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線在繪畫藝術中的情感魅力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線的情感藝術(線的舞蹈、跳躍)——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1866年生于莫斯科,是抽象主義繪畫的先行者和倡導人。“康定斯基的抽象藝術,直接以點、線、面、色塊等純抽象的造型因素來表達情感,并受音樂藝術的啟發,以即興、激情、隨意、浪漫的樂感形式和結構方式,宣泄澎湃的激情和涌動的情感,被人們譽為‘熱抽象’藝術。”所以人們將康定斯基的早期抽象作品歸為自由、抒情抽象,也稱“熱烈抽象”。所謂抒情抽象或熱烈抽象所表達的內容也即是對內心情感的表達,借助自由的充滿感動的有機形體來呈現音樂性的情感情緒感受和強烈的內心沖突。康定斯基認為情感的表達決定著藝術的成功的程度。《紅—黃—藍》這幅畫又是“以純粹的色彩與線條,通過各種直角、弧線的交構重疊,隨意、自如地表現了一種熱烈、奔放的內心情緒,像一首涌動著色彩的節奏和線條的樂章。”在這篇樂章里,我們的情感存在于那些線條的秩序中,存在于色彩的節奏里,存在于色彩和線條的結構中。也可說它就是我們心靈情感的圖解,我們可以直觀地面對自己的生命呼吸。它不是通過具體的形象告訴我們,它是一面鏡子,我們從中看到我們此刻的情感本身。它模仿的不是可見的形象,它描摹的是我們的心靈律動。但情感不是視覺的,這里通過視覺的線條色彩的關系建構情感本身的現實關系,依此讓我們看到我們所看不到的東西。此外,在作品《紅—黃—藍》中,沒有既定的主題,也無視覺的聯想,畫面上唯獨留下的是抽象的點、線、面等形式。這幅作品和他早期抽象繪畫相比更多了幾何抽象成分。“在這幅作品中,色彩線條頗具藝術表現力,雖然一些線條和色彩以幾何塊面的形式出現,但并沒有精心雕琢的痕跡,給人們的感覺還是一種隨心所欲、即興的、無目的、無意識、自由的涂抹。”畫面上的線條、色塊就像五線譜上的音符在跳躍,使人仿若置身于音樂的空間。在康定斯基的繪畫中沒有具體形象,他通過色塊的并置、線的勾勒、點的運用、面的構成,如同音樂一般震撼人的心靈。不僅如此,繪畫中的線條,也是人們為了表現對象、描述對象而運用的手段。在抽象藝術中,線條被賦予了獨立性,線條的節奏和線條的方向是線條的兩大基本特征。抽象藝術中的線條不是為具體的形象服務的,它是表達其情感的一種手段,是畫面構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幾何學上,線是一個看不見的實體。它是點在移動中留下的軌跡。因而它是由運動產生的——的確,它是由破壞點最終自足的靜止狀態而產生的。這里,我們有從靜到動的一步。線因此是與基本的繪畫元素——點——相對的結果,嚴格地說,它可以稱作第二元素。”在康定斯基創作的《構成8號》中我們看到了線的音樂情感之外的另一個展現點,那就是線,也是組成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給畫面以遐想的空間感。在此畫面中的線條的結構特點相對上一幅更顯得輕快,線條以中間纖細的三角為中心,形狀不同的線條組成一片輕柔的旋律向右上方傾斜,并與畫面左上方的黑色圓形成了視覺上的平衡;同時,大面積柔和的亮色與左上方黑色的大圓圈構建了整體對比強烈的色彩結構關系。畫面柔和的線條結構與色彩的強對比所構成的矛盾關系猶如柔美序曲中的一個重音,拉伸了畫面的感知空間距離,給人更多深思的空間。在線條建構的感知情調和色彩建構的情調中存在著復雜微妙的關系,把握好其中的度是塑造畫面主題情感的關鍵。對度的把握需要好的直覺和經驗,這也就給建構畫面留下了無限的可能性。由此可以看出,線條的形式展現并非局限在自身的結構關系之中,同時存在于與色彩構建的復雜關系之中。線條與色彩之間所構建的結構是畫面整體結構關系中所不可缺少的,是表達主題情感的形式基礎之一。所以說線的運動即有舞蹈節律的跳躍,又有音樂旋律的舞動,并在繪畫表現得空間上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二、抽象油畫融合中國文化元素——吳冠中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現代著名畫家,中國繪畫大師,杰出中國國畫家,油畫家,中國流藝術家,美術教育家。吳冠中受西方藝術思潮的影響,把西方藝術中的形式因素實踐在自己的繪畫創作中,創作出自己獨具特色的中西繪畫的表現形式,影響著中國當代水彩畫、油畫以及水墨畫的發展。筆墨是他傳達情感的手段,筆墨隨著他的感情孕育而生。“脫離了具體畫面的筆墨等于零。”在他的作品《春如線》中體現得尤為突出。畫面中,洋溢著春的旋律,春意盎然,如同小樹的嫩芽,枝葉紛繁,柔軟細細地從樹梢往下垂延。在《春綠江南》中,吳冠中把中國水鄉描繪的典雅溫柔,飄渺的色調,有著中國的傳統線條,也有著西方的形式構成,展現一幅具有民族特色的江南風景。吳冠中用油畫作材料描繪了國畫般富含詩意的江南風景。通過畫面表達著他自己的感受,也傾吐著他的濃厚的鄉土情結。這也是他的情感藝術之所在。藝術來源于生活,吳冠中在其《藝術散論》中說道:“從生活中里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減法、除法或別的法,抽象成了某一種藝術形式,但仍有一線聯系著作品與生活中的源頭。”吳冠中借著寫生搜集素材,走遍中國的大江南北,像水彩作品《藏女》《拉薩街頭》和《江南綠》等借畫面抒寫內心的民族情懷。吳冠中以風景為題材,通過畫面描繪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曾于他鄉的漂泊之感。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說過:“優美的繪畫就是音樂,就是一首曲調。”吳冠中也是一位在畫面上表現出音樂感的畫家。他用東方的繪畫的神韻來表現西方的形與色,有些地方的形態有選用水墨形式來表現畫面的韻味。于是,在他在使用絢麗的綠色時,大膽地融入中國的墨色,濃重的墨線猶如歡快、跳躍的旋律,使畫面在充滿斑斕的色塊的強烈對比之中有那么渾厚有力。不同的色彩給人不同的情感震撼。吳冠中在他的抽象繪畫中,把色彩當作有生命力的語言工具,讓人們去感受、感悟,去品味其中真諦。東西方藝術之間是相互借鑒、相互吸收的,各個國家的藝術家運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來表達自己內在的情感。音樂沒有國界,同樣藝術也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藝術家的情感,即他們情感的展現形式。
作者:沈艷娜 單位:周口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