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一帶一路倡議下海洋經濟發展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下,福建省應當充分利用自身的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當前福建省海洋經濟存在若干“短板”:涉外海洋服務人才不豐富、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海洋生態遭到破壞、部分海洋產業超出海洋環境容量、涉海金融服務對海洋經濟的支持力度不夠,阻礙海洋產業優化升級,降低海洋經濟國際競爭力。對此,福建省應當抓住“一帶一路”倡議機遇,積極走出去。通過積極培養涉外海洋服務人才,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以及創新海洋金融服務等路徑,解決海洋經濟發展掣肘,提升海洋經濟規模,增加產值,提升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一帶一路;福建省;海洋經濟;發展策略
引言
自從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經過五年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倡導的開放合作、和諧包容、互利共贏等理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認同并以五通為基礎與我國開展“一帶一路”合作。“一帶一路”倡議正在積極構建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福建省應當積極抓住“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發展海洋經濟。
一、“一帶一路”倡議與福建海洋經濟
“一帶一路”倡議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合稱。“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解決世界發展問題的中國方案。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多邊合作,涉及經濟、金融、交通、物流、文化、醫療衛生的方方面面。“一帶一路”倡議促進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共同發展,有助于沿線國家和人民共同富裕。“一帶一路”倡議堅定改革、堅定開放,維護自由貿易,努力推進經濟全球化,與貿易保護主義做斗爭,維護世界經濟發展來之不易的成果。對我國來說,“一帶一路”倡議有助于我國構建全方位的開放格局,通過雙邊與多邊貿易,拓展海外市場,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1]。“一帶一路”倡議下,福建省發展海洋經濟,機遇與挑戰并存。從機遇上來看,“一帶一路”倡議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福建省作為沿海大省,海洋資源豐富,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能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發展海洋經濟、完善海洋經濟產業鏈、推進海洋科技創新。如福建省可以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東盟的合作,加強海洋經濟合作,提升海洋經濟產值,增加福建省的收入。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福建水產行業近年來大踏步走出國門,境外水產養殖發展規模居于全國首位。福建省水產企業在印尼、緬甸等東盟國家開展海水產養殖,規模日益擴大[2]。通過發展海洋經濟,福建省能夠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通過海洋文化產業、濱海旅游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等提升第三產業比重,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格局。“一帶一路”倡議下,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福建省發展海洋經濟既面臨山東省、海南省、上海市等兄弟省市的競爭,又面臨東盟等國家和地區海洋產業的競爭。“一帶一路”倡議下福建省與“一帶一路”沿線海洋國家和地區開展海洋貿易,減少貿易壁壘,適當性降低關稅,易沖擊福建省海洋經濟產業。福建省海洋經濟產業同質化比較重,競爭優勢不太明顯。同時,由于國際競爭加劇,海洋經濟資源開發利用和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遠洋漁業存在不確定,容易導致海上貿易爭端[3]。這就要求福建省完善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培養和儲備海洋經濟人才,完善海洋金融,提升海洋經濟發展競爭力,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做大做強海洋經濟蛋糕,既實現福建省海洋經濟發展,又通過互利合作,促進沿線國家海洋經濟產值增加,實現共贏。
二、當前福建省海洋經濟發展存在的短板
近些年來福建省海洋經濟發展快,海洋經濟總產值逐年增加。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旅游、海洋工程建筑、海洋船舶等五大海洋主導產業優勢明顯。福建省通過改造標準化水產養殖池塘,建設環保型塑膠養殖網箱,特色養殖業快速發展,大黃魚、鮑魚、海帶、紫菜、牡蠣產量居全國首位,鰻鱺、石斑魚、海參產量居全國前列,水產品出口創匯居全國第一。但是福建省海洋經濟還存在明顯的“短板”制約海洋經濟規模擴大。這些“短板”包括海洋產業的供應鏈和配套服務設施不夠健全。如水產品的冷鏈保鮮和城市快速物流系統還不完善,需要改進。海洋產業結構趨同,同質化競爭,海洋經濟服務業與新興產業比重不大。海洋經濟發展金融和信貸支持力度不夠,制約海洋經濟規模擴大與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一帶一路”倡議下福建省在全國率先建立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平臺,推動福建省拓展海外市場。而這些“短板”,外加“三期疊加”的困境,有可能降低福建省海洋經濟的競爭力,在與東盟的競爭中失去競爭優勢。具體而言:
