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視臺常規節目后期制作流程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對電視臺的常規節目后期制作過程進行了分析,對導入、粗剪、精剪、特效制作、調色、圖文包裝、調音、轉碼生成、導出播出等環節進行了介紹,探討了軟件的性能演進,分享了使用心得。
關鍵詞:節目制作流程;使用心得
在廣播電視行業飛速發展的今天,電視頻道越來越多,電視信號由標清、高清向超高清發展,收看方式由CRT電視到平板電視逐步向手機移動端過渡,信號拍攝由傳統廣播級攝像機越來越多地加入運動相機、DV甚至照相機。作為頻道播出的基礎,日播類、周播類常規節目起了基礎支撐作用。常規節目不同于特別節目的大制作、精細化制作,后期制作團隊的制作能力、制作水平直接影響著最終的感官效果。整個后期編輯過程可以梳理為導入、粗剪、精剪、特效制作、調色、圖文包裝、調音、轉碼生成、導出播出幾個環節。
一后期制作流程及心得
筆者工作的后期機房,定位是滿足日播類節目及大中型高清綜藝類的后期制作功能,本文更多的是通過日積月累取得的后期編輯經驗來梳理整體后期制作過程。其中的粗剪、精剪、特效制作、調色、圖文包裝、調音等制作環節,依托Premiere、Edius或Finalcutpro等非線性編輯軟件,Photoshop平面軟件,3dsMax、Maya、Softimage、AdobeAfterEffects、Motion等特效軟件,以及達芬奇調色軟件的綜合使用,來完成節目的制作。筆者使用的后期機房多用FinalCutPro軟件進行制作,目前最新版本的FinalCutPro已針對新Mac(搭載M1芯片的Mac)的卓越性能進行了優化,還提供素材導入管理、剪輯、調色等功能,使其成為編輯和交付4K視頻項目的理想選擇。
1.導入素材及素材管理
在素材導入階段通常會分為以下幾種場景:素材為演播室錄制素材,以文件化的方式推送至制作島,后期制作島轉碼后存入集中存儲;前期采用單機拍攝存儲為P2卡、E盤卡、SD卡、CF卡時,需在上載工作站完成殺毒、上載和轉碼的工作,將前期的拍攝格式轉為方便后期制作島使用的ProRes422格式;另外一種素材類型,是節目調用早期的資料素材,需要由節目導演提出回調申請,發起媒資回調流程,將媒資的素材下載至制作島,同時將文件格式轉為方便后期制作島使用的ProRes422格式。一些由外部音頻工作站、音樂編輯提供的音頻文件、音頻素材,當導入的音頻素材格式為MP3、M4A等格式時,需要轉為AIFF或者WAV再進行制作,從而提高制作效率。在后期制作島,臺內錄制的素材大多是通過高速制作網絡傳輸入集中存儲系統,個別單機以及特種攝像機的素材通過移動介質或者通過圖像采集捕捉軟件將素材導入設備,FinalCutPro支持MP4、MOV、MXF、RAW等多種常見媒體格式,無需轉碼可直接預覽和編輯。對于4K素材、RAW格式素材等數據量較大的視頻素材,可以在導入時創建低碼流代理文件,以此降低系統負荷,提高剪輯流暢性,當節目制作完成后再轉換成高清文件輸出成品。素材的編輯方式可以通過個人編輯賬號在集中存儲系統或網絡上供多個用戶或者在不同的終端訪問編輯使用,也可以根據固定的欄目預訂的固定設備下載進行本地編輯。
2.素材剪輯
當后期節目編輯人員拿到節目所需素材后,首先從大量的畫面中挑選自己所需要的音視頻,所謂剪輯顧名思義就是剪掉多余的素材,把有用的素材集合在一起。剪輯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是通過各種景別的鏡頭把素材重新排列組合連接在一起,用鏡頭講故事,用音樂音效烘托氣氛以表達影片所呈現出來的各種情感。節目來到島內素材量非常大,首先定好節目的主線,主要想表達什么,切記不能漫無目的地疊加素材,這是剪輯大忌。整理所有的拍攝素材,盡可能把需要的片段截取出來,做好標記(圖1),在編輯節目時以方便查找,素材管理模塊可以使素材篩選工作井井有條,通過給片段評分、添加關鍵詞等功能,結合瀏覽器的素材預覽功能和搜索功能可以快速找到制作影片所需的片段。然后按節目所需內容增加或刪減素材,按照節目要求把內容搭建起來,注意鏡頭之間的銜接和運用,鏡頭之間切換太快容易讓觀眾產生急躁眩暈的感覺,切換太慢又顯得拖沓令觀眾沒有興趣觀看,所以鏡頭節奏是緩是急要張弛有度。整理好的素材在時間線上可以通過拖拽素材邊緣實現素材長短的變化,通過滑動實現素材快速瀏覽,而切分剪輯的畫面也可以通過拖拽再次復原。同步裁剪的聲音和圖文信息會和素材吸附在一起,同步移動。當編輯過程中遇到對系統資源消耗量較大的片段處理過程時,或者系統預覽出現卡頓時,通過代理剪輯提升工作流暢度。自動渲染功能實時渲染,以保持節目畫面預覽的流暢性,工程完結后將渲染文件和代理媒體文件清除,以減少對系統空間的占用。
