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域文化符號中環境設計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高速發展,城市大規模擴張,常德的城市化進程也在加速推進。在常德創建文化名城的背景下,城市環境設計中如何應用常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從事環境設計的工作者應認真思考的問題。作者認為,應充分挖掘常德的各類文化形態并將其符號化構建,將環境構成的各物質形態均作為文化符號,在城市環境設計中把握地域文化傳承與創新并與時展相結合,通過環境形態突出地域文化魅力與時代價值。
【關鍵詞】常德;地域文化符號;環境設計
人類不同的文化發展方式與發展歷史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城市獨特的魅力與文化氣質。其文化氣質主要通過以建筑為主體的室內外環境的物質形態符號,向外界傳遞并讓外界感知。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態在城市環境設計中的應用,對當下城市環境建設具有重要價值。筆者認為,科學、系統地利用常德地域特色文化,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環境,是常德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必然途徑。
一、地域文化與環境設計
(一)地域文化與文化符號
文化是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是人類在改造自然的活動中創造的各類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的形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并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發揮其價值。文化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具有多樣性、地域性、民族性、時代性的特征。文化以物質形態與非物質形態存在于社會的各個層面,其以物質形態為載體,同時又游離在物質之外的人的意識與社會中。文化包含不同地域內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地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范圍內形成的、具有獨立的區別于其他地域的文化特性,地域文化同時具有傳統與時代特征,并以動態的方式進行自我革新與發展。文化在社會生活中以多樣化的形式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以不同的符號形式與物質載體來傳遞文化信息并對人類社會行為發揮其作用。文化信息以顯性與隱性的形式存在于多樣性的符號中,符號可理解為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物質形態,具有地域性的文化符號,則是指具有獨特地域性的文化信息的各類物質形態與意識形態。
(二)環境符號
從現代設計的角度來理解,環境是人類生存的自然與人造的空間場所。城市環境由建筑、城市廣場、街道、花園、河流湖泊、綠地等物質形態構成,物質形態同時也作為文化信息的載體,向外界傳遞文化信息。從符號學的角度看,環境構成的各種形態與元素都是承載文化信息的文化符號。環境不僅反映了一個地區、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延續,也反映了本地區人們對生活的理解。以人為活動主體的城市,通過環境系統這一巨大的載體傳播,以可見、可觸摸、可感知的形態,向人們充分展示自己獨有的文化氣質并影響人的活動與認知。
(三)環境設計
環境設計是對人類生活需要進行有目的的創造性活動,是人類社會思想意識、道德倫理、審美情趣、生活方式的集中顯性表達與體現。城市的形成與發展都是環境設計的結果,環境設計是人類對物質與精神滿足的創造活動。在創造過程中,物質功能的滿足是人類生活的必需的最低要求,精神功能的滿足則是人類生活的更高的要求。環境設計的范疇是以建筑為主體的室內外空間的各物質形態的創造與改造,具體體現在城市與鄉村中的建筑、文化、自然、景觀之間的相互依存與融合。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物質的豐富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了人類對于物質功能的需求,精神功能的滿足已成為人類一切活動追求的目標。城市的魅力與文化氣質則主要通過以建筑為主體的室內外環境的物質實體向外界傳遞并讓外界感知,地域文化的體現對現代城市環境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二、常德地域文化特征
常德位于湖南北部,古稱“武陵”,是一座擁有20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常德地處五溪文化、荊楚文化、湖湘文化的交匯處,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資源與文化遺產,常德地域文化特征基本可概括為以下幾個層面。
(一)有多樣性的傳統文化符號、文化遺存
文化遺存有城頭山農耕文化、善德文化、桃花源文化、常德飲食文化等;文化符號有常德民居建筑的形制,以及常德漢戲、絲弦、皮影、沅州石雕、木雕、刺繡、擂茶、陶藝等藝術形式。這些傳統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號,其藝術價值同樣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二)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
常德歷史上名人輩出,創造了豐富的社會人文文化,既有屈原、陶淵明、楊嗣昌等歷史名人,又有林伯渠、宋教仁、丁玲、蔣翊武、翦伯贊等近現代名人,還有“劉海砍樵”“車胤囊螢”“孟姜女”等美麗的民間傳說。其文化內涵涵蓋了治世修身,對美好生活、對理想社會的向往,以及弘揚勤儉好學之美德等。
