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礦周土壤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礦區周邊土壤環境監測工作當中,嚴格控制監測工作質量,確保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全面性和代表性,從而促進礦區周邊土壤監測工作的改革與優化。本文針對礦區周邊土壤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的質量保證和控制措施,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起到一些參考作用。
關鍵詞:礦區周邊土壤環境監測;質量保證;質量控制;措施
在對礦區周邊土壤環境監測工作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從而提升土壤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確保礦山開采區周圍土壤監測結果能夠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所以,監測工作人員需要對土壤環境監測工作質量進行控制,并采取有效措施,從而提升土壤監測質量[1]。
1土壤環境監測對礦山開采區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的發展速度也在不斷加快,但由于部分礦企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粗放式和不規范的生產方式,進而導致礦區周邊的土壤環境造成了污染,并在不斷惡化當中。根據相關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工業和農業等行業由于采取粗放式發展模式,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十分嚴重的污染現象。因此,礦企需要有效開展對周圍土壤環境治理工作。而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當中,治理工作由于土壤環境所具有的獨特性進而受到了阻礙,工作難度較大。與此同時,由于礦區周邊土壤環境調查工作開展不夠細致,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資料收集不夠全面和系統等人為因素影響,最終導致礦區周邊土壤防治工作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使礦區周邊的土壤環境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企業需要對環境監測工作加大重視程度,政府部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并出臺具體政策,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計劃,從而使土壤環境質量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土壤環境監測工作對于土壤污染防治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
2礦區周邊土壤環境監測的誤差來源
土壤環境監測工作內容十分復雜,涉及到許多環節,而各項環節在具體落實時都可能會出現監測誤差問題,對此,礦企工作人員需要針對土壤環境監測質量的誤差產生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對策,從而解決相關誤差問題。具體來說,礦區周邊土壤環境監測的誤差來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針對不同位置的土壤,其實際組成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由于采樣方式不合理、采樣范圍不夠全面以及處理不當等,進而導致采樣數據準確性受到影響,降低了土壤環境監測結果的準確性。采樣是土壤環境監測前期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因此在出現誤差問題后屬于基礎性誤差。現如今,對于該類誤差問題還未找到能夠完全避免的方法,不過可以采取均勻研磨采樣土壤的方式進行再次監測,從而使誤差程度有所減少。其次,樣品在具體流轉和保存過程中,往往會經過許多道監測程序,需要經過送樣單位、實驗室以及接樣單位等,在此過程當中但凡出現一項不規范操作,都會對最終的監測結果產生影響,進而出現誤差問題。再次,在制樣過程當中,相關樣品需要經歷風干、篩分、儲存以及研磨等相關程序,進而導致此過程可能會出現交叉污染問題,進而導致監測出現誤差。針對該類誤差問題,需要采取人工控制和處理的方式進行解決。最后,樣品在二次處理以及實驗室測定過程中,由于稱量操作和測量等出現誤差問題,屬于實驗分析誤差。該類誤差問題是一種隨機出現的誤差,通過規范實驗室管理,可以使該誤差問題得到有效控制[3]。
3采樣、制樣的質量控制與保證
3.1資料收集
礦企監測工作人員需要根據土壤樣品區域的實際情況,全面開展資料收集工作,并收集的資料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分別為地形地貌情況、地理地質情況、區域氣候特征、人口發展情況、土地利用情況以及農業生產情況等。資料收集工作對于土壤環境監測質量具有著重要影響,是相關監測工作的重要基礎,可以為后續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而資料收集工作具體需要從工業污染情況和污染排放情況兩方面進行出發,并要結合土地污染情況、工業產品、發展規模以及排放含量等內容進行有效勘查,確保能夠收集到更加全面、細致的資料[4]。
3.2樣品數量及其布點方式
在礦區周邊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當中,采樣和制樣環節是保證監測質量的關鍵,對于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具有直接影響。在實際監測工作當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本著等量、隨機等原則,對樣品容量和采樣的布點設置進行確定。而在具體設置采樣布點時,可以采取簡單隨機、系統隨機以及分塊隨機等方式。樣品采集工作在具體開展過程中可以分為前期、正式、補充采樣三個階段。在實際監測過程中,相關監測單元比較小,工作人員可以有效開展采樣工作。除此之外,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根據土壤環境監測的技術規范內容進行分析,確保樣品采集和采樣布點設施等工作能夠規范化開展。
3.3樣品質量控制
在采集樣品之前,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現場進行有效勘探,并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和設置采樣時段與采樣點,確保其能夠具有充足的代表性,之后再以此為依據對采樣方案計劃進行科學構建。同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加大注意,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要求對采樣數量和位置進行控制,避免樣品在具體采集過程中遭到污染。在樣品采集結束后,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采樣記錄進行完善,通過保證樣品質量,進一步提升監測結果的準確性[5]。
