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環境藝術專業教學為研究視角,針對環境藝術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展開分析討論,集中闡述BIM技術與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整合。
[關鍵詞]BIM技術;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室教學
1BIM技術概述
BIM技術即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工程領域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如今BIM技術也受到了環境藝術設計工作者的廣泛青睞,將其應用到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可以提高環境藝術設計的效率與水平。BIM技術軟件當中包含了大量的設計資源、設計場景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功案例,將其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有機整合,可以使得學生在工作室中獲取更多實踐經驗,得到模擬仿真的實踐訓練,進而提高實踐工作能力。所以工作室教學模式發展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對BIM技術的應用。
2基于BIM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構建與運行
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宏觀背景下,對于環境藝術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大,人才的要求也相對提高。各類院校為了培養與輸送更多優秀的環境藝術專業人才,需要在原有課程內容的基礎上融入BIM技術,使得工作室教學模式得到逐步完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1構建策略
基于BIM技術的環境藝術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建構過程中,學校以及教師需要本著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積極完善BIM技術工作室教學與人才培養機制。結合環境藝術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要求,實現BIM技術與人才培養的整合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第一,BIM技術的開發。在BIM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構建中,學校首先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完善、健全工作室指導機制。學生開展項目策劃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本著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提高項目策劃能力;在設計指導環節中,教師需要滲透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理念,對學生的設計思路和過程做好控制與規劃,針對課程內容展開針對性訓練,并且要求學生細心觀察、琢磨,踐行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通過BIM技術的有效應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個性化思維[1]。第二,BIM技術的合作。若想實現基于BIM技術的環境藝術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教師應該在學院的統一領導下對工作室負責,將課程的知識重點與難點同BIM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建筑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等專業課程,逐步提高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使得學生可以認識到BIM技術在相關工作開展過程中的重要價值,進而熟練應用BIM技術,在講授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樹立理實一體化的思想,從而使得學生可以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將所學知識應用到設計工作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第三,BIM技術的集團化設計。知識經濟背景下,“雙創教育”思想得到深化落實,在環境設計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響應創新、創業教育的號召,有效利用BIM技術,結合環境藝術設計市場的實際需求,將校企結合作為抓手,建立并完善學生產業園區,使得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就業與創業結合到一起,為提高人才的整體就業率提供條件。在BIM技術集團型設計和人才優勢的基礎之上,教師應該積極完善公共設計平臺,進而使得專業人才與市場之間聯系。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梢栽诋數亟⑽幕瘎撘猱a業基地,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創業。學校在教學基地中應該積極組建創業工作室,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在工作室當中開展時效性的交流與互動,逐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
2.2運行保障
基于BIM技術工作室教學模式的運行過程中,“業務經理”需要發揮重要作用。對于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健康穩定運行而言,需要始終將任務作為驅動,通過和諧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切實保證工作室各項工作任務的順利進行[2]。沒有規矩難成方圓,為了使得BIM技術與工作室的有機結合,必須逐步完善工作室管理制度,在向學生開放的同時,教師要結合管理制度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使得學生可以通過規范化的行為有效利用工作室這一平臺,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成為合格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3結語
實現BIM技術與環境藝術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有機整合,是進一步提高環境藝術專業教學時效性的需要,是培養與輸送環境藝術專業人才的需要,是完善工作室教學模式的需要。希望文章的闡述可以使廣大教育工作者清晰深刻地認識到BIM技術在環境藝術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中的價值與功能,進而積極轉變傳統教育教學理念,加快BIM技術的引進,提高BIM技術的應用能力,逐步提高環境藝術專業教學時效性。
【參考文獻】
[1]張弦.基于BIM技術的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7(24):128.
[2]張師師.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研究——以室內設計課程為例[J].戲劇之家,2015(08):222.
作者:劉靜單位:濰坊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