(三)多樣性的自然文化資源
常德的地理位置特點使常德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如桃源石門的茶葉、湖區的蘆葦等。這些常德特有的自然資源為特色地域文化符號的構建提供了廣泛的物質基礎。
三、常德地域文化符號的構建
文化符號的構建,是對常德地域文化的符號化過程。筆者從自然、歷史、人文三個層面進行收集整理,從符號學角度對文化元素進行分析,并從設計學的視角對其進行分析,從而歸納常德地域文化系統中各種可以在環境設計中應用與表達的文化符號、文化元素、文化精神。筆者認為,常德地域文化符號的構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科學、系統地分析常德地域文化體系。通過對地域文化的挖掘與整理,建立起常德地域文化的結構體系,以此為常德地域文化符號構建的基礎。在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價值的基礎上,要結合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突出個性與藝術創新。第二,從環境的物質形態入手,使地域文化轉化為可識別與感知的物質形態。將常德地域文化中提取的文化精神、文化元素、造型元素,通過現代設計手法融入城市環境的各個層面,讓城市環境在隱形和顯性兩個方面都能表達出常德地域文化獨有的精神內涵與藝術氣質。從而使地域文化在城市環境中彰顯出獨特的文化個性,并形成新的適應時展的地域文化符號。第三,把握好地域文化的傳統性與時代性的關系。地域文化隨社會發展而革新變化,地域文化具有傳統與時代雙重特征。日本工業設計師黑川雅之在《設計未來考古學》書中提到:“進入21世紀之際,地域文化的價值不再是保存,而必須構建出具現代思潮及精神層面的積極意義,如此,個人與地域文化的發酵作用才得以產生,進而達到新的發展與應用。”因此,對常德地域文化符號的構建,要分析傳統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時代特征。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同時也要保持創新觀念,肯定傳統地域文化的動態性和進步性,把常德傳統地域文化與現代社會生活需求的實際相結合,從而使常德地域文化資源在常德環境建設中發揮其價值。
四、常德城市環境設計中的文化符號的應用思路
城市環境設計是個很大的設計范疇,城市環境構成的建筑形態、建筑的外部空間、組成環境系統的各種物質等,都是文化信息的承載者與傳播者。環境構成元素與構成形態物質存在多樣性的特征,常德地域文化符號在環境設計中應結合環境形態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地域文化符號的應用與文化的表達。
(一)對傳統地域文化符號的直接利用
在常德的城市環境設計中,設計師應根據具體環境對象功能性質的特點與要求,針對性地應用傳統文化符號。例如,常德傳統木質民居建筑的特征與形制、建筑構件等,可用于建筑及其外部環境的設計中;景觀設計中可采用反映傳統生活形態的雕塑;室內環境設計中則可以將桃源木雕的藝術形式予以應用,桃源木雕具有圖案夸張拙樸、題材廣泛多樣的藝術特征,設計中則可利用其藝術特征結合現代技術手段進行設計。同樣,在環境設計中,可應用具有常德典型農耕文化特征的各農具形態,以借用、置換、夸張等藝術手法運用于城市廣場的景觀、室內陳設裝飾等,使具有常德地域性的、民俗性的器物散發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文化表達。
(二)對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資源的利用
環境設計中,材料是其實現的必要條件。具有地域特征的材料,為地域文化的表達與審美意圖的實現提供了多樣性的藝術語匯。常德具有豐富的竹、木、石材、蘆葦資源,這些特有的自然資源為構建常德地域文化符號提供了廣泛的物質條件。設計師在設計中應尊重材料的本質,利用材料自身的審美氣質與文化信息指代,并結合具體環境的需求,以創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環境形態。
(三)對常德地域文化的精神內涵的演繹與表達
精神文化在環境設計的應用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到不同屬性的環境空間個體,是對該環境空間場所精神與場所氣質的營造。場所精神決定了場所的本質和特性,不同的場所因人們的活動需求、表達的情感不同,所具有的場所精神也就不同。環境設計中的精神內涵表達是城市環境設計中的重點,也是設計要突破的難點。常德的“善德文化”“隱逸文化”“茶文化”,以及傳統民間傳說、民俗風情體現出的常德人對于美好生活、社會道德的價值追求,可以作為地域文化表達的元素。環境設計中應充分利各種技術手段、材料及其所蘊含的文化認知,營造具有常德文化精神的環境空間。
結語
文化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不斷自我革新與融合,環境設計中對文化的應用應繼承傳統文化精華。在保持地域特色的基礎上,設計師應以追求更好生活的態度,積極創造出適應時代需要的、滿足人類需求的、富有文化意味、審美個性特征的地域文化符號。只有尊重本地域的自然環境、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才會對本地域文化繼承和弘揚產生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季蕾.植根于地域文化的環境藝術設計[J].東南大學學報,2013(8).
[2]趙江洪.地域性非物質文化與本土設計體系[J].湖南大學學報,2012(1).
[3]黑川雅之.設計的未來考古學[M].王超鷹,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4]劉誼,邵靜.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J].北京農業,2014(12).
[5]黃文憲,江濱.地域文化與現代環境設計[J].藝術探索,2003(3).
作者:夏凌 單位:湖南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