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裝備制造業循環經濟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裝備制造業循環經濟標準化發展模式是指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制造、資源化為主要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目標,將裝備制造業所涉及的各個子行業、各個流程以及產品設計、生產的全過程納入標準化軌道,充分發揮標準化在裝備制造業循環經濟建設中的技術支撐作用,以標準化手段促進裝備制造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2裝備制造業循環經濟標準化發展模式構建
根據裝備制造業企業在循環經濟標準化發展過程中所處的不同階段,裝備制造業循環經濟標準化發展模式具體分為:政府推動貫標型模式、市場導向采標型模式和標準主導參與型模式。
2.1政府推動貫標型模式
在循環經濟標準化發展初期,企業的循環經濟發展動力不足,企業的循環經濟標準化工作主要是在政府的直接干預下進行,循環經濟標準的實施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措施推進。企業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開展循環經濟標準化工作。
(1)強化全員培訓。通過大量的宣傳、培訓、研討、交流等形式使企業員工熟悉國際能源和綠色制造準則,提高循環經濟標準化意識,樹立以發展循環經濟、進行清潔生產為主線的大局觀念,在注重循環經濟標準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利用標準來規范生產過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競爭實力。
(2)強化依法管理。認真學習國家有關加強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的方針政策,貫徹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使之全面滲透于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規劃、設計、生產、投入、廠區環境、工作生活等重要環節。通過制定符合法律規定的管理制度來安排好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明確職責分工,調整好內部關系,規范工作流程。
(3)強化依法貫標。凡是國際上通行的、涉及同行業產品節能減排的技術標準,都要成為全員無條件遵從的標準。以嚴格的規章制度規范每個員工的貫標行為,扎實推進貫標工作,在企業內形成了解標準、重視標準、貫徹標準的良好氛圍,以貫標改善企業運行狀態,進一步夯實企業規范管理基礎。
2.2市場導向采標型模式
在循環經濟標準化發展中期,市場經濟體制較為健全,企業積累了一定的循環經濟標準化經驗,逐步成為市場的主體。為適應發展的需要,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推動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企業主動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及國際上同行業先進企業標準。在市場導向采標型模式下,企業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開展循環經濟標準化工作。
(1)重構企業經營目標。明確企業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的主體地位和必須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徹底轉變單純追求利潤額經營目標,更多關注生態安全與社會福利增進等目標,走綠色創造發展之路。重視標準化在循環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逐步將標準化和企業自身發展戰略相結合,使標準化工作卓有成效地為企業經營管理和市場競爭服務。
(2)延長產品生命周期。以產品研發為切入點,將循環經濟標準化工作貫穿于包括市場調研、開發設計、工藝工裝、生產制造、檢驗包裝、市場營銷等產品生產銷售的全過程。通過制定實施產品標準化策略,增強產品的適用性,使產品能夠滿足顧客的多樣化需求,延長產品生命周期,提高產品在生命周期內的銷售收入水平,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
(3)建立技術標準體系。根據企業自身的技術張金梅:裝備制造業循環經濟標準化發展模式研究水平和產品特點,建立起以技術標準為主體,包括工作標準、管理標準在內的企業技術標準體系,將標準化工作融入到企業產品開發、技術改造、工藝制造、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中去,用標準來規范企業經營的每一個環節。堅持企業標準體系的持續改進和提高,以期達到企業標準化工作的不斷進步。
(4)創新采標工作機制。擺脫為了采標而采標的帶計劃經濟色彩的采標原則,以市場為導向,實質性采用國際和國外先進技術標準。把采標與自主開發、產學研合作、引進技術消化創新、加速技術創新步伐等多種研發方式相結合,堅持科學采標、主動采標。通過采標工作,實現自主創新,從而獲取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巨大的經濟效益。
2.3標準主導參與型模式
在循環經濟標準化發展進入相對成熟的階段后,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健全,企業成為市場的真正主體。在這一階段,企業具有了較強的循環經濟技術與標準化科研能力,也積累了豐富的循環經濟標準化經驗,能夠自主開展循環經濟標準化工作。根據市場需求,企業積極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并及時將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為標準,促進技術的產業化和產品的規模化,標準化已完全融入企業的現代化管理和精益制造之中。在標準主導參與型模式下,企業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開展循環經濟標準化工作。
(1)以持續采用國際最新標準為基點,創新并形成更高的企業標準。為適應企業技術進步及滿足市場需求,利用各種渠道收集國外標準最新版本,在消化、理解、吸收和轉化的同時,制定嚴于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的企業標準。加大企業標準的系列化、通用性研究和制修訂工作力度,使企業標準與國家標準、國際標準間的銜接更加合理。
(2)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標準創新與新產品、新技術研發聯動。加強對國內外兩個市場需求信息、產品使用信息和競爭企業產品實物質量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堅持以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為主導,把技術開發工作納入到標準化工作的軌道上。重視研究和推廣能夠推動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與國內相關科研機構建立橫向聯系,形成各種形式的技術創新開發平臺,推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及其綜合應用開發,促進技術與標準的融合。
(3)以提高研發能力為動力,參與制定國家乃至國際標準。不斷提高每年投入標準研究和新產品開發、專利技術研究的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將人才戰略、知識產權戰略和技術標準戰略列為企業科技發展的重要戰略。深刻認識企業參與標準制定的戰略意義以及標準對企業形象提升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努力推動技術創新成果向國際標準轉化工作,顯著提高我國在國際標準制定方面的話語權。
(4)以質量持續改進為支點,不斷優化產品標準。產品的演變與發展日新月異,標準必須及時適應市場與技術快速變化和發展的需求,不斷注入新的、先進的內容,用以指導企業科學生產,提高產品性能,滿足國家標準和市場對產品性能的要求,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5)以低碳設計促進標準創新,推進標準化工作逐步走向國際化。通過持續不斷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標準質量,在實現企業可持續低碳化發展的同時,積極承擔國內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作,提升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順應國際化的潮流,抓住國際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打破國際貿易技術壁壘,掌握國際標準的發展趨勢,實現我國從被動采用國際標準到主動引領國際標準制定的突破,為促進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貢獻。
3結語
面對傳統粗放型發展模式下造成的資源瓶頸和環境制約,倡導清潔生產、減少污染排放和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已成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共識。建立循環經濟標準化發展模式,以標準化為手段促進循環經濟發展,讓循環經濟標準化發展模式成為裝備制造業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戰略,將是我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困境、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重要推動力。
作者:張金梅 單位:廈門市標準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