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設計專業可持續設計理念應用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能源稀缺、氣候變暖、環境污染等問題逐漸凸顯出來,環保問題成為目前全國乃至全球最關注的話題之一。針對這一情況,我國也加大力度提倡環保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并且根據環保問題出臺相應的政策與制度,力求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提升國人的能源與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可持續設計理念在環境設計專業中的應用重要性與實踐措施。
關鍵詞:重要性分析;可持續設計;策略分析;學生教育;環境設計專業
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大多從事室內設計、室外設計以及裝修工作,與大眾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都有著極為緊密地聯系。因此,無論是從事環境設計課程教育的教師、進行環境設計專業學習的學生,或者是從事室內設計、裝修設計的從業人員,都應該深諳可持續設計理念的重要性,以此為優化、完善行業標準的重要途徑。
1可持續設計理念在環境設計專業中應用的重要性
1.1可持續設計理念的含義
可持續設計理念源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可持續發展是環境保護中重要的方式,可持續發展是1980年自然保護國際聯盟(IUCN)提出。設計界通過對環境問題的思考找到的不斷改革的過程,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為基礎,設計出即可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可以經歷時間的磨礪供后輩們生活和學習的作品。在環境質量和環境投入中提高國人的生活并且使生活質量得到改善的設計可以定義為可持續設計。宗旨是利用少量的資源可以發揮出最大的作用,還是在不傷害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的設計作品。能夠解決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同時又是高效率的設計理念。可持續設計理念不僅是設計的新觀念,更是在設計師進行設計時思維模式的新觀念,構建的是可以循環利用的設計,使產品再設計,節約資源的設計理念。
1.2可持續設計理念在環境設計專業中應用的重要性
可持續設計的核心理念、核心思想是致力于實現社會經濟、社會和諧、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而環境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大眾建造理想的學習環境、工環境以及生活環境,同樣與文化、社會以及經濟有著密切關聯,這與可持續設計的中心思想不謀而合,因此二者無論從教學理念與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案例以及教學目的都存在一定的關聯性與相似性,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對環境設計專業學習的學生展開融合教育,經可持續設計理念與專業設計課程進行融合,讓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學習到更加符合社會需求、國家現狀的優質設計理念。高校的環境設計課程專業性較強,同樣也是社會緊缺型人才的一種,而高校作為培養環境設計型人才的主要途徑,需要積極地開展課程整合工作,這樣有助于該專業的學生養成正確的設計觀念與設計理念。讓學生從開始學習環境設計時,就接觸到可持續設計思想和理念,讓學生從專業設計學習中培養社會責任感,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與對環境負責的良好態度,培養學生可持續設計思維,這不僅對于學生課程學習有所幫助,同時有助于環境設計專業的創新與發展。
2可持續設計理念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可持續設計理念在環境設計專業的應用,在資源消耗的問題上得到了改善。中國人口的增加意味著環境設計專業要加強以可持續設計為理念,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中理論知識加入可持續設計理念。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地方應用型的本科環境設計專業只注重教學質量的提升,在教學資源上投入的精力和財力較多。忽視了可持續發展的理論的教學,致使可持續設計理念在實際教學中沒有得到展現。再來多數高校還未能意識到可持續發展是未來設計界所必須考慮的理念和可持續發展對環境的重要性,教師對此類問題的并不了解,可持續設計理念也要根據地方的經濟進行環境設計,不利于對設計人才的培養。可持續設計理念目前還處于初始階段,教學理論上缺乏對這一理念的解釋和應用,教學內容不成熟。例如:設計大師威廉﹒麥克唐納《從搖籃到搖籃》中講述設計師為垃圾場設計作品,但設計的作品還是要進入垃圾場踐行填埋和焚燒。設計師不是為了使物品和建筑漂亮而設計,是為了使設計的作品有逆向物流的能力,讓設計作品回到產業中作為新設計作品的原材料。
3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可持續設計理念的實踐策略
3.1設置可持續設計獨立的教學課程
可持續設計理念在實踐中應用極其廣泛,由于我國人民環保意識的提升、建筑行業興起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可持續設計理念已經成為目前國內首屈一指的優質設計理念,作為為社會培養專業設計師的有效途徑之一,各大院校應該將可持續設計理念作為一項獨立的教學課程展開教學,為提升環境設計、室內設計等設計師的先進理念提供重要助力。為了讓更多學生感受到可持續設計的魅力、明確可持續設計的作用與優勢,學校可以將此課程設置在公共選修課程與專業課教學中,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專業的需求程度進行選擇,若是學生所學專業與可持續設計契合度高,那么學生可以注重進行可持續設計學習,這樣對學生所學專業與設計理念都會有所提升。高校以可持續設計理念環境設計開設專家講座和座談會,高校加強對可持續設計理念的重視。專業的范圍就較為廣泛,但是無論是建筑學專業、設計美學,亦或是城市規劃學,都與可持續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是由于可持續設計的應用范疇、涉及領域都較為寬泛,為了符合環境設計學中各個專業學生的學習,除了進行理念教學、概念教學外,可持續設計還需要專業教師與學校通過對可持續理念的研究,準備優質的教學材料、先進的教學設備以及契合的教學案例,為可持續設計教學提供基礎保障。由于涉及的范圍龐雜,并不是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高校內各個專業教師與可持續發展專業型人才通力合作方可完成。教學方案要結合社會、區域經濟、地方環境三方面和實際的教學情況對可持續設計理念進行講述,使學生養成可持續設計理念的設計觀。