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工程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地方本科高校學生以及環境工程專業教學的特點,結合自身教學體會,對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并根據提高有機化學教學質量的實際需要,對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難點的突破,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
[關鍵詞]地方本科高校;環境工程;有機化學;教學體會
1講好緒論,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有機化學的有用性。
思維活躍是九零后大學生的重要特點,感興趣與否經常成為他們學習動力的出發點,尤其是環境工程專業學生較多是由其它專業調劑而來,他們對環境工程專業不了解,可能更不感興趣,如果一開始就從專業學習需要的角度引導可能會事倍功半了,起不到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效果。因此,在緒論開始講解部分,我們通常以糕點和餅干中常見的氫化植物油例子,通過讓學生了解其特點和危害讓他們明白本專業的有機化學這門課程可以直接指導他們的日常生活。接著再以阿司匹林的開發,蘇丹紅事件等事例[3-4],讓學生明白有機化學的知識非常重要,既可以來造福人類也可能會危害社會,所以對于知識應當樹立正確的態度,同時結合有機化合物分析檢測儀器的性能不斷發展讓他們明白他們所要學習的內容不僅是人們對過去認識總結的書本知識,更會帶來新的問題和要求亟待他們去解決和實現。在有機化學發展情況簡介方面,以井岡霉素,青蒿素的開發研究,以及有機化學家黃鳴龍的人名反應和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我們國家在有機化學研究方面的成績和差距,從而逐漸克服畏難情緒,激發學習熱情。而在有機化學理論知識學習方面,適當引入理論研究者的一些故事,比如在雜化軌道理論學習中,加入其創始人鮑林整個人生的一段爭議。讓學生能夠多角度了解有機化學理論和知識產生的過程,化枯燥的機理知識為生動具體的事例。
2幫助學生認識到有機化學在環境工程專業培養體系中的重要性和價值
正是由于有機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有機化合物也成為重要的污染物之一,人們追求有機化學產品的穩定性與耐用性與其廢棄物的處理難度之間存在必然的正相關關系,環境工程專業有機化學的學習目的就是幫助學生認識和掌握有機污染物的性質,來源,轉化規律等內容。由于有機化學多在大一的課程中開設,學生還沒有相應的環境工作知識背景,因而在章節學習過程中應當有必要通過多種方式和手段從環境工程專業素養提升角度展開有機化學知識體系的學習。讓他們提前認識到有機化學的知識在環境工程專業學習中的重要性。例如,在醛酮章節部分,通過對甲醛小專題研究,讓學生明白為什么甲醛會成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有機污染物,如何利用甲醛等室內氣體污染物易被臭氧或者催化氧化的特點開發室內空氣凈化器。
3多種引導形式構建學生學習和應用有機化學知識的平臺
3.1幫助學生熟悉有機化學學習基本規律
初學者大多都會感覺有機化學的知識內容繁多,機理深奧難于理解,對于地方本科高校的學生來說,在記憶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都是重要考驗。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學生以及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習特點對內容進行了取舍和梳理,著重講解烴類和有機含氧化合物,有機含氮化合物簡要介紹,天然化合物作為自主學習內容。在知識體系上面分為縱橫兩方面,橫向體系從甲烷,乙烯,丙炔,苯開始循序漸進地延伸到飽和烴,不飽和烴以及芳香烴,烴加氧之后有了醇酚醚,醇酚醚,醇初步氧化得到醛酮,再進一步氧化形成羧酸及其衍生物。它們也可以在適當條件下被還原為醛酮,醛酮又可以被還原為羧酸。縱向方面,以命名,典型化合物特點,化學反應規律以及涉及機理為重點進行介紹,最后還要進行相應的專題總結[4]。例如各種機理的歸納匯總,鑒別方法的對比應用,讓學生形成一個全局觀的知識體系,并在記憶中去不斷加深理解。
3.2理論課內容講授體現環境工程特點
在學生有機化學知識體系形成的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建立有機化學與其它專業之間的關聯體系。例如,我們在學習完自由基反應機理之后,引入世界上八大環境公害之一的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環境化學中光化學煙霧的產生原因。在羧酸及其衍生物一章,向學生介紹檸檬酸的發酵制備與環境工程微生物知識中重要的三羧酸循環機理之間的關系,還有環境監測分析中的有機顯色反應,快速檢測有機試劑的開發等等。
3.3增強有機化學實驗的趣味性,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針對于地方本科高校學生的特點,以及實驗課時現狀,有機化學實驗更多是操作能力的訓練,我們考慮的是將更多的操作糅合在有限的實驗課時中,同時多方面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和動手能力的培養[5]。例如,我們開設了兩個學時的玻璃工操作,通過該課程學習制作出膠頭滴管,毛細管,彎管,三通,微生物實驗中用到的涂布棒等工具。還開設了香味皂的制作,在基本肥皂制備的基礎上,發揮個人想象力改進成各種類型的香味皂[6,7]。在授課過程中加強實驗預習的要求,重視操作過程的規范化,減少隨意性。在設計性實驗教學過程中引入PBL教學法,注重提高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考核方面結合預習,出勤,實際操作表現以及期末的實驗問答多方面綜合評判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3.4利用新的工具和形式進行知識的傳播,兼顧不同化學基礎的學生
有機化學的理論知識和反應機理相對抽象和枯燥,尤其是對于地方本科高校學生化學基礎參差不齊的現狀,經過前期的誘導和激發,大多數學生已經有了比較強烈的學習意愿,接下來則是對授課方式的細致考量。借助于各種形式的視頻和動畫演示讓學生對于所學知識形成具體和形象的認知。同時可以建立課程郵箱,提供上課的各種材料和練習題目供學生自由下載學習,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還可以在其中提供更多的選學部分的相關資料,并借助該郵箱對學生進行答疑解惑,從而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從中獲取自己需要的學習內容。
3.5保障有機化學知識的延續性學習
有機化學課程的結束并非意味著有機化學知識學習的結束,作為一名有機化學教師,還應該采取各種方式為學生后期從事的業余科研,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畢業論文等提供有機化學相關內容的支持和幫助。保持他們對有機化學學習的持久性動力[8]。
4結語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地方本科高校環境工程專業有機化學的教學要綜合考慮學生特點,專業需求以及學校培養定位進行開展,不拘泥于形式,注重對知識的真正掌握和應用。我院的2013-2016四屆的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也表明具備堅實有機化學基礎的環境工程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后從事污染治理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檢測,清潔生產等領域能夠快速適應崗位需要,獲得了用人單位的良好反饋。
【參考文獻】
[1]王小龍,何乃普,王九思,等.《高分子化學》教學中有機化學知識的有效利用探索[J].高分子通報,2009(11):62-65.
[2]李龍,烏云.談現階段高中有機化學與本科有機化學的教學銜接[J].科教文匯,2013(27):57-58.
[3]王毓.師范院校《有機化學》教學中化學史的滲透[J].廣州化工,2015(8):207-208.
[4]唐子龍.注重有機化學緒論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03(11):90-91.
[5]樂傳俊,朱少萍,王麗.共價鍵理論及其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研究,2013(05):68-72.
[6]王營,公維民,劉麗波,等.環境工程專業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J].實驗室科學,2006(6):31-32.
[7]李秋榮,肖海燕,陳蓉娜,等.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中的問題與思考[J].教學研究,2011(02):47-49.
[8]王朝霞,蔡良珍,焦家俊,等.淺談有機化學的教學與大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J].化工高等教育,2013,30(1):92-94.
作者:溫小娟 高攀峰 單位:廈門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