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知行合一的實踐過程,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強化于實踐的過程。新發展階段,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長效化、常態化的進一步推進,需要準確把握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明確踐行要求,探尋有效的踐行路徑。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本質要求;路徑
大學生肩負著推動社會建設和實現民族復興的重擔,大學生群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狀況決定著未來整個民族的價值取向、價值行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任務①。”再次凸顯在大學生群體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層次意義[1]。與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一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貴在踐行。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知行合一的實踐過程,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2],外化于行,強化于實踐的過程。
一、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一)從觀念形態向實踐形態轉化的過程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黨的十九大以來,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識和實踐工作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圍繞著在全社會繼續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和論述。在大學生的認知系統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是黨和國家的倡導,然后通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第二課堂等多種渠道的教育引導、文化熏陶、實踐養成,這一倡導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進而內化于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觀念和實踐互動發展的過程,觀念形態的踐行是真正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行為的邏輯起點,這是符合人的認知及行為模式的。但是,認知是為了踐行服務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及培育的落腳點在于踐行,認知的目的也是在于踐行。大學生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化為行為,實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觀念形態轉為實踐形態[3],這是所要經歷的第一個過程。
(二)由行為固化為行為習慣的過程
人的行為是長期重復進而固化,再演變為行為習慣的。在全社會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將倡導付諸實際行動的形式和渠道是多樣化的,可以積極參與各類實踐活動,也可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規范日常行為,在反復的實踐過程中,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行為固化。黨和國家在全社會積極倡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為了規范人們的價值行為[1],引導人們平衡好個人與國家利益,促進全社會形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行為的良好風尚,以此為價值規范的踐行成為人們的一種行為習慣。就具體過程而言,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化于行的同時,要將具體的實踐活動固化為行為的一部分,并在一定時間內逐漸養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評判自身及他人言行、規范自身言行的行為習慣。經歷時間推移和實踐次數的強化,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短暫的、被動的偶然行為,轉化為長期的、自覺的行為習慣,這是所要經歷的第二個階段。
(三)通過實踐進一步強化踐行的過程
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實踐是理論的來源,是理論問題得以解決的關鍵[4],同時也是行為習慣得以強化的重要途徑。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理論研究指引方向,更需要回歸到實踐、落實到現實生活之中,接受實踐的檢驗和強化。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踐行不是自發由觀念形態轉化為實踐形態的,不會在一次實踐行為后水到渠成地固化為長期行為,更不會自動變為行為習慣;而再強大的行為習慣,如果長期脫離社會實踐,最終也只會還原到最初的觀念形態。所以,無論是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觀念形態,還是行為習慣,都依賴于實踐的檢驗與強化,需要大學生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深化認識、提高能力。“實踐—認識—實踐”的規律仍是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遵循,實踐的養成機制能進一步強化踐行。
二、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
(一)踐行的自覺性
自覺性,是人與動物的關鍵性區別,也是個人對預期目標的主動追尋。與國家的倡導相一致,但又與外界各種因素的迫使相區別,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真正行之有效,就要做到行為的自覺性。這所強調的是行為的動因是內力促使,行為主體是自覺、自愿行為的主導者,踐行是潛意識中的無意識行為。與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活動不同,褪去外界的倡導,告別踐行的功利主義,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是指大學生自己認識到應該如此,甘心情愿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行為的價值標準,并在行為中體現出相應的要求,作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這一方面表現為大學生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所展現的熱情、興致等,另一方面也表現為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為響應國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號召,按照黨中央《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①等文件要求,高校依托各類道德實踐活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等方式,引導大學生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動落細、落小、落實,從學習生活工作層面接受實踐的檢驗。但是,在這一類活動參與中,要注意避免大學生因學校對實踐活動參與率、參與面等的要求,功利性參與、非自愿參與等情況,減少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缺乏自主性、流于形式的現象。
(二)踐行的堅定性
堅定性是面對預期目標實現過程中的各種挑戰和困難,個人言行對既定目標的堅持度。社會生活中,人們帶著各自不同的目的去行為,也正由于目的的不同及外在利益因素的干擾,行為的堅定性也強弱各異。在國家積極倡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踐行的堅定性關系到踐行能否持久,未來社會能否繼續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導向,能否實現社會治理的長效性和國家發展的穩定性。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性[5],也就是大學生在面對各不相同的社會群體、多種多樣的社會思潮、形式各異的利益誘惑等干擾因素時[6],不忘初心、堅守踐行的諾言。簡言之,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性就是對踐行從理念到實際行動的不動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的建設,也需要大學生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堅定性,并把這種堅定性帶到現在的校園學習、未來的社會生活中,真正實現整個社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身體力行,以這個良好的社會風尚為引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突破,推動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進程。
