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藝術設計中景觀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濱水景觀是沿海沿江城市的高頻景觀項目類,體現出藝術表達和生態建設雙重功能,可滿足景觀發展的現實需求,營造健康的景觀氛圍。因此,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應當注重濱水景觀的設計與表達,促進生態與美學統和。
圖1為蕪湖市弋江區長江南路段濱水綠地設計效果圖。隨著城市生態建設進程的加快,打造多功能復合城市濱水公共空間,成為我國城市建設的努力方向。在環境藝術設計下,打造防洪綜合治理工程中濱水綠地,能夠促使生態規劃與景觀藝術相互融合,起到安全防護、生態循環、景觀展示等功能,提升城市整體藝術景觀品質。該項目環境藝術設計中,以打造綠色自然景觀體驗為理念進行藝術美感的景觀設計,即實現了生態環境的綜合效益,同時也營造具有防護性、景觀性的城市濱水公共空間。結合該項目的具體情況分析出其現存問題,即安全防護不足、生態環境脆弱以及現有防護綠化形式單一。隨后結合濱水景觀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旨在創造濱水綠地景觀新形象,為城市景觀藝術增添亮色。具體而言,規劃“一帶、兩軸、多節點”的空間格局,設計分為濱水觀賞漫步區、運動休閑體驗區、生態保育展示區三大區域,打造特色環境藝術主題空間。在濱水觀賞漫步區引入人工自然型護岸、人工平臺型護岸的生態駁岸體系,汲取區域地理特征元素建設碧草凌波觀景平臺、濱江劇場,為沿岸注入靈動藝術活力。在運動休閑體驗區,建設爭流廣場、曲意草階,營造綠意健康的活動空間。在生態保育展示區以“自然”為主題,采取生態密林種植模式,加入雨水花園、生態密林、花田園藝等景觀小品,組成自然野趣生態藝術空間。
圖2為長沙市瀟湘風光帶“漁人碼頭”實景圖。該項目位于原長沙船舶廠地段,按照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設計出多重濱水景觀,旨在將其融匯進城市整體空間,打造濱江新城門戶風貌展示區。考慮場地高差及湘江設計水位,將項目分為歷史記憶休閑區、特色觀光游艇碼頭區、特色步行商業區三大區域,滿足城市居民情感化需求,創造具有地域文脈的濱水景觀。以歷史記憶休閑區設計為例,利用現有場地實現綠道貫通,構建成以回憶為主色調的休閑場所,設置有文化廣場、疏林草地、景觀步道、觀景平臺四個區域,其中文化廣場內設置了特色景觀柱與風帆景墻,充滿濃郁歷史文化內涵。疏林草地是一片波浪紋樣綠地,象征湘江之水連綿不斷;景觀步道加入大量地域植物,與特色商業街緊密聯系;而觀景平臺突出的莫屬建設揚帆起航小船形狀的紅色建筑小品,將整體環境打造出城市文化活化石。
作者:謝二蘭 單位: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