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歷史文化名鎮環境藝術色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本文以浙江歷史文化名鎮為載體,主要研究浙江歷史文化名鎮的環境藝術色彩特征。希望通過環境藝術色彩這一工具,實現對浙江地區歷史文化的延續與發揚;并且對浙江歷史文化名鎮的環境藝術色彩加以分析,通過環境色彩來提高人們對歷史文化名鎮的關注。
【關鍵詞】浙江;歷史文化名鎮;環境藝術色彩
引言
近年來,浙江省各地遵循科學規劃與嚴格保護的原則,編制了歷史文化名鎮的有關保護規劃,真正強化了對本省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及管理。各地尤其重視文化挖掘、民生改善以及特色風貌塑造,保護歷史文化名鎮的歷史風貌、傳統格局、空間尺度以及特色肌理,注重開展含有地域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工作,讓歷史文化名鎮更具顯著的浙江特色和浙江氣派,從而走出一條歷史文化名鎮規劃管理保護的浙江之路。
一、有關浙江歷史文化名鎮的分析
浙江省位處我國東南沿海的長江三角洲南部,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其社會文化與經濟地位等構建成了歷史文化名鎮、名村,這和社會建設密切相關;地理、社會、經濟等多重因素形成了浙江歷史文化名鎮的特點,各大名鎮有著不同的分布、類型及規模。當前,浙江省共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27個,從國家物質文化遺產角度來看,這些歷史文化名鎮有著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歷史文化名鎮不僅代表了浙江悠久而優秀的建筑藝術,還是人民特色文化遺留的真實載體。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浙江歷史文化名村和名鎮反映了浙江省不同地區、社會及民族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特點。這是一種歷史的演變過程,展現了歷史發展中優秀的村、鎮以及建筑藝術,是體現民族風情與建筑工藝的一大平臺,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在浙江歷史文化名鎮中,人與自然是緊密相連的共同體,人們總是在不經意間追求并不斷優化著我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生存境界。浙江人就似乎從中體會到了真諦,和大自然和諧共處,從而實現“天人合一”的理想狀態。浙江歷史文化名鎮有著和諧美的基調,特殊的建筑結構,淡雅古樸的色彩,這些都體現了民族審美心理,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審美和感受,這對研究浙江歷史文化名鎮環境藝術色彩是極為重要的。
二、有關浙江歷史文化名鎮環境藝術色彩的分析
(一)水巷駁岸的色彩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水巷在滋養著古鎮、浸潤一方文化的同時,也使這里的人們養成了寧靜、溫柔、簡樸的性格,并形成了純樸、淡泊的民風。浙江歷史文化名鎮水巷一面臨水,另一面貼著建筑的墻根,并不寬闊的水巷沿著河流自然向前。河道兩岸的石駁岸是直立砌筑形成的,駁岸則是由長條石整齊堆砌而成的。許多臨水居民的后門面向著河流,所以通常會在靠水的一面設有入水臺階和由石板砌筑而成的河埠頭,表面長滿了青綠色的苔蘚。多種要素共同構建成的浙江歷史文化名鎮的水巷環境,呈現出一派古樸、寧靜的美,和周遭景色互相映襯,好似一幅婉約生動的江南水墨風景畫。
