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藝術設計審美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每個民族的藝術都因其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而具有自己的特色。中華民族的藝術更是處處表現出獨特的東方韻味。中國藝術設計之所以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從根源上來說是因為它深受中國傳統哲學與藝術思想的影響。中國藝術設計不能忘記傳統,要繼承傳統并與世界其他國家民族藝術進行切磋和交流,汲取其他民族藝術的精華來完善、發展自己。惟有這樣,才能使中國藝術設計以“中國身份”登上世界舞臺。
一、引言
自從20世紀70年代,我國在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之下,開展了改革開放之路的研究,我國社會有了很大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步上了另一個臺階。尤其是在確立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后,我國還創造了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經濟文化模式。進行改革開放,不僅僅只是對我國原有體制的改革,還意味著我國應該將自己的文化特色與別的國家的文化特色融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帶動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共同發展。改革開放的政策,不僅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與發展,還使得中國藝術的發展越來越繁榮。中國藝術的發展在文化交融越來越濃烈的大背景之下得到了好的發展,但是,也帶來了一些危機,大家都很偏愛于西方藝術的設計,對我國傳統藝術品的設計越來越不重視,所以,在新時代下,我國的藝術發展既與西方的設計理念和技術保持交流,又要注重設計理念中對中華民族特色的體現,注重表現中華民族的精神,表達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和美學思想。本文以環境藝術設計為研究范例。其實環境藝術設計實質上就是對地域風貌的一種全面性展示,因此,一個好的環境藝術設計應該尊重環境特色、地域特色、人文特色。只有重視這些特色,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有所體現,在能夠體現出當地環境藝術設計的神韻。
二、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的文化根源性研究
中國傳統的環境藝術設計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這些特點與我國五千年的文化根源有莫大的關系,還與我國傳統美學有關聯性的影響。中國傳統美學非常繁雜,與西方美學之間相比有鮮明的對比性,以美術史的發展為例,西方美術史從原始時期——古代時期——文藝復興時期——中世紀時期——現代主義,脈絡非常清晰;反觀中國美術史的發展,中國美術史的發展非常豐富,廣泛流傳的宗教和哲學思想也在不斷地影響藝術創作。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也巧妙地影響著中國環境藝術的脈絡發展。中國傳統美學強調表現、抒情、言志,西方傳統美學強調再現、模仿、寫實。受中國傳統哲學與美學的影響,中國藝術設計往往體現倫理道德,強調中庸思想,提倡儒釋道精神,追求“天人合一”的審美觀。受到傳統文化、傳統美學的影響,中國藝術的發展體現了非常濃厚的民族特色,這種民族特色,成為了我國文化的一種標志,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承載,這為我國傳統文化在世界文化交融的叢林之中,占得了一席之地,成就了輝煌于世的中國文化。
三、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探討民族文化的意義
從環境藝術設計的技術性表達而言,環境藝術設計必須要融合地域、人文特色,才能夠具備一定的神韻。而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且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因此,環境藝術的設計也是風格多樣。并且,在如今的社會,我國越來越重視民族文化的交融,我們的服飾、餐廳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融入各種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進行設計,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友愛。環境藝術設計非常注重整體感,因此,環境藝術設計并不能像服飾設計那樣可以獨立于環境而存在,所以在環境藝術的設計之中,我們必須要依時依地地進行下來,積極地將民族特色文化融入于我國環境藝術的設計之中,將民族文化的美融入于環境藝術的設計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我國環境藝術有根本性的進步發展。如今,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水平,社會文明有了一定的積累,人們在改革開放之下,生活水平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當今的經濟體制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女性不再局限于廚房、工作,也可以滿世界飛來飛去,買包包、看時尚服裝展覽,這都是基于商業文化的發展才產生的,雖然,解決了人們在生活之中遇到的貧困,但是,這種物質文化大肆“侵略”了人們的生活,甚至腐蝕著我國的傳統文化。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文化藝術的發展,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環境藝術設計,所以,我們可以發展優秀的環境藝術,將優秀的民族文化融入到環境藝術的設計中去,這樣能夠對人們的日常審美有一定的影響作用。這一舉動也能夠帶動我國人民的和諧,進一步帶動我國人民對我國傳統的文化、民族文化的剖析與欣賞,這樣能夠喚起我國人民的民族文化認知,促進我國人民自強不息等品質的培養。
四、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如何巧妙地運用民族文化
環境藝術設計必將擁有一定的特色,這樣才能推動環境藝術的綿延發展,才能使得環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才能推動我國文化藝術的發展。現代設計從其誕生之初一直發展到現在如此多元的今天,環境藝術設計設計里的文化品讀越來越多。當今社會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既要滿足自身的發展內涵,還應該有一定的外延發展,賦予作品一定的文化內涵,從而影響人們。除此之外,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在文化的傳承過程之中,還應該強調民族文化在其發展中的影響,作為一門環境空間科學,環境藝術作品的影響力非常大,因此,應該借助環境藝術作品來加強民族自強精神的打造。文化是不斷融合發展的,濃厚的民族性文化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某種國際性文化,因此這種全球性文化的多元構成漸漸成為環境藝術設計中反映文化時代性的主要追求。