3.4樣品運輸、制備的質量保證
相關監測人員需要在實驗室當中進行樣品的化驗和分析工作,因此需要將樣品有效貯存,并合理運輸到實驗室當中。在這一過程當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完善貯存和運輸操作,避免樣品受到污染。在制備樣品時,其主要程序具體包括樣品風干、樣品粗磨、細磨以及樣品分裝等相關步驟。而想要使樣品質量得到有效保證和控制,實驗室需要合理設立磨樣室和風干室等房間。在對樣品進行分裝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清潔消毒后的工具進行使用,防止在分裝環節發生污染。對于分裝袋可以對具塞無色聚乙烯塑料瓶,特制牛皮紙袋以及具塞磨口玻璃瓶等進行使用。在樣品制備結束后,相關管理人員和制備人員需要仔細進行核對,最后在交接單上進行簽字和確認。需要注意的是,在制樣過程當中需要將土壤以及標簽放置在一起,如果有機物具備揮發性或半揮發性,則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特定方式分析新鮮樣品。
4實驗室質量控制與保證
在進行礦區周邊土壤環境監測過程當中,采集的土壤樣品在實驗室內進行檢測,其質量保證與控制屬于內部質量控制,是在質量分析過程當中由相關實驗人員所實現的自我控制。具體來說,在質量測量分析等過程當中,相關測定人員通過實現內部控制和自我控制,并采取有效的質量控制和保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實驗監測結果誤差,并使相關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得到有效提升。
4.1實驗室分析質量保證與控制
4.1.1精密度控制精密度主要是指在相關受控條件的約束下,根據其特點對程序進行分析,并采取逐步分析的方式來測定某一樣品,確保其結果具有一致性。通過精密度測試的有效開展,可以對實驗人員在監測過程中所出現的測量系統隨機誤差和分析方法采用的隨機誤差等進行有效反映。而精密度控制在具體應用時,主要包括在線性、重復性以及平行性精密度等形式。對樣品精密度進行控制,需要分析每批樣品中的每一個項目,并有效進行20%的平行樣品分析。當樣品數量過少時,則需要有效保證平行樣品的數量不能低于一個。精密度的合格范圍主要為平行雙樣測定結果的誤差需要有效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當其測定結果的合格率沒有達到95%以上,則需要重新測定該批樣品,并要根據實際情況增加10%~20%的平行樣[6]。
4.1.2準確度控制(1)進行標準質控樣品、物質的應用。在進行分析時,應保證樣品每批分析過程當中都具備測指控平行雙樣,并保證樣品測定精密度的合格率,使質控樣的測定值能夠維持在保證值的有效范圍內,即95%這一標準值,一旦超出標準范圍,則說明該批樣品的檢測結果不具有效用,此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二次測定。(2)測定加標回收率。當樣品檢測項目當中不存在質控樣品,而且也不具備標準物質時,那么在測定準確度時可以根據加標回收實驗有效進行測定。想要控制加標率,需要在同一批次內針對10%~20%的試樣進行回收檢測。一旦測定時樣品數量低于10個,則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加標比率。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批次當中加標試樣的數量需要達到一個以上,而在控制加標量時需要合理控制被測組的具體含量。
4.2質量控制圖
在實際測定過程當中應根據具體情況來有效制作被測項目的準確度質控圖,并結合95%這一標準值對指控樣標準值和標準值之間的偏差進行利用科學繪制指控圖,從而進一步提升分析質量的自控效果。當批次內指控樣的測定值維持在指控圖的警告線之內,并處于中心附近,則說明相關測度的結果準確性較高。而一旦測定值超出控制線范圍,則說明該分析不夠科學合理,相關測定結果的準確性也相對較低。
4.3土壤標準樣品
土壤標準樣品主要是指模擬土壤樣品或直接利用土壤樣品所形成的固體物質。在應用土壤標準樣品時,其具有穩定性、均勻性以及長期性等特點,并能夠將相關樣品在分析方法的檢測和驗證當中進行有效利用,從而校正測定儀器,評價相關測定人員的技術能力和測定方法的準確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應用土壤標準樣品時,應結合實際情況對表樣進行合理應用,確保土壤標準樣品和待測樣品間的組分、含量以及結構等能夠充分保持一致。一旦基本組和標樣間的化學性質具有較大差異,那么在具體測定時容易出現系統誤差問題。
4.4報告數據處理質量保證與控制
想要使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得到有效提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完善的數據質量管理責任制,并對三級審核制度的有效落實和執行加大重視。在此過程當中,需要對礦區周邊土壤環境監測的各項環節均有效進行高質量的管理和驗收工作,確保嚴格控制相關數據質量,及時發現監測數據中可能存在的相關問題,向監測負責人進行上報。之后則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這些可疑問題,使報告數據的準確性得到有效提升[7]。
5結語
綜上所述,現如今,一些礦山開采企業對開采區周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大了重視程度,而對土壤環境監測工作也加大了關注度,進而對土壤環境監測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相關機構需要針對目前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現狀進行分析,分析目前在礦區周邊土壤環境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措施,使環境監測工作得到有效規范和控制。
參考文獻
[1]趙起越,夏夜,沈秀娥.土壤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J].環境保護前沿,2020,10(04):488-493.
[2]葉偉紅,洪正昉,鄭翔翔.土壤中7種重金屬和砷測定的精密度控制指標研究[J].中國環境監測,2020,36(4):115-122.
[3]林根榮.土壤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措施分析[J].環境與發展,2020,32(3):172-173.
[4]李會杰,單文麗.土壤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J].環境與發展,2020,32(2):154,156.
[5]王文婷.電熱板消解法測土壤中鉛和鎘的方法性能研究[J].山西化工,2019,39(6):30-32.
[6]黃林艷,劉海萍,趙亞嫻,等.環境基質有機標準樣品研究進展[J].環境化學,2017,36(10):2115-2125.
[7]王婷,郭峰.土壤例行監測樣品采集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6,22(18):79,92.
作者:張濤 單位:阿拉善盟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