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道路環境保護景觀設計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會經濟體系日趨完善,道路建設在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助力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道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也給周邊環境造成了比較大的壓力和破壞,影響了區域生態平衡,不僅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不便,也會對道路周邊的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生長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現階段道路設計人員在對道路規劃建設的過程中要將環保理念融入到設計中,充分利用道路周邊自然環境提高道路的景觀美感,采用現代環保設計理念以及綠色施工技術降低道路施工運行對環境的污染破壞。現代化的道路,在滿足交通功能的同時,更要體現地域景觀特色,使道路融入周圍環境成為當地生態環境的一部分。文章概述了道路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介紹了道路景觀分類,探討基于環境保護的道路景觀設計措施。
[關鍵詞]道路環境保護;景觀設計;道路景觀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展現出來巨大的活力,道路作為社會運行的血管不停為經濟快速發展輸送血液,道路建設水平也在發展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從道路規劃設計到實際施工建設,整體水平都有了非常大的進步。然而,在道路的綜合設計上卻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目前大量基礎道路建設主要考慮的還是滿足交通運輸需求以及道路建設成本和養護成本,而同樣重要的道路建設與使用過程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相關問題的研究還比較欠缺,導致我國在建設道路過程中對很對地方自然環境都造成了嚴重的不可逆的破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保理念的普及,人們越來越重視在道路規劃設計過程中融入環保理念,并且利用新的施工技術和綠色材料盡量降低對環境的破壞,使得道路建設既能夠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又能夠與周圍環境相融合。在新的時代環境下,道路建設除了要滿足快速、經濟、安全、便捷等基礎特性之外,更加注重行駛過程中的舒適性和美感,這就需要道路景觀設計來滿足人們的要求。在對道路進行景觀設計時不能為了追求美觀而脫離于整個設計體系,在進行景觀設計時一定要將道路本身的立體線型、整體結構以及色調等因素,與道路周邊的地質結構和自然風景相協調,這樣才符合現代道路設計的綜合要求,也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在進行道路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景觀設計和環境保護,這樣才能夠將道路與自然景觀相融合,盡量降低道路建設施工對當地自然環境和社會的不利影響,讓使用者親近大自然。
1道路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道路建設施工在過去對我國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和破壞,很多地方由于環境受到破壞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甚至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道路建設承載著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活力,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因此,我們要利用新的設計理念、施工技術和綠色材料來促進道路事業的發展和進步。我們不能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快速增長而不顧環境承受能力,肆意污染破壞,因為一旦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將會產生遠超預期的深遠影響,不利于我國社會長期穩定發展。我國在道路設計環保理念發展起步比較晚,在過去一段時期我們的主要目標是解決貧窮和吃飯問題,把經濟建設作為主要發展任務,因此在建設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環境污染問題,由于自然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很多地方出現嚴重的水土流失、水污染等問題。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道路建設數量和規模在快速擴大的同時國家和人民對環境保護也越來越重視,環保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為了加強道路建設過程中的環境監管,交通部先后頒布了一系列的環境管理法律法規,讓道路建設單位在設計施工過程中有法可依,大大降低了道路施工對自然生態環境的污染破壞。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一些新的技術和材料不斷應用于道路建設中,例如智能交通技術、瀝青路面再生技術、綠色生態技術等一系列的環保節能技術和綠色材料,并且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基本達到了公路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給人們呈現了一幅賞心悅目的綠色環境圖。在道路設計中踐行環境保護就必須要結合自然是生態景觀設計,針對道路景觀的構造,在考慮使道路滿足交通功能、建設與養護經濟性的同時,還要考慮使道路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提高其美學價值及文化價值,給駕駛員、乘客及沿線居民以心理上的舒適感,行車上的安全感,并考慮動植物保護及生態平衡,使道路與大自然和諧的融為一體。道路景觀設計應力爭使自然景觀與道路工程結構物達到盡可能地協調,應從使用者的視覺、心理出發,即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使道路具有功能、美觀和經濟的一致性和系統性。