(一)福建省涉外海洋經濟人才不豐富
“一帶一路”倡議下,福建省利用自身的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離不開豐富的涉外海洋服務人才。涉外海洋服務人才需要掌握涉外語言,并對海洋產業熟悉,能夠根據“一帶一路”倡議的需要,規劃好海洋經濟產業,推動海洋產業優化升級,發展戰略新興海洋產業,持續增加海洋出口,減少海洋貿易經濟摩擦和海上爭端,持續提升海洋經濟競爭力。然而,福建省涉外海洋服務人才還不夠豐富。福建省通過福建農林大學、集美大學等高等院校加強海洋人才培養,但這些人才的涉外語言不夠扎實,主要掌握英語等語言。福建省海洋經濟不僅需要英語等通用人才,還需要小語種人才,尤其是福建省與東盟建立合作,需要精通東盟地區小語種人才。福建省小語種人才缺乏,尚沒有建立相應的小語種專業,制約海洋經濟擴大貿易范圍。
(二)福建省海洋科技創新有待提升
“一帶一路”倡議下,福建省海洋經濟走出去面臨兄弟省份與國外的雙重競爭,福建省要加強科技創新,才能提升海洋經濟競爭。當前福建省海洋科技研發與創新能力有待提高。根據福建省海洋“十三五”規劃,福建省海水養殖生物遺傳育種的核心技術、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海水綜合利用等高新技術,海洋生態修復、海洋微生物處理污水、海上核設施泄漏預防與監測等技術開發應用需要攻關。這些技術難題制約著福建省海洋產業優化升級,不利于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制約著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科技實力的制約,福建省需要花費更多的資金從國內外引進先進技術,引進海洋養殖良種等。這增加海洋產業開發成本,降低海洋產業的國內外競爭力。另外,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的快速發展,海洋經濟需要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加強互通互聯,建立智慧海洋體系,共享海洋資源,創造新的價值。同時,通過智慧海洋體系加強海洋監控,防止對海洋資源的破壞。
(三)海洋生態遭到破壞,超出海洋環境容量承載力
發展海洋經濟,離不開良好的海洋生態系統。近些年來福建省加強海洋執法,保護海洋生態,但是局部海域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阻礙海洋經濟發展。如福建省仙游縣存在盜采海砂的情形,無證無序盜采造成國有資源的流失,海洋生態破壞和污染,也造成海洋功能區的沖突。盜采海砂雖然能滿足建筑施工,但是盜采區域不能夠進行水產品養殖[4]。此外,部分市縣為發展海洋經濟,違規占用濕地、超規劃養殖以及在生態保護區違規養殖等,嚴重破壞海洋生態平衡,不利于海洋生態保護和環境保護。“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福建省以及兄弟省份紛紛發展海洋經濟,與沿線國家開展海洋貿易。福建省海洋生態破壞,以及海洋污染容易降低福建省海洋產業品質。在當前無公害、綠色產品理念下,降低國際競爭力。而超出環境容量不當進行的海洋開發,容易破壞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使得海洋漁業、海洋旅游業難以持續。福建省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科技資源進行海洋生態修復。
(四)海洋金融創新有待加強
福建省海洋經濟面臨“三期疊加”的挑戰,“一帶一路”倡議下海洋經濟的資源開發利用和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海洋爭端加劇,給福建參與遠洋漁業和深海資源開發利用帶來嚴峻挑戰。這就要求福建省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海洋經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海洋產業,化解過剩產能、擴大海洋經濟規模、完善海洋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近些年來,福建省財政部門安排專項資金作為現代海洋產業中小企業助保金貸款政府風險補償資金,人民銀行福建分行以及商業銀行提供助保金貸款。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解決了海洋企業的資金需求[5]。福建省雖然成立了“海上銀行”、海洋產業金融部等海洋金融服務部門,解決海洋經濟的資金掣肘。然而福建省海洋產業與企業仍然存在資金短缺,融資不順暢、抗災保險不健全等問題。作為沿海省份,福建省經常是臺風登陸地點,容易給海洋養殖帶來巨大破壞。海洋產業保險不健全容易給海洋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災難風險。部分海洋產業及中小企業融資依然存在融資渠道窄,融資時間長、融資成本高等問題,制約產業規模擴大。
三、“一帶一路”倡議下福建省海洋經濟發展完善路徑
“一帶一路”倡議下,福建省海洋漁業、海洋旅游業、海洋建筑工程、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海洋生物科技、海洋文化創意產業、涉海金融服務業等支柱和新興產業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優勢,能大有作為。福建省要妥善解決海洋經濟的發展短板,增強海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一)積極培養涉外海洋經濟服務人才,推動海洋經濟出口
“一帶一路”倡議下福建省發展海洋經濟,應當大力培養涉外海洋經濟服務人才。涉外海洋經濟服務人才主要掌握三個方面的素養:涉外語言、涉外海洋經濟法律以及海洋產業建設能力。福建省現有海洋人才對涉外海洋經濟法律具有一定的理解,推動海洋產業發展。但要積極培養海洋經濟人才涉外語言能力。首先,是涉外海洋人才的通用語言能力,如英語、法語、德語、日語等語言,加強與主流經濟體的合作。其次,涉外海洋經濟人才的小語種能力。福建省歷史上有眾多華僑到東南亞等世界各地發展,福建省發展海洋經濟,離不開這些海外僑民的大力支持。福建省涉外海洋人才應當掌握泰語、印度尼西亞語等小語種。福建省要針對性地吸納這些語言優勢的人才,加強培養。長遠看,海洋經濟作為福建省的重要產業,應當規劃好涉外海洋人才培養,可在福建省高校相關海洋學科設立涉外語言人才培養專業,加強復合型海洋人才培養。
