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護理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文章對當前高職護理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對策,即重視臨床實踐教學;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促進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
關鍵詞:高職護理教育;臨床實踐;師資隊伍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護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高職院校作為培養護理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打破傳統教育模式,更新教育理念,使培養出來的護理人員更好地滿足社會需要。
一、高職護理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實踐教學不重視
首先,由于高職院校擴大招生,護理專業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導致出現教學資源與學生需求不匹配的現象,不利于學生臨床操作能力的提高。其次,由于理論課學習時間較長,加之實習期多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年,學生難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進行內化,提高自身的能力[1]。調查顯示,在大部分高職護理院校學期末的學業成績考核中,實踐成績僅占總成績的10%到30%,導致學生形成重理論輕實踐的心理。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首先,高職護理課程的設置多沿用本科醫學課程設置模式,課程結構基本上按公共基礎課、醫學基礎課、護理專業課分類,公共基礎課和醫學基礎課較難并且課程門類較多,學生學業壓力較大。其次,課程設置沒有突出護理專業的特點,護理崗位比較注重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關系的建立,所以護理專業課程應增加對學生護理心理的教育。大多數高職院校實踐課開設次數不足,構成課程體系的互相獨立,并且由于各門課的教師教學進度不一樣,造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銜接不順的現象[2]。此外,高職院校課程設置方面還存在著忽略人文課程開設的現象,學生的人文素養及職業素養沒有得到科學的培養。
(三)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科學
首先,從事高職護理教育崗位的一線教師大多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有著高學歷和扎實的專業知識,但是缺乏實踐和臨床經驗,導致對學生經驗傳授不夠,影響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護理專業教師大多為非師范專業畢業,教學方式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應用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大多數教師還是將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地位。其次,護理課的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對教學環境要求較高,還應有一定的情景模擬,讓學生在角色模擬訓練中更好地掌握護理技能,而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對學生臨床技能的培養。
二、解決高職護理教育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重視臨床實踐教學
首先,可以在班容量上進行改進,實行小班教學,將每個班的學生人數控制在15人左右,這樣,教師就可以對每一個學生的操作進行針對性指導和糾正,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同時,學校應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教學所需的護理急救設施,為實踐教學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其次,加強與附近醫院的合作,為護理專業的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環境和穩定的實習基地,多給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避免實習只集中于最后一年的現狀,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技能,讓其能夠更快地適應未來的工作。
(二)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首先,要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在學業考核中也應提高實踐成績所占比重,確保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其次,課程設置應結合護理專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計劃,增加能夠突出護理特色的課程,如護理職業精神教育和患者心理的研究,提高學生畢業后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的適應能力[3]。在實際教學中融入情境教學,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提高學生核心職業素養。還應加強對人文課程的重視,著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使之更好地適應就業。
(三)促進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
首先,引進從業時間較長的一線護理人員給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臨床實踐的知識掌握水平,增強學生對護理崗位的了解程度。同時,與國內外高校合作,增加教師的培訓機會,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素養,讓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使之更好適應當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次,學校應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引進先進的教學資源和新興教育技術輔助教師教學,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和監控體系,從而約束學生的行為與規范,保障教學質量。
三、結語
雖然高職護理教育不斷發展,但仍需改進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設置科學的課程體系,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保障教學質量,為社會提供具有較高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于皛,張美琴.高職院校護理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J].醫學信息,2013,26(6):54.
[2]楊秀蘭.高職護理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9):108.
[3]張朋生.我國高職護理教育發展問題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1,23(3):232-233.
作者:張藝蓉 單位:漢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