3.特效、轉場、字幕
特技的運用也是平時在工作中常用的。在上學時老師教我們說,鏡頭之間轉場最基本的切疊掃劃,最高級的轉場方式就是切,鏡頭之間用最簡單切的方式組合在一起而看不出任何的剪輯痕跡,鏡頭與鏡頭之間行云流水般呈現出來,就是用最簡單的方式呈現最高級最完美的畫面。但在做綜藝節目時需要大量絢麗多彩的特效、轉場方式,后期編輯利用軟件集成的數千種三方插件,可制作華麗的特效轉場,并且極為方便,用鼠標滑動預覽效果,使用直觀的屏幕控制選項,調整控制特技參數,進而用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優質的節目效果。在字幕制作過程中,可自定義添加多種3D效果和三維動畫,縮短了制作周期(圖2)。在唱詞制作方面,可借助三方軟件實現快速拍詞功能,徹底結束了繁瑣的拍詞工作流程,同時字幕搜索功能也可快速修改唱詞。
4.聲音處理
音頻處理是后期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精品化制作的節目不光要看著賞心悅目,聲音的質感、感染力、沖擊力也很重要。我們在處理節目聲音時會通過軟件音頻角色管理系統,可快速將人聲、音樂、音效、環境音進行批量化處理。在電平處理上,可借助其自帶的效果器將音頻電平限制在某一水平范圍內,且不會損失聲音質量,也可通過手動添加關鍵幀方式處理音頻電平。通過音頻顯示器直觀地看到音頻的大小,以保證整體節目音頻幅度在-6dB~-20dB之間以符合播出標準。為了制作方便,后期編輯通常會將節目聲音按照對白、音樂、音效、同期等進行音頻角色劃分(圖3),再根據實際需要調整音比,對每個角色的音頻進行電平修正、漸變過渡等,最終按照播出標準制作立體聲混音和國際聲。
5.強大的調色系統
優質的節目往往由多個因素組成,例如節目圖像色彩整體還原是否準確,亮度對比度是否正常,各個亮度層級的細節層次是否豐富;鏡頭切換亮度過渡是否合理;是否因為各種設備或者調整環節造成素材質量下降,產生噪點;圖文包裝字幕的色彩設計是否合理。對于日播和周播節目來講,調色功能的運用通常并不需要像影視劇后期制作那樣對色彩藝術化處理有著很強的需求,更多的是應用于前期及外拍瑕疵的修復、圖像人物皮膚的處理、不同拍攝設備色彩一致性調整等方面。由于前期演播室拍攝設備、外拍攝像機、運動相機等多種設備調節參數的局限,以及受各種不同拍攝場景、拍攝時間以及天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后期編輯拿到粗編素材后需要對素材的整體亮度曝光、對比度、圖像色溫白平衡進行調整,以還原相對真實統一的色彩,讓整體素材在視覺上呈現統一的感官效果。利用色彩校正功能,快速進行色相、亮度、飽和度、黑白平衡的調整。通過視頻測量工具、波形監視器、矢量顯示器等,視頻觀測儀可準確測量片段的各種技術指標,以便可以更準確地進行色彩校正。通過波形監視器和矢量顯示器,直觀地把控亮度范圍和飽和度范圍,再利用廣播安全插件,可以一鍵將畫面的技術指標修正至規定的播出標準范圍之內。
6.節目生成及交付
節目制作完成后,可根據節目需要直接輸出MP4、MOV、MXF等多種媒體文件,可支持AppleProRes、H.264等多種編碼格式,且可根據實際需要自定義碼流范圍。當成品節目制作完成后需生成MOV文件,由后期制作島發起入媒資及播出的流程(圖4)。發起入庫播出流程之后,網關系統將ProRes422文件經過轉碼服務器轉為1.5MH.264MP4文件,提交到內審系統進行審片。當內審系統審核通過以后,源文件將轉為DN×HD格式的MXF文件提交給媒資系統進行備播。有時需要進行素材入庫的工作,例如將本期節目使用到的素材上傳到媒資備份,方便以后調取使用,素材入庫比例由節目時長和節目內容決定。
二總結
總之,一期節目從前期策劃、視音頻的前期拍攝到后期的素材剪輯以及節目的包裝制作都是重點,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非線性編輯軟件將不斷完善,擁有強大的后期制作功能及操作簡便上手容易的特點將成為非線性編輯軟件的主流,為媒體藝術的發展提供可靠保障。作為電視工作者,我們要在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下,把一期又一期精美絕倫的電視節目奉獻給廣大觀眾。
作者:李建 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