2道路景觀分類
2.1道路景觀按路權界線分類
以路權界線來劃分道路景觀可以分為自身景觀和沿線景觀(如下圖)。道路自身景觀指的是道路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景觀,主要包括道路自身線型、橋梁隧道、附屬設施、構筑物等。道路沿線景觀指的的道路建設用地范圍之外的景觀,包括道路沿線的地質結構、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景觀等。按照路權界線進行分類基本上囊括了道路自身以及道路周圍區域的所有視覺景物,有利于在規劃設計過程中對道路沿線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以及地形地質地貌的利用、開發、創造以及保護工作的開展,能夠最大程度上保留和保護道路沿線自然生態環境以及人文社會環境。這也是目前道路規劃設計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分類方法,能夠將道路自身景觀與道路沿線景觀有機協調融合到一起。道路景觀按路權界線分類如表1所示。
2.2道路景觀按主體活動方式分類
道路景觀按主體活動方式進行分類主要分為動態景觀和靜態景觀(如下表)。按照這種方式進行相關研究更加注重駕乘人員的主觀感受,當車輛在道路上高速行駛、慢行以及精致狀態下,周圍景觀對人們的視覺、心理以及生理造成的感受,從而方便設計人員來進行相應的景觀排列設計。
2.3道路景觀按處理方式分類
道路景觀按處理方式分類可以分為保護利用景觀和設計創造景觀。由于道路規劃設計需要覆蓋的區域范圍比較廣,因此設計人員首先要對沿線需要保護的景觀進行充分利用,然后再進行相應的景觀設計創造,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避讓和保護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對環境的破壞最小,設計景觀要與原本景觀相得益彰,這樣出來的景觀效果最為理想。
3基于環境保護的道路景觀設計探討
由于經濟發展需要,我國道路建設經歷了一段粗暴式發展階段,很多道路設計施工給一些區域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和破壞,甚至到目前還沒有得到修復。因此,現階段在進行道路景觀設計時一定要遵循下面幾項原則,以起到降低污染、保護環境、節約成本的目的。第一,由于路線比較長,最好是按照道路沿線環境或者行政區域將道路整體劃分為分段景觀,各路段景觀要優先選擇顯著構造物以及區域特色植物作為設計要素。各分段景觀要點線面兼顧,總路段景觀要協調統一,這樣才能夠具備整體美感。第二,要充分利用道路區域的地形地貌地質特點,科學設計道路的平、縱、橫面,盡量避免對自然地形進行大范圍的切割,并保證道路視野開闊擁有流暢的線型。第三,在盡量保留區域植物生態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綠化補償和建設各種人工構造物,提高道路景觀美感。第四,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要科學合理利用道路沿線設施以及人工構造物,正確引導駕駛員視線,及時對前方路況變化進行預告,提高道路行車安全性。
3.1結構物景觀造型設計
結構物景觀造型的主要對象為橋梁、隧道、擋土墻、防噪聲設施等,在進行設計線型時設計人員要充分考慮其周圍環境因素,確保造型能夠與周圍環境協調統一。拿橋梁來舉例,要設計一座好的橋梁,不僅對橋梁的外形和比例有嚴格的要求,必須要滿足其功能性,其線型必須具備穩定的基礎結構和高強度高穩定性,而且橋梁的線型還需要滿足簡潔明了、形式新穎、格式優美,同時還要在橋梁設計上體現出地方特色和時代氣息。另外,橋梁線型設計除了要保證實用性安全性和自身美感以外,還要考慮到橋梁與道路其他路線線型以及結構物造型的協調統一。
3.2服務性設施造型設計
在一些長途道路上通常會有很多服務性設施,通常是加油站、服務區、收費站、交通控制中心等商業性建筑物,這些服務性設施屬于靜態造型。在設計這些建筑物造型時不光要考慮建筑物的結構尺寸、形狀、色彩等線型的均衡性、協調性和實用性,還需要考慮建筑物與道路路線以及結構物之間的線型的前后呼應協調統一,讓駕乘人員不論是行駛過程中還是停車休息都能夠領略到美感。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道路旁邊的交通標志牌,很容易因為線型布置不當而形成視覺污染,在進行設計的時候要特別就其形狀、大小和顏色等進行考量,讓其線型既醒目提神又不突兀刺眼。
4結語
隨著國內高速公路的迅速發展,道路的建設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滿足使用者的訴求,在環境保護和景觀設計方面必須加以重視,應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金,不斷開發新技術,研究新材料,改進施工方法。通過上述關于道路環境保護和景觀設計的簡要敘述,可見在道路設計開發和施工中環境保護和景觀設計的重要性,其對人的生活舒適度,行車的快速、安全、舒適至關重要,目前我只定性的去重點描述,定量的、具體的要求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線型線型鄭曉妍線型.線型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原則與方法研究線型[J].線型四川建材,2020,46(2):54-55.
[2]梁凱,劉曉惠.基于視覺分析的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14(11):46-51.
[3]線型王國鋒.談道路綠色施工模式[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19):138-139.
[4]線型白飛.綠色施工技術在道路橋梁施工中的應用[J].交通世界,2017(22):166-167.
[5]線型王水江.綠色道路施工技術及應用線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1):123-124.
作者:蘇瀚生 王海梁 單位: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