針對可持續設計的研究與教學方面,國外已經具備一定的研究成果與教學檢驗,學校應該本著為學生發展的原則,適當引進先進理念作為教學資源,根據國內的現實情況展開針對性教學,時刻掌控國內外最新的可持續設計理念與信息,為學生帶來更加專業、高效的可持續設計專業教學。例如:為更好地開展設計專業的課程教學,學校可以開設可持續設計思想教育的專業課程,讓環境設計專業一類的學生將可持續設計思想、設計理念的課程作為選修課程,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思維培養,同時有助于環境設計相關的設計專業教學效率提升。首先,學校可以引進專業人才,讓可持續設計理念的專業性人才作為課程開展的主要輸出點。其次,將設計專業相關的教師聚集到一起為開設可持續設計課程出謀劃策。最后,全體設計專業的教師與可持續發展教師共同制定教學內容、授課環節以及授課模式。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在可持續設計思想課程學習中掌握更多的課程內容,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先進設計理念,同時提升了學生對于設計理念的實踐應用能力。讓學生所學的設計知識與設計理念可以落到實處,成為優秀的設計型人才。
3.2搭建專業的可持續設計育人團隊
優質的教學課程需要有專業的人才進行傳授,為此提升環境設計專業教師對可持續設計的理解與教學能力,是提升環境設計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新課改中提出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教育界普遍將重點放在學生自主能力培養方面,不可否認自主學生能力無論是對于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還是對于各種知識的應用能力都有所提升,是學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之一。但是很多教師在開展此項工作中存在“矯枉過正”的行為,一味注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不僅忽略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接收能力,而且也忽略了教師是教學模式的實施者、教學內容的傳授者,只有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了解足夠深刻、對于教學模式與教學環節的把控能力足夠強,這樣才可以使學生在優質的內容與高效的教學模式中不斷受到熏陶與啟發,逐漸養成良好的設計理念與設計靈感。為達到這一目的。一方面,學校可以通過對外招收可持續設計相關專業的人才作為可持續設計專業的教師,為設計專業的學生學習可持續設計專門設立一門課程,將可持續設計理念與教學大綱相結合。讓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師與可持續設計教師互換教學理念,環境設計專業教師可以為可持續設計教師提供教學素材以及案例,彌補可持續設計專業課程基礎薄弱、案例缺乏等不足之處。更重要的是,可持續設計教師可以為環境設計等設計專業的教師提供先進的可持續設計理念,讓環境設計課程與我國實際需求更契合。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請環境設計方面的專家定期到學校進行講座活動,讓環境設計教師與可持續設計教師共同參加專家的講座活動,這樣有助于校內教師更加了解國內設計市場與社會的需求,對學生開展更加高效、專業的課程教學。
3.3借助互聯網平臺,推廣教學與實踐
可持續設計理念不僅要應用在教學中,要結合地方的經濟發展進行教學。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對已經就業的設計者們進行推廣教學,才能使可持續設計理念得到實踐。中國可持續設計教學網站是國內各個高校設計專業教學的重要資源庫,其創造靈感來源于歐洲一個名為“lens”的設計項目中,而lens也被命名為可持續發展教學網站。是一個有歐盟國家共同開展的項目,其中涉及包括亞洲、南美洲、歐洲以及非洲、中美洲在內的三十六所高校中。其目的在于推動現代化設計人員與設計相關教育工作者可以在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展開過渡。在可持續設計教學方面,lens希望通過優化高等院校的可及性、國際化以及跨文化、跨語言交流。本著這一原則,任何國家的學生、教師以及設計人員都可以在網站中下載、修正、編寫、混合以及重復利用同一套資源與拷貝教學資源,其中匯集可持續設計課程、可持續設計講座、可持續設計案例、可持續設計項目以及可持續設計標準與要求。而“Lens-China”則是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制定的,其中有很多國內優秀設計項目的理念與案例,該專業的教師可以在平臺中了解與掌握一個可持續設計的發展與變化,是一個教學資源與信息共享的服務型平臺,通過該平臺的創設為我國可持續設計理念發展提供了有效途徑與重要資源。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兩個平臺都各有不足之處,需要專業教師進行刪選后放開對學生展開教學,首先,lens中存在很多優質、先進的理念,但是并不符合我國的國情與大眾的審美,而正處于學習階段的學生目光應該以國內市場為主,為此需要專業教師對其中的信息與理念進行本土化整合。其次Lens-China中的很多教學案例都是國內領先的項目,因此容易為學生造成一種設計假象,不符合設計專業對學生的要求,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在面對具體情況時展開具體分析,在適當時候進行引經據典。
4結語
總而言之,可持續設計教學理念與環境設計課程教學十分契合,二者無論是教學理念與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案例都可以相互借鑒,可持續設計對于優化環境設計理念、提升環境設計教學效率都有一定的助力作用。教師可以通過搭建專業的可持續設計育人團隊、搭建專業的可持續設計育人團隊、借助互聯網平臺,推廣教學與實踐等方式開展教學工作,為環境設計專業學習的學生提供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姚佳,鄔秀杰.新數據環境下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更新的策略分析——以浙大寧波理工學院為例[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20,14(10):118-121.
[2]李新洋,賈方旭,蔡偉偉,等.培養創新思維為主題的思政教育案例設計——以“環境工程專業導論”全英文課程為例[J].科學咨詢,2020,13(42):192-201.
[3]江波.環境專業畢業設計階段實施“校企雙導師制”研究——以重慶市三峽水務涪陵排水有限公司為例[J].綠色科技,2020,12(11):1251-1252.
[4]莫日根,田華.微課在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以內蒙古工業大學環境設計專業專題空間設計教學為例[J].藝術科技,2019,32(10):2129-2130.
作者:孫斌 單位:云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