(二)石橋、街巷的色彩浙江歷史文化名鎮的石橋具有悠久的歷史、多樣化的造型和古樸的橋梁形式,簡單的石刻橋欄都具有深遠的意蘊,展現了名鎮文化藝術的神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石橋的主要特色,所選用的花崗石、青石及武康石等材料都來源于自然,并且很少經過加工,所以保留了自然屬性與原始韻味。石橋的顏色也保留著原始的美感與原本的顏色,或是青白,或是褐黃,顯得莊重而又古樸。但是也有石橋由于歷史悠久,經過多次修繕,所采用的石料不同,色彩也有所區別。在碧水藍天的映照下,石橋水影相接,別具一番風味。浙江歷史文化名鎮中的古街和小巷作為古鎮空間布局的軸線,同樣起到了連接每家每戶的作用。古鎮街道路面大多數是由青石板、花崗石及鵝卵石鋪墊形成的,一直到現在都保留著古老又純樸的特色,展現了原材料的質感和色彩,并且和古鎮整體寧靜的環境色彩相呼應。
(三)民居建筑的色彩浙江歷史文化名鎮當中,伴水而建、粉墻黛瓦的民居建筑鱗次櫛比。黑白是民居建筑的主色調,不管是粉白的墻體,黑灰的磚瓦,褐色的門窗,還是灰、褐色的屋脊與鴟吻等,都形成了一種幽靜、素雅的美感,具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本色美。浙江歷史文化名鎮中的民居在黑、白的環境下,追求色彩,從而達到無窮的境界。浙江歷史文化名鎮的建筑外形簡單,和山水環境相映襯,從視覺上看,就仿佛融為了一體,所形成的美感也有所不同。例如青黛色的瓦與白色的馬頭墻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高低錯落,形成層次分明的美感;褐色的門窗許多是由木板制造的,保留著本色,在具有特殊的親和力的同時,又含有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居民建筑屋檐下的紅燈籠,為古樸、淡雅的建筑平添了一抹鮮艷、靈動的色彩。總之,浙江歷史文化名鎮中的建筑具有簡約卻不簡單的色彩,只要細心探究當中的奧妙之處,就能發現一個五彩繽紛的浙江歷史文化名鎮。
(四)船的色彩浙江歷史文化名鎮大多是以船為交通工具,常見的代步工具就是“烏篷船”。船的蓬是由竹片編制而成的,表面刷著一層黑油,正因如此,才被稱為“烏篷船”。烏篷船上放有一根竹篙,用來撐船或插進船頭的甲板孔洞中,起到泊船作用。船尾部有作為動力裝置的單櫓或雙櫓船槳。浙江歷史文化名鎮中的船并不單純地作為交通工具,還是水鄉文化的一種載體,也是社會交往的主要介質。浙江歷史文化名鎮有許多的烏篷船,這些烏篷船時常櫓聲欸乃,飄然而過,形成了令人向往的藝術畫面。
(五)植被的色彩浙江歷史文化名鎮有著許多生意盎然的樹木,還有各種類型的綠化植被,這些植被高低錯落,或是岸邊隨風低垂的綠柳,或是“綠葉紛垂傘蓋成”的老槐樹,或是布滿歲月痕跡的銀杏樹……都盡顯浙江歷史文化名鎮的古樸、淡雅及婀娜的韻味。浙江歷史文化名鎮的植物配置有效地滿足了人們的日常需求,人們可以在樹蔭下喝茶下棋,閑坐乘涼,談天說地,靜享古鎮寧靜、愜意的生活。同時,大范圍的植被作為古鎮的背景色彩,植物的色彩并不是單一的綠色,而是會隨著時間的變換而不斷變化,比如銀杏樹會從春季的嫩綠色向夏季的翠綠色轉變,在秋季呈現金黃和草黃色。但是常綠植被不會隨季節變化而出現較大變化,通常基調色彩就是深綠色。植被隨時間變換而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色調,就好像天然的調色板為浙江歷史文化名鎮的景觀環境添加了一筆炫亮的色彩。郁郁蒼蒼的植物和微波蕩漾的河水相互結合,共同賦予了古鎮充滿生機的生活氣息與動態的色感。此外,鮮艷的燈籠、游客的服飾等都起到了極好的裝點作用。
三、結語
總而言之,浙江歷史文化名鎮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相互協調,韻味隨處可見,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江南水鄉古鎮格局,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在當前的社會發展環境下,各大城市建筑風格逐漸出現一致化的傾向,人們的審美也容易變得盲目而統一。但難能可貴的是,浙江歷史文化名鎮卻堅持著獨有的風格特色,立足于江南水鄉的大環境背景,追求精神上的歸屬感。因此,對現如今的城鎮環境設計和改造而言,浙江歷史文化名鎮具有一定的啟發與借鑒意義。
作者:章瑾 司舵 單位: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建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