審美能力是指對學生審美感受、鑒賞、想象的抽象化分析。換言之,審美意識、審美感受能力是審美過程的重要基礎。在進行漢語言文學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審美思想,為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在漢語言案例賞析的過程中,審美的主體主要是通過人體的感官系統完成的,也是學生們發揮審美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審美教育的過程中,重點是幫助學生樹立對美的辨別意識。2.審美能力的培養。在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審美思想,首先要幫助學生培養一定審美意識,使得學生能夠在觀察的過程中具有自己的獨特性想法,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其次應當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審美心理素質,在進行想象和創造的過程中能夠以理性、邏輯為基礎,保證美的創造性價值。其三,重視發揮個體的優勢,不同的個體在學習審美能力的過程中往往具有不同的優勢,每個人應當發揮出自己的特征與優勢,實現對美的追求等。
二、漢語言教學的現狀分析
現階段,我國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存在不小的問題。首先,在相關課程的設置上,課時數量非常少,遠遠少于我國所設定的有關標準,而且很多漢語言課程都設置為選修,學生們在選修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沒有積極性以及熱情等。其次,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考核過程中,考核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過度的關注于學生的漢語言文學理論基礎,重視考試的結果,忽視對學生漢語言文學素養的考核是目前的一大局限性。最后,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社會對于其認可度不夠,社會上的很多就業崗位對于漢語言文學具有一定的歧視性,認為漢語言文學大學幾年學出來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內容等。
三、審美教育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實施
1.審美因素和藝術境界的挖掘。在文學作品的賞析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審美因素以及藝術境界的挖掘,這兩大因素在教學的過程中是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漢語言文學素養的基礎。因此作為漢語言文學的教師一定要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在賞析漢語言文學案例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潛移默化的培養一定的審美意識,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文章當中的內涵,為學生的未來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教師,在學生鑒賞的過程中應當給予一定的點評與分析,幫助學生在獨立學習的過程中少走彎道,并且適當的引導學生在挖掘的過程中發現文學作品的中的情感基礎,使學生與作品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實現審美能力的升華。2.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工作。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漢語言文學有了一定的學習興趣之后,才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審美意識。在大學階段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對策,通過情景創設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作品中的美學,了解美的本質,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欲望。引導學生能夠充分的發現作品當中,蘊含的作者感情以及作品當中的內在美等,通過興趣的激發來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實現審美教育工作。3.重視學生審美思想以及意識的培養。審美思想以及審美意識對于學生來說是發自內心的,由內而外的,并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學到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循序漸進,通過不斷的影響、潛移默化的講解來激發學生對于作品的感悟,讓學生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能夠身臨其境想象實際的情形,為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以及審美意識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文學作品的針對性,利用不同文學作品的不同風格來提升學生的審美心理,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以及審美思想,為學生的審美品位提升奠定基礎。
四、總結
綜合上文所述,本文筆者主要從當前階段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當中的審美教育入手進行分析和探究。隨著當前漢語言文學課程的改革發展,在進行課程體系的學習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審美意識以及審美能力是必然條件。而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從文學案例挖掘美學概念,進而通過漢語言文學課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樊德華 單位:新疆博州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