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舞蹈基本功訓練在民族民間舞中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任何一門技藝都離不開扎實的基礎功底,舞蹈同樣如此,甚至可能對舞者基本功的要求更加苛刻。本文重點就舞蹈基本功的訓練對民族民間舞的表演作用進行分析,以期能夠為民族民間舞愛好者與表演者提供一定的幫助與參考。
關鍵詞:舞蹈基本功;民族民間舞;訓練;運用
舞蹈是運用肢體完成一系列動作,來表達自身情感或描述某個事件的藝術表現形式。一般情況下,舞蹈都伴隨音樂同時出現,可以給觀眾帶來視聽上的愉悅體驗。中國民族民間舞的種類繁多,每一個類別的民族民間舞都是經歷了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歷史發展演變歷程,同時也是各民族的文化形式的代表。眾所周知,中國少數民族的百姓能歌善舞,幾乎每一位少數民族的人們都能通過舞蹈來表達自身情感,但這樣的舞蹈還并不能稱之為藝術表演形式,當舞蹈被搬上舞臺,呈現給更為廣泛的觀眾時,則對舞者的基本功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舞蹈基本功足夠扎實的舞者,才能通過高難度的肢體動作和流暢的表演將舞蹈本身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因此,要呈現出更加優秀的舞蹈作品,就需要舞者不斷對自身舞蹈基本功進行訓練,不斷提高自身舞蹈專業素養,才能完成直擊人心的舞蹈藝術作品。
一、舞蹈基本功訓練概述
舞蹈是透過肢體動作來進行表現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美感往往在一瞬間的完美造型上,因此,為了這一瞬間能夠完美展現,舞者們就需要在平時不斷刻苦強化練習自身的舞蹈基本功。舞蹈基本功動作以把桿為臨界,分為把上和把下兩大部分,其中把上動作主要包括:擦地、蹲、劃圈、小踢腿、跨掖蹲(單腿蹲)、腰、控制、壓腿、朝天蹬、大踢腿等;把下動作主要包括: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轉、腰或翻身、跳(小、中、大)、手位或身段、步或圓場步等。壓腿,壓肩,推腳背組合,把桿訓練組合,踢后腿,劈腿跳,大踢腿等。將這些基本功動作進行一系列串聯編排便能形成我們常見的舞蹈高難度動作或一些舞蹈組合,這些基本功的訓練能夠幫助舞者在舞臺上完美展現技術動作,從而提升舞蹈的整體質感。
二、舞蹈基本功對于舞蹈表演的意義
古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起初是描寫戲曲演員早年的艱辛,實際上,這句話放到當下舞蹈演員的身上也合適不過了。一名優秀的舞者一定是經歷了千萬次基本功的苦練,才可能換來完美的表演。因此,舞蹈基本功對于舞蹈表演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舞者能夠最大限度表現舞蹈作品的藝術內涵,這種表現是建立在標準且具有難度的舞蹈動作基礎上的。因此,一名舞者想要達到稱職甚至優秀的水平,則離不開堅持不懈的基本功訓練。基本功的訓練不僅可以讓舞者的舞臺形象塑造起到最關鍵的支撐作用,還能夠在長時間的基本功訓練過程中逐漸優化舞者的形體只有將舞蹈基本功訓練達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更好的詮釋民族民間舞的魅力,也才能夠將民族民間舞蹈發揚光大。因此,涉及到舞蹈表演的舞者們都應該將基本功的訓練貫徹到底。舞蹈基本功的訓練并不會違背人體肌肉組織和骨骼的生長特點,而是通過訓練使形體在舞蹈表演中能夠標準的展示一些較為困難的動作。芭蕾舞的基本功訓練注重加強腿部的力量。在中國的民族民間舞中,舞蹈基本功的訓練主要表現在為了演藝舞蹈中的一些角色動作而進行的身體條件的鍛煉,從而加強技能訓練,增加肢體協調性與韻律性,將肢體動作變現的能力進一步提高。現代舞的基本功訓練則更傾向于對身體開合度的釋放,深層次挖掘舞蹈者的肢體運動潛能,多體現在對肢體關節的韌性訓練上。無論是那一種形式的舞蹈表演,都有其獨特的,旁人難以完成的技術動作,而舞者要想將這些技術動作完美展現出來,就離不開基本功的訓練。
三、舞蹈基本功對民族民間舞的影響
舞蹈基本功對任何舞蹈的表演水平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筆者挑選了旋轉、跳躍、翻騰三個難度相對較高的舞蹈基本功動作為例,詳細闡述舞蹈基本功對民族民間舞的影響。
(一)旋轉對民族民間舞的影響
