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設計教學中的設計項目聯動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環境設計專業是典型的藝工結合專業,實踐性較強。在大平臺招生背景下,通識課的課時量增加,但總課時保持不變,相應就要壓縮專業課的課時,這樣就難以滿足學生的專業學習要求。將目前推行的“本科導師制”設計項目融入環境設計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與實踐能力提供幫助。
關鍵詞:設計項目;環境設計;聯動模式
一、環境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環境設計是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設計、整合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的一門實用性藝術。環境設計專業在各高校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室內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城鄉規劃等相關專業都有涉獵。目前,大部分高校實行學分制,每個專業的課程時長是固定的,教學時間有限,學生除了學習專業課,還要滿足平臺課的學分要求。在大平臺招生的背景下,高校大一階段往往不分專業方向,學生只接觸平臺基礎課程;而大四時,學生面臨著實習、考研、就業等,因此,學生大概只剩下兩年半的時間集中學習專業課,這對于其掌握專業技能來說是不夠的。部分高校的專業課程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往往還沒有來得及消化課堂教學的內容,就要進入下一個學習環節,課程教學效果比較差。此外,部分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只是機械地完成作業,目的性不強,難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需求有效銜接。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沒有及時樹立發展目標;部分學生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但對于努力的方向很迷茫,不知道從哪下手,也難以及時和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此狀況亟待改變。目前,市場對環境設計專業類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這對環境設計專業來說是一個契機。結合培養計劃的修訂,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可以探討一條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本科生培養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培養具有扎實基本功和豐富實踐經驗的、符合市場發展需求的現代大學生。
二、設計項目引入環境設計教學的必要性
德國包豪斯學院的辦學理念強調藝術與技術的和諧統一,主張集體創作是設計的核心,力求將學生作業與企業項目有機結合。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往往缺少與市場的結合點,教師應該結合環境設計專業的特點,將設計項目引入教學實踐,通過“學習—實踐—科研—再學習”的良性循環,實現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的結合。關注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挖掘每一名學生的潛能,推進分層教學、走班制、學分制、導師制等教學管理制度改革是國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導向。將設計項目引入環境設計教學實際上是工作室制度的延伸,是正在推行的“本科導師制”的實踐指導部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際項目的引入,可引發學生對實際設計問題的思考,使其明確學習方向與研究目標。教師應在指導過程中專注于培養自身的學科教學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專業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學也要和社會大環境相適應。我國重視農村的發展與建設。設計服務鄉村,村,融入生活,可涵蓋農村生產可涵蓋農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鄉村環境提升方面,包括傳統建筑改造、鄉村設施建設、鄉村環境改造提升等。特色民宿的興起使舊建筑改造成為熱門話題,這些設計項目無論在設計類型還是在研究思路方面,都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素材。
三、設計項目引入環境設計教學的方法
充分發揮設計項目在環境設計教學中的引導作用,需要有效的運行機制。學生與教師建立聯系,就意味著指導過程的開始,學生開始接受學業指導,并明確該模式與其個人發展緊密聯系。將設計項目與教學建立關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如何挑選學生環境設計專業包含很多專業方向,學生要對導師的專業方向感興趣,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目標,這樣教師才能有效地指導。教師可通過小測試擇優選取學生,測試的形式與內容可以自行決定,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平時學好專業課。2.建立合理的學生梯隊目前,各高校多實行大平臺招生。大一學生還未分專業方向,而大四學生由于在做畢業設計和參加實習,參與設計項目的時間不多,因此,團隊成員以大二、大三學生及研究生為主,形成隊員的梯隊配置。不同層級的學生分工協作,共同討論設計思路和設計框架,可以起到“傳幫帶”的作用。每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整個設計流程中,從前期調研到最終設計作品完成,參與設計思路的討論,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發現問題,提高學習效率。除了培養設計技能,學生還需要熟練掌握軟件操作,高年級的學生在這方面可以帶動低年級的學生。3.合適設計項目的引入設計項目的引入是比較關鍵的一環,項目的性質要和專業方向保持一致。在設計過程中將各個環節打通,使自己參與的設計項目能在現實中實施,對于學生來說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也會得到較大程度的滿足。而且,部分學生在學習階段就已經進行實際項目的訓練,在就業時經過短期培訓就可以直接上手。幾年的實踐證明,參與過團隊項目的學生往往保持較高的考研率,畢業后直接步入工作崗位的學生也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4.設計競賽引入課堂教學在教學中引入設計競賽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競賽的要求比較高,學生要在短時間內提供高質量的設計作品,這對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是一種考驗。設計競賽與畢業設計結合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在短時間內強化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四、運行機制
設計團隊的建立相當于打通了年級的界限,學生之間建立了一種縱向的學習聯系通道,因此,團隊協作是對日常教學的一種補充。許多任課教師同時擔任了本科導師,解決了學生在學習方向、選課、專業認知等方面的問題。這有助于學生快速完成角色轉換,積極投入大學生活,合理規劃學習,認清專業方向和就業出路。要保證這種模式(圖1)持續運行,需要制度規范,團隊的運行模式可以參考以下幾點。其一,制訂年度學習計劃,定期召開師生碰頭會。導師可以制定科研主題或者設計主題,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閱讀專業書籍,交流讀書心得,積累專業知識;對于手繪軟件操作,也可以讓團隊內成員互相交流學習,使學生在此氛圍中有目的地完成學習任務,鍛煉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其二,教師組成項目團隊,突破專業限制,拓展設計內容的范圍,學生也可以同時受到多名教師的指導。設計團隊包括教師的組合與學生的組合,學生可以得到全面的鍛煉,設計團隊可以承擔更多的設計任務。其三,完成項目的過程也是促使學生學習的過程,包括與甲方接觸,到現場調研,搜集設計素材進行全面的設計體驗,設計周期內組織多次討論,討論設計構思、市場需求,等等,最終完成設計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現場觀摩,針對實際項目進行場地踏勘和測繪,完成后分析所涉及的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實際案例積累經驗,有利于開展科研活動。
五、衍生效應
學生在大學四年學習中,除了學習專業知識,還會有很多的機會參加學科競賽。但競賽都需要切入點,切入點的來源就是實踐,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更容易讓學生把握研究脈絡,有題可寫,有題可做。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專業訓練。有了前期的學習過程與實踐積累,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儲備都得以強化,這時再進行設計選題就比較容易。目前,適合學生參加的除了專業設計競賽,還有“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項目等。結語將設計項目引入環境設計教學,旨在將實踐類課程歸于實踐,建立“工作室2.0”的新型互動式培養模式。專業教師兼任本科導師,通過將設計項目引入課程教學,從學生的學業規劃、專業技能培養、科研探索等方面加以全方位輔導,以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為基礎,關注學生的知識能力、實踐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結合行業特點,組織實施教學,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行業人才。
參考文獻:
[1]侯清宇,斯松華.本科生專業導師制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探索.教育教學論壇,2017(3).
[2]杜智萍.牛津大學本科生導師制教學模式探析.大學教育科學,2006(6).
[3]姚麗亞,甄國紅.美國學業導師模式及其對我國本科導師制的啟示.職業技術教育,2018(34).
[4]楊仁樹.本科生全程導師制:內涵、運行模式和制度保障.中國高等教育,2017(6).
[5]翟國棟,武曉華,曹洪治,李亞男.本科生全程導師制:問題與對策.中國大學教學,2017(1).
[6]竇可陽,徐秀玲,英國當代本科導師制度探析——以普利茅斯大學本科導師制為例.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7).
[7]李丹,曲建光,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應用型本科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12).
作者:馮韻清 王秀萍 單位: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