(一)挖掘和了解民族文化——基礎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飲食、衣著、住宅、生產工具屬于物質文化的內容;語言、文字、文學、科學、藝術、哲學、宗教、風俗、節日和傳統等屬于精神文化的內容。一個民族的民族文化是該民族的精神集中,是能夠帶領整個民族積極發展的精神力量。民族文化分為內涵以及外延兩種體現形式,其一是民族文字、民族語言、民族服飾、民族住宅等外在體現;其二則體現為民族精神。每一個地域都因為其不同的民族風貌有著不同的特色,這種不同的特色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人們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不同的地域特色,都是影響民族文化發展的原因。因此,民族文化都是極具特色的文化,優秀的民族文化一起獨特的民族特色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也影響著外來人們對該地域的認識。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核心發展,只有擁有好的、影響力比較大的民族文化才能夠對這個民族的發展產生比較有利的影響。在進行一項環境藝術的設計之時,我們必須要考慮的是地域特色,然后充分地了解該地的文化特色,并且進行深刻地剖析,然后,再利用我們對美學的一些自然感受來對環境進行一些規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使設計的環境與本來的大自然環境有一種相融的體驗,才能夠使設計完成的環境藝術具有一定的神韻。
(二)對民族元素進行提取分析——表象
有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由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構成的,每一項民族元素共同作用就組成了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苗族的一項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就是織錦文化,織錦文化是由苗族勞動人民多年的勞動積累而來的,當然,還有很多我們熟知的文化特色,都對我們的審美有很大的影響。蠟染、刺繡、布藝等這些都是有一定代表意義的民族文化,這些民族文化對我國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影響,同樣也對設計師的審美培養有一定的影響,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我們必須依據環境特色來對我國環境進行設計,環境特色在一定意義上而言,其實就是一種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在環境藝術的研究之中,我們必須要通過這些民族元素的小點,從而使得民族文化能夠融入進我們的生活之中。環境藝術設計是對現代環境的一種解讀,雖然,在環境藝術的研究過程之中,我們必須要尊重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特色,但是也要注重對現代生活的了解。時代是不斷發展的,在環境藝術的設計之中,也要體現這一原則。環境藝術設計師當代藝術家對現代環境的一種感知,每一個時代都是不同的,因此,環境藝術設計師們必須要結合時代的環境,再將傳統的文化特色融入于環境藝術設計中去,只有將傳統的民族文化特色與現代環境特色以及現代文化妥善地結合起來,才能做出具有吸引力的環境藝術設計。
(三)將民族文化的精髓體現出來
民族文化的魅力其實不僅僅只是在于民族文化的體現上,更是與民族文化的內涵有很大的關系,只有透徹地理解傳統文化,才能將傳統文化的魅力真正地融入進環境藝術設計中去。中國的環境藝術設計大部分表現得比較含蓄,這與中華文化的特色是分不開的,中華文化給予人的就是一番含蓄的變現,而不是像西方環境藝術,給予人們的都是一種熱烈奔放的體現,這種環境藝術設計已經將民族文化的精髓體現出來了,并且將民族文化的基本內涵賦予在了設計作品之上,這中方式能夠使藝術設計師設計出來的環境更加地籠絡人們的心靈,也能夠使得這種文化藝術更加能夠影響人們的生活以及審美。中華文明,璀璨至今,在世界上具有很深的影響力;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在生活之中創造的文化深深地影響到了世界人民。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非常之快,社會競爭壓力增加,中華文明作為世界優秀文化能夠給予人們正能量,因此,在當代環境藝術的設計發展之中必須要充分融合中華文明,這樣能為人們的生活帶來陽光,使人們積極地生活。
五、結語
環境藝術設計是在人們的勞動與生活之中產生的,也是屬于人們的一種勞動產品,在時代的發展之下,我國的經濟體制也進行了改革,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這種背景之下,人們對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也對環境藝術設計展開了一定的研究,不僅將現代生活的一些元素以及外來文化融入在了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之中,還應該將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的精髓與我們當代的環境藝術設計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滿足當代社會的發展,也能夠使得當代環境藝術設計能夠有一定的美學價值,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能夠貢獻一份力量,也能夠隨著社會的發展,將我國的傳統文化積極地發揚光大,使世界人民都能夠看我國少數民族的智慧結晶,也能夠使世界人民感受到我國少數民族的美學特色。
參考文獻:
[1]周長積,周雅,傅娜.我國建筑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的現狀與發展[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1,26(6):603-606.
[2]廖豐豐,楊君順.環境藝術設計中民族神韻的探討[J].美與時代,2007(11):87-89.
[3]趙昆.少數民族建筑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探索[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3.
[4]夏王瑩.民族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與轉化[J].設計,2015(13):127-128.
[5]陳鏝彌.對少數民族民間元素用于環境藝術設計的探討[J].現代裝飾(理論),2015(5).
[6]曹志民,袁哲.特色民族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的思考——以彝族度假酒店設計為例[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6(3).
作者:黃喜雨 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