大多數舞蹈都會運用到旋轉這一項基本功,旋轉在舞蹈學中的定義為以舞者中軸線為軸旋轉。旋轉可以說是許多不同舞蹈的基本訓練之一,是最常見的舞蹈語言的表現形式之一。在民族民間舞蹈旋轉訓練中,我們要結合自己的表現,因為旋轉的內容和技巧是不同的,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效果。正因如此,在具體應用中,我們可以結合原創旋轉動作來進行改編和創新,與其他肢體動作進行整合,表達民族文化內涵,創造不同的舞蹈動作。
(二)跳躍對民族民間舞的影響
在中國舞眾多基本功動作訓練中,跳躍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在訓練中,跳躍項目都是用來鍛煉舞者的彈跳能力的,這也是一種獨特的中國舞蹈訓練方式。在進行中國舞蹈訓練時,要注意區別于其他類型的跳躍訓練,可以對舞蹈的位置和技巧進行中國舞蹈式的訓練,還要注重身體節奏與跳躍訓練的結合,形成更加成熟優美的舞蹈姿勢。這樣,民族民間舞蹈技能的訓練,在上述跳躍技能訓練的基礎上,才能完美地展現民族民間舞蹈的風格和內涵,再加上音樂,舞者優美的跳躍動作令人賞心悅目。
(三)翻騰對民族民間舞的影響
翻騰是大多數舞蹈中的常見表達形式,也是舞蹈中的一種內容形式。很多民族民間舞蹈都有其獨特的翻騰技術動作,這些翻騰技術動作可以充分突出民族個性。翻騰這一特殊的技巧,主要是以腰為軸來完成的,動作與舞蹈的結合,達到民族民間舞蹈的靈活性和流暢性。總體來說,翻騰的技術性和難度都比較大,所以表現它的時候方法也有很多。在大多數民族民間舞表演中,翻騰技巧的使用始終是難以避免的,進而可能會出現眾多相似或雷同的動作。因此,在民族民間舞動作編排時,可在原有的翻騰動作技巧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改編和創新,從而將民族民間舞個性進一步強化和突出,這就是民族民間舞蹈的魅力所在。
四、舞蹈基本功在民族民間舞表演中的作用
(一)幫助舞者規范“形”
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的“形”實質上是一個較為復雜的概念,它包含了扭、傾、圓、曲的曲度美,也包含了跳、翻、轉、滾的動態美。在不同民族的舞蹈中,對“形”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比如,朝鮮族的舞蹈對舞者“形”的要求體現在含、垂、穩、柔上;藏族舞蹈對舞者“形”的要求體現在顫、開、順、左、繞上;蒙古族的舞蹈對舞者“形”的要求體現在扭、轉、跳、抖上。無論是哪一種民族民間舞蹈,都有其典型的“形”。舞者如果在表演中想要完美演繹這些舞蹈中的“形”,就離不開基本功的訓練,也只有扎實的基本功才能規范舞者演繹民族民間舞蹈中的“形”。
(二)幫助舞者展現“神”
舞蹈中的“神”指的是神韻,優秀的舞者展現的舞蹈絕不單純只是對“形”的完美演繹,更重要的是舞出了靈魂,直擊觀眾心靈,也就是舞蹈帶有神韻。那么在訓練和表演中,必須清楚地理解和表達舞蹈的神韻,才能展示舞蹈的生命力。神韻的表達取決于表情和眼神,所以在基本功訓練中要始終注意表情和眼神的控制,展現舞蹈的內涵。不同民族的舞蹈有著不同的內涵表達,但無論如何,這些內涵都需要透過表演者富有神韻的表演來進行體現。例如,東北秧歌是一種節奏歡快的民族舞蹈,因此舞者的臉和眼睛需要更加活潑靈動;而藏族舞蹈則需要一種較為穩重莊嚴的神態。不難發現,民族民間舞蹈表演中神韻的體現是離不開舞者在平時基本功訓練是對神韻的理解與發展。
(三)幫助舞者表達“勁”
在正常的基本功訓練中,舞者注重真實“勁”的表達,對“勁”理解不好,舞蹈的質量則會明顯降低,其在舞蹈中的感受和內涵無法表達。民族民間舞蹈的節奏有較為明顯的差異,多數會在舞蹈節奏中呈現出緩急相錯,動靜交替的情形。如維吾爾族舞蹈有“三步一踢”的動作就是對“勁”最好的體現。另外,對東北秧歌也有明顯的“勁”體現。不難發現,在民族民間舞中“勁”的表現是很容易吸引觀眾眼球的,但這種突然的動作變化表現程度往往很大程度決定了這支舞蹈的藝術表現水平,因此,舞者需要在臺下不對進行基本功訓練,來強化對“勁”的表現力。
參考文獻
[1]楊軍紅.淺析中國舞基本功訓練在民族民間舞中的作用[J].戲劇之家,2017,(12).
[2]江竺穎.中國舞基本功訓練在民間舞中的作用分析[J].通俗歌曲,2015,(09).
[3]周威.淺談中國舞基本功訓練在民間舞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3,(08).
[4]郭春敏.淺談中國舞基本功訓練在民間舞中的作用[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1,(03).
作者:趙凱 單位:巴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