(三)踐行的穩定性
穩定性是在長期、反復的實踐過程中,個體所呈現的言行與既定目標的吻合度。校園生活畢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特別是對于課外時間充裕的大學生而言,在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活動之余,如何將踐行理念貫徹到日常行為中,怎樣保持行為的穩定性,這才是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持續、強化的關鍵。俗話說,做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難,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次實踐是容易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身涵蓋面之廣也源于個人、社會、國家三個層面的點點滴滴都需要將其作為行為準則。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穩定性,就是大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運用于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之中,使日常言行符合社會法制規范和道德倫理要求,滿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導向。類似于課程內容的學習,真正的學習高手都明白,課后對課程內容的復習鞏固才是關鍵。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從學校倡導的實踐形式延伸到現實生活里,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日常行為準則的一部分,并在反復的實踐中深化對踐行的理解,固化實踐行為,并使其成為行為習慣,才能實現踐行的穩定性,真正使其走出形式化的困境。
三、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
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需要找準踐行動力,在日常言行中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做支撐,毫不動搖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直面不同實踐形式中服務對象、服務內容的差異,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行為準則,保持踐行的穩定性。
(一)找準踐行動力,提升自覺性
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是主體自覺行為的根本。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多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等狀況的頻發,人們思想極易動蕩。處于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的大學生,也容易受到各種錯誤思潮的干擾和沖擊。其中,部分大學生受市場經濟過度逐利、重利輕義等不良因素的影響,產生崇尚享樂、自我至上等錯誤價值取向,學習生活中出現急功近利、以自我為中心等現象,使得長期堅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變得更為艱難。例如,面對疫情當前“小我”與“大我”如何取舍等價值選擇,就要找準動力,保證實際的踐行行為不是單純物質利益的驅使,才能實現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事實也一再證明,以名、利的獲取為動力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錯誤的,容易走入歧途,更是不長久的,容易產生懈怠心理。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黨和國家的號召力,更為關鍵的是自身動力的持續性,以社會責任和使命的實現為動力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只有發自內心地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意識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愿意將其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強國的高度責任感為踐行的不竭動力,才能在社會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自己的言行,始終自覺踐行,使踐行告別形式化,迎接自覺性。
(二)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堅定性
理想信念是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行穩致遠的有力保障。無論是在物資極度匱乏的戰爭年代,還是在困難重重的社會主義建立和建設初期,是求得民族解放、國家獨立的理想信念支撐著中華民族,是前輩們對這份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執著,守住了對中國民族不離不棄的堅定性;而當今社會主義中國呈現的是一部在激烈時代競爭中求發展的歷史,在物欲橫流、各種價值觀縱橫交織的今天,大學生只有堅守正確的理想信念,才能明辨是非,堅持踐行,實現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對大學生而言,選擇了什么樣的理想信念,也決定了人生奮斗的方向和方式。回顧歷史,歷經歲月和實踐的檢驗,當代大學生該堅守的理想信念,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指導下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和堅守什么樣的價值觀的有機結合。這既是大學生要實現的社會責任與使命,也是大學生在實際踐行中要堅守的理想與信念。作為一種穩定發揮作用的精神力量,它將給予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使踐行更具堅定性。
(三)拓展實踐形式,促進穩定性
實踐內容的豐富性和形式的多樣性,也正是促進行為習慣養成的催化劑。針對大學生求新求異、好動易變的心理特點,高校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活動組織上下功夫,用心開展形式各樣的實踐活動,努力增強活動的吸引力、實效性。投身于各類實踐活動,滿足大學生自身投身社會實踐、展示自我風采的心理需要,也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落實在實踐中,充滿活力,形象化地顯現出其所具備的正向推動力;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實踐形式作為載體,也需要豐富多樣的實踐形式增強其影響力。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不能停留于某種實踐形式,更不能形式化,而是要實現穩定性。大學生要主動拓展實踐形式,不能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停留于高校所組織的實踐活動,要走出校園,走進社會、深入群眾,引領風尚、服務社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滲透到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落實到每一次價值判斷、價值選擇中,在不同情景中強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標準這一理念和行為,實現踐行的穩定性。在自媒體時代,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穩定性,除了常規線下實踐活動的參與,其范圍也涵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行為準則的微博、抖音等線上媒介的正確發聲、勇敢亮相,面對各種社會現象與輿論,能夠旗幟鮮明地抵制各類錯誤言行,講好中國故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精神文化產品的傳播之中,營造風清氣正的輿論環境。
四、結語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個人和社會協同用力,在全社會形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行為的良好風尚,引導人們崇尚更高層次的價值追求。大學生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堅定踐行者;要始終堅持知行合一,做到行勝于言,在行為的自覺性、堅定性和穩定性上下功夫,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和使命,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旅上堅定信念,奮勇向前。
作者:張慧 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