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心理護理干預在急診小兒護理的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在急診小兒靜脈滴注護理中的實踐價值。方法隨機抽樣法選取本院48例急診小兒靜脈滴注患兒,摸球法分為研究組(心理護理干預)與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比較干預效果。結果研究組患兒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輸液舒適度高于對照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急診小兒靜脈滴注中應用心理護理干預可改善患兒依從性及舒適度,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
關鍵詞:急診;小兒;靜脈滴注;心理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隨機抽樣法選取2018年6月~10月本院48例急診小兒靜脈滴注患兒。患兒、家屬知情同意。摸球法分組:研究組(24例)男1例,女11例;年齡3~9(5.28±1.41)歲。對照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齡3~8(5.22±1.54)歲。兩組資料保持同質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口頭介紹配合要點、注意事項等,進行隨機情緒疏導。研究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去除隨機情緒疏導,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內容包括:①營造良好形象:營造良好第一形象,提升家屬信任感,拉近與患兒距離;②環境:輸液室墻壁上張貼生動形象圖片、卡通壁紙等,配備電視機,播放患兒喜愛節目,消除患兒陌生感、不安感;③趣味化誘導:主動與患兒溝通,向小兒、家屬介紹靜脈穿刺、靜滴期間配合事宜。給予正性暗示語言。針對表現良好者給予情感、物質鼓勵;④腹式呼吸訓練:以游戲方式引導患兒進行腹式呼吸訓練,保持半坐臥位,用力吸氣,屏氣2s,再緩慢呼氣,屏氣2s,以此反復,持續10min左右,以幫助其放松身心,減輕軀體痛感;⑤家屬護理:經由面對面指導、思維導圖等方式對家屬進行宣教,提升其對小兒靜脈滴注護理的正確認識,改善配合度;誘導式發問方式引導家屬傾訴心理問題,并耐心安撫,告知家屬心理狀態對患兒依從性的影響,使其積極調節心理,協助護理人員改善患兒依從性;⑥強化基礎干預:熟練掌握穿刺技巧,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減輕患兒痛苦:加強靜脈滴注期間巡視,觀察患兒穿刺點皮膚狀況,詢問是否出現不適,了解并滿足患兒需求,提升患兒舒適度。
1.3觀察指標
①以自制問卷調查兩組患兒依從性,由護理人員根據患兒實際情況填寫,以0~10分表示,得分越高則依從性越好;②以自制問卷調查兩組患兒輸液舒適度,由護理人員根據患兒實際情況填寫,除人為原因外,包括穿刺點是否紅腫、疼痛,是否影響患兒活動等,最高100分,得分越高舒適度越佳;③比較兩組一次穿刺成功率。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對比。計量資料以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以t檢驗對比。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患兒依從性、輸液舒適度比較研究
組依從性、輸液舒適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2.2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較
研究組一次穿刺成功率為95.83%(23/24),高于對照組66.67%(16/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多數急診科小兒靜脈滴注患兒年齡小,心智尚未發育成熟,極易因自身病痛折磨、恐懼穿刺操作、害怕陌生環境等,導致出現哭鬧、掙扎、抵觸等行為,影響穿刺效率及治療順利進行[1]。部分家屬缺乏對小兒疾病及靜滴配合的正確認識,無法及時協助護理人員,影響依從性[2]。故需加強小兒靜脈滴注患兒、家屬心理疏導,但常規護理僅重視操作期間隨機情緒疏導,難以滿足實際需求。本次研究在研究組靜脈滴注患兒中應用心理護理干預,其中營造良好第一形象,有利于提升患兒、家屬對護理人員信任感、親切感,便于順利開展后續干預;營造充滿童趣的輸液環境,配備電視機等設備,可轉移患兒注意力,幫助其放松身心;進行趣味化誘導,輔以正性暗示語言,使患兒了解到靜脈滴注不可怕,并激勵其努力戰勝,并給予適當情感、物質鼓勵,以改善依從性;以游戲方式引導患兒進行腹式呼吸訓練,可幫助其放松身心,減輕軀體疼痛感;改良家屬健康宣教形式,使其正確認識小兒靜脈滴注配合要點等,并協助護理人員提升患兒依從性;提升護理人員穿刺技巧,加強巡視,了解并滿足患兒需求,有利于提升其舒適度,穩定情緒。本次研究干預后,研究組患兒依從性、輸液舒適度均較對照組更高,且一次穿刺成功率較佳,凸顯出心理護理干預應用的有效性。總之,急診科小兒靜脈滴注患兒中應用心理護理干預效果理想,需引起高度關注。
參考文獻
1曾世英,嚴祥菊.綜合護理對小兒輸液依從性及舒適度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7,19(1):88~90
2何美朵,林國珍.心理護理對靜脈輸液治療患兒配合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0):135~137
作者:王秋雨 單位: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河南省兒童醫院 鄭州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