(二)加強海洋科技創新,促進海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一帶一路”倡議下,福建省發展海洋經濟,需要加強海洋科技創新,以實現海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福建省加強海洋科技創新,要將自主創新與集成創新有機結合。福建省要加大海洋科技研發投入,集中一批海洋科技專家開展海洋科技攻堅,實現海水養殖生物遺傳育種的核心技術、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海水綜合利用、海洋生態修復等高尖技術突破。為突破的技術和人才提供高額獎勵以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福建省要深化海洋科技產學研合作,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為吸引高科技海洋科技人才,福建省可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相關人才前來,如實施優越政策如高薪、升遷、紅利、帶薪休假、高額配股等方式進行人才引進[6]。同時,福建省可以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合作開展海洋科技合作。可以采取合資入股的方式,與國外先進海洋科技公司或者新興海洋科技公司合作,共同開發海洋資源,如深海油氣資源的合作開發。還可以采取并購的方式,并購先進技術,彌補自身技術的不足。同時,福建省要順應智能時代的發展,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構建智慧海洋,加強海洋監測和數據挖掘,實現海洋資源共享共建共用,防止海洋生態破壞與污染,做大海洋產業規模。
(三)加強海洋生態保護,推動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下,福建省依托豐富的海洋資源,面向東盟與世界發展海洋經濟,能夠帶來巨大的商機。為推動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福建省應當加強海洋生態的保護,維護好海洋生態的平衡,加強海洋資源的可再生研究,實現資源的可持續重復利用,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7]。具體而言:首先,福建省要加強執法,嚴肅查處海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行為,如向海洋傾倒垃圾的污染行為進行打擊。對非法采砂、非法不當圍海行為進行查處,要求恢復海洋濕地。要加強海洋執法創新,完善綜合執法,提升執法效率。尤其要強化智慧海洋監測體系的應用,加強海洋監測,及時發現海洋生態破壞和污染行為。要加強核心技術突破,通過技術修復海洋生態,修復海洋核污染、石油污染等,以及利用微生物處理海水污染等。其次,要做好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確保海洋經濟建設符合環境容量預期,對于違規超環境容量養殖業要及時制止,以維護海洋生態系統平衡和海洋資源可再生利用。
(四)完善海洋金融創新,解決海洋經濟資金難題
“一帶一路”倡議下,福建省海洋經濟面臨著兄弟省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雙重競爭。福建省要能夠充分利用海洋資源的優勢,提升海洋經濟競爭力。而海洋經濟面臨著投資長、資金需求大等特征,需要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如遠洋運輸業、海洋港口建設、高端郵輪旅游業等。福建省要結合海洋產業特征,針對性地進行海洋金融創新,確保海洋產業及時得到建設資金。如福建省海洋養殖業可以通過海域使用權抵押獲取融資。福建省港口產業可以通過港口設施、在建交通設施抵押獲取融資。同時應當發展海洋經濟保險、融資租賃服務等。福建省要多方籌措資金,建立海洋產業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解決該類企業的融資困境。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放寬外資限制比例,福建省海洋經濟可以吸收低成本外資,參與海洋基礎設施建設。福建省與東盟等海洋國家還可以合資成立公司參與深海油氣資源開發、海洋水產養殖以及遠洋漁業等。
四、結束語
福建省作為海洋資源大省,要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機會,抓住發展機遇,利用海洋資源優勢,充分統籌陸海經濟,協調好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利用海洋經濟優化福建省產業結構,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福建省要統籌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和政策,加強涉外海洋人才培養,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儲備,最終推動海洋經濟縱深發展,在新時代做大做強,成為福建省重要的經濟名片。
參考文獻
[1]謝啟標.“一帶一路”背景下廈門建設海洋經濟強市的對策思考[J].廈門特區黨校學報,2018(2):17-22.
[2]石偉.深耕細作海上糧倉[N].經濟日報,2016-07-21(11).
[3]林志娟.大力發展福建海洋經濟[J].政協天地,2018(Z1):78-79.
[4]李海振.福建仙游縣:海洋生態環境堪憂[OL].[2017-06-24].
[5]課題組.福建金融發展與海洋產業結構優化關系研究[J].福建金融,2017(10):12-18.
[6]王程程.“一帶一路”背景下海南海洋經濟發展策略探析[J].金融經濟,2018(8):39-40.
[7]王園,張儀華,洪雅冰.福建省海洋產業供給側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策略[J].海峽科學,2017(5):27-29.
作者:郭麗芳 單位: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經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