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設計專業介入鄉村文化重塑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鄉村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源,承載著鄉音、鄉土、鄉情,在鄉建熱潮中鄉村文化或多或少的在遺失或變味地重塑,文章基于環境設計專業視角,以西連島村為例從地域文化保護、文化符號提煉、空間再造三個方面分析西連島村文化重塑的基本路徑。
關鍵詞:西連島;環境設計;文化重塑
鄉村文化是一種源于鄉村生活、不同于城市的一種文化,是鄉村居民在長期從事農業生產和生活的過程中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文章基于美麗鄉村建設熱潮中鄉村文化缺失及不足的角度出發,分析西連島鄉村文化現狀問題,針對西連島鄉村文化問題提出環境設計專業視角下鄉村文化重塑路徑,為鄉村文化重塑專業介入提供參考。
(一)現狀概述西連島村面積約2平方千米,共1216戶,居民3268人。鄉村通過打造集濱海特色民宿、休閑捕撈、垂釣、海鮮美食、創意文化體驗等多重功能于一體的漁家風情村。連島村史館是反映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全面展示了漁村的歷史沿革、經濟發展、村容村貌、文化生活和民俗風情等內容,反映了連島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2019年10月,西連島村入選首批江蘇省鄉村旅游重點村,為西連島鄉村文化塑造提供了相應支持條件。
(二)潛在問題村落“商業化”開發導致文化“同質化”現象嚴重,西連島獨特的地理位置為西連島村民贏得相應商業機會,目前商業規范化管理欠佳。民宿空間尚無統一文化標識塑造,紫菜養殖及捕撈影響村容村貌,海鮮店存在拉客、宰客現象,存在以上潛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村莊區域劃分及產業分布規劃欠佳,多元商業形態、規范化管理不足使得鄉村特色文化體現欠佳,雖具有特色但同質化嚴重,村民鄉村文化意識及鄉村文化塑造相對薄弱。
二、環境設計專業與鄉村文化關系評述
(一)環境設計專業幫助鄉村文化物態呈現鄉村文化物態呈現及傳遞方式主要通過建筑、景觀、公共小品及設施等,以上物質文化元素的傳遞相對直接明了,是鄉村文化傳遞的重要載體,可通過視覺、觸覺直接捕獲。大部分鄉村物質文化元素未經過系統的設計與整合,呈現相對雜亂,統一性及整體性欠佳。環境設計是一門復雜的交叉學科,涉及的學科包括建筑學、城市規劃學、景觀設計學、人類工程學、環境心理學、設計美學、社會學、史學、考古學、宗教學、環境生態學、環境行為學等。學科所涵蓋內容是對鄉村文化物態體現最好的詮釋,本專業能夠系統整合分析空間物質元素形成文化標識強、整體統一的空間環境,以上涉及的鄉村物質文化載體是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中必修課,科研研究方向上也是該專業主要研究點,環境設計專業介入鄉村文化能夠較好地將鄉村文化通過其專長物態體現。
(二)鄉村文化塑造需環境設計專業綜合介入鄉村文化塑造通過有形的物化元素及無形的精神文化傳遞,無形的精神文化語言需要通過有形的物化元素進行體現,將鄉村的風俗習慣、鄉民信仰、鄉間道德倫理、當地特有的語言、藝術等通過設計語言匯總。物化元素的體現方式需要專項研究、綜合設計,環境設計專業是介入物化元素有效傳遞文化內容的對口專業,所研究方向包含鄉村建筑、景觀、小品設施等,綜合性及全面性較高。據鄉村文化塑造內容及環境設計專業涵蓋內容,鄉村文化塑造需環境設計專業針對性介入。
西連島村為濱海度假村,產業多元,鄉村發展機遇較大,也極易造成鄉村文化同質化及鄉村特色化的兩重極端現象?;趯ξ鬟B島鄉村潛在鄉村文化問題,從環境設計專業視角提出對鄉村地域文化保護基礎上的文化重塑,基于專業設計視角提出文化符號提煉重塑的鄉村文化再造,基于空間文化動態變化現狀提出空間再造的文化定格重塑。
(一)地域文化保護文化塑造的前提是基于原有文化的保護,可針對西連島村進行整體調研分析,將現有文化進行分類匯總,將文化物質元素有效保護再造,非物質文化元素通過相關媒介載體進行間接保護傳承?;诃h境設計專業視角可將具有文化底蘊的物質元素進行保護基礎上的再設計,增強其文化標識性。將非物質文化元素,如民間故事傳說、民間藝術、鄉規民約、風俗習慣、民俗節日等通過主題空間的形式進行物態宣傳與保護,推動鄉村文化的建設。
(二)文化符號提煉重塑每一個空間都有其特定文化符號,需要將文化符號提煉匯總,將符號放大化處理,增強其辨識度。西連島村建筑特色相對明顯能夠提煉其相應符號,但在建筑應用的全面性及除建筑之外的空間形態中體現欠佳。在具體鄉村文化重塑中可通過對西連島村符號的提煉重塑,將符號應用于不同空間界面,包含建筑、景觀、公共藝術小品及設施中,強調空間整體文化符號性,再塑空間可識別性,增強空間鄉土氣息和人文氣息。
(三)空間再造鄉村文化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動態變化,可通過空間再造的方法將相應物質文化元素進行空間定格。空間再造為文化交流學習及重塑提供空間支撐,是鄉村文化內容的延展,能夠反映鄉村文化的精神內核。空間再造應體現其多功能性,有目標有意識地進行室內外空間設計整合,為鄉村文化保護與傳承提供有效場所。多功能鄉村公共配套空間再造應滿足村民休閑、娛樂、閱讀、交流的基本需求,豐富農民日常生活,活躍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以此留住鄉村文化,再尋鄉愁,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和諧發展。
四、結語
文化是農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內質,文化引領農村風氣,鄉村文化重塑需要相關專業介入的同時還應注重鄉村社會的基礎秩序,要在鄉村強化倫理道德教育,重建鄉村的基本社會制度。政府應加大對鄉村經濟扶持力度,提高鄉村經濟水平,增強鄉村居民對鄉村的歸屬感。注重鄉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注重鄉村文化傳承者的培養與教育。文章僅以環境設計專業的視角探析西連島鄉村文化重構路徑,為西連島鄉村文化重塑中空間物質文化塑造提供思路,為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創新鄉土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供空間環境保障。
參考文獻:
[1]潘力.“地方重塑”與美麗鄉村建設[J].公共藝術,2013(4).
[2]趙霞.傳統鄉村文化的秩序危機與價值重建[J].中國農村觀察,2011(5).
[3]吳理財,解勝利.文化治理視角下的鄉村文化振興:價值耦合與體系建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
[4]劉翠.當代中國鄉村文化建設的若干問題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8-04-20.
[5]趙淑清.再造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J].人民論壇,2018(2).
作者:王芳龍 單位:江蘇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