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物理化學教學中任務驅動模式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是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的先進教學方法。它可以用于物理化學教學,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了學生的物理和化學知識體系的建設,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本文從實踐的角度出發,探討了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設計及其在物理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一)調整物理化學的學時結構
將教學課程分為兩個部分:課堂統一教學和小組項目驅動模式教學。物理化學理論體系分為十章。關鍵點分為六個部分: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多組分系統熱力學,化學平衡,電化學和化學動力學。鑒于課時的減少,課堂教學主要闡述理論體系、理論觀點和難點。要求學生在課后充分閱讀和理解各部分的內容,并結合課堂教學,掌握物理化學的理論內涵。
(二)改變物理化學的教學組織方式
主要采取小組形式,共同進行項目討論,并完成課堂所需報告、制作PPT,以及進行課堂匯報與交流。每個小組首先對各自的項目進行分析,查找項目所具備的相應條件,結合學過的理論和概念,全方面的處理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分工協作,完成項目PPT,最后進行課堂匯報與交流。每一小組為四到八人,要求合理搭配,學習和活動主要在小組中完成,通過進行小組活動來培養組織、溝通、陳述等方面的能力。
(三)增加課堂提問和設問
課堂提問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老師通過提問,可以讓學生積極思考,發展創造性思維,并進一步鞏固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創建一個場景并提出一個巧妙地設問。在這種情景中進行巧妙地設問,關注情境與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引導學生提取信息,進而導入學習的內容,能將學生融入知識環境,讓他們更愿意主動的去學習知識。
二、物理化學教學中的任務探討
(一)設計物理化學實驗,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物理化學是一門理論結合實際的學科。物理化學教學的基本要求是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課程包括一部分實驗,但這部分實驗離學生的生活較遙遠,使學生沒有親切感,比較陌生,從而物理化學實驗并不能達到教學目的。所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和生活相關的有趣的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動手實踐能力,從而帶動學生進入物理化學的世界,降低學生對實驗的陌生感。
(二)設計自建的習題數據庫,深入學習物理化學
物理化學教材后面的習題都是老師編寫的計算題,大部分都是站在物理化學研究者的角度進行選擇題目,但是對剛接觸物理化學的學生來說題目的難度較大,很難消化習題,所以,老師自建習題數據庫,幫助學生從簡單的題目入手,由易到難,慢慢的理解物理化學,從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物理化學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模式的注意事項
(一)要有目的的應用任務驅動法
開設物理化學科目,培養學生思維和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要有目的的進行授課。所以,必須把任務設計和教學的目標聯系起來,達到任務設計和教學的目標相一致,而學生完成任務的這一過程就是接受知識的過程,從而也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物理化學的效率。
(二)要具體的應用任務驅動法
所說的具體,一是指要具體的制定任務的目標,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聯系起來,二是對每個學生來說學習的任務要具體,特別是在小組學習中,每個學生都要有具體的任務,才可以準確定位自己的位置,確定任務完成的目標,從而提高任務完成的效率。
(三)要適度的應用任務驅動
老師在設計教學課堂時,應該考慮教學的時間,教學時間安排的是否恰當就會直接影響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成果,任務設計要考慮好學生的感受,設計的不應該過于復雜,時間過長,將可能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精力無法集中的現象,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程度設計出合理的學習任務,來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
四、結束語
和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較而言,任務驅動模式的教學方法存在明顯的優勢,在物理化學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模式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這使得學生主動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自主的解決問題,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鄒敏.高校教學過程管理[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增刊),2001:13,17.
作者:汪海東 蔡芹 朱杰 郭麗萍 宋利 單位:嘉興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