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情感教育在高中美術教學的融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美術作為一門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課程,其中貫穿著情感與技巧。將情感教育融入高中美術教學,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都有重要的作用。該文探究情感教育融入高中美術教學的重要性及實施策略。
關鍵詞:情感教育高中美術教學
一、情感教育在高中美術中的作用
1.有利于師生間的溝通
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經常需要面對的問題。師生之間由于認知水平不同,對事物的看法往往會存在差異。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意愿,避免造成學生思想上的束縛,從而促進師生間的溝通、交流。教師應通過建立輕松的美術課堂教學氛圍,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有助于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情感教育,學生可以認識到美術的魅力。教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名畫,如《洛神賦圖》《富春山居圖》《步輦圖》等,引導學生觀察大師的繪畫技巧,深入探索作品中包含的人文科學情感和創作者創作時的思想情感,體會其中蘊含的獨特魅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使學生對美術學習有長久的興趣,教師必須深入挖掘美術作品中人文科學的實用性價值,通過講述、提問、討論、演講等各種方式,將涉及美術、建筑、服裝、工藝等領域的多方面知識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發現美術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價值。如,教師可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動手能力,讓學生通過實物制作表達自己的創意,如制作美術手工產品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自覺、積極地探索美術領域。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情感教育為指導,讓學生從美術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出發,探討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創作者的思想情感,從而通過作品與創作者交流。在情感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可通過欣賞美術作品,感受其中蘊含的情感,激發美術創作的靈感。此外,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視頻播放功能,讓學生更準確地理解美術作品的內涵。如,教師在教授現代主義繪畫的相關內容時,如果僅僅使用語言進行講解,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教學內容的內涵。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觀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電影,如《忘情畢加索》等,分析畢加索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在對凡•高《向日葵》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可以直觀地呈現作品的細節,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到作品色彩、層次結構等,有助于促進學生對作品的理解。美術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視覺藝術形式,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通過現代多媒體教學方法,強調文字、圖形、聲音、視頻等方式的呈現。這樣,既豐富了美術教學的內容,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藝術想象力。
4.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認識
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快速融入美術作品的意境,并學習著名美術作品使用的表達技巧、表現力,感悟作品蘊含的情感等。教師應注重指導學生重新審視和定位美術學科的重要價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美術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潛力,使學生感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從而讓學生能夠長久堅持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教師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科的重視程度,更有利于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美術學習有利于學生對腦部的開發,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文字和圖像的理解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文化課程的成績。教師可以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相互討論、做游戲、模仿等,使高中美術欣賞課變得更加靈活、新穎,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如,在進行《裝飾畫》教學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展示插畫、扎染等圖片,引導學生學習裝飾畫的構成和形式美等內容,并為學生設置游戲活動,使用互動式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具體場景分組討論裝飾設計。教師應借鑒優秀教師的教學研究案例,總結出優秀的教學方法,并結合實際情況加以應用,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美術中的應用
1.改變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要帶領學生在課堂中嘗試分析每幅作品蘊含的思想情感。每幅作品表達的情感是不相同的,教師可以帶著學生一起深入探究其中蘊含的內容,而不是單純為學生講解作品的結構、色彩、色調等。教師只有為學生展示不一樣的東西,學生才能真正融入課堂。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當前的教學模式得到了較大的改變。以往的美術教學注重美術技法層面,注重學生對技法的掌握程度。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更加重視情感教育的融入,不僅要讓學生在技法方面有提升,而且要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感。美術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是將教學停留在技法教學層面,而應帶領學生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研究、分析作品背后的思想情感。如,在雕塑欣賞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搜集有關雕塑的內容,讓學生充分了解創作的背景。
2.充分利用身邊資源進行教學
在情感教育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身邊資源。在社會發展快速的今天,可以用于教學的資源越來越多。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教學需求,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等場所。這樣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美術作品背后的故事,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明確考核評估目的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較為重視考核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對于學生的考核評估不夠全面。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地位日益凸顯,在此基礎上,教師對學生的評估機制作出了改善。教師應將情感教育融入高中美術教學,對考核機制進行一定調整。教師在教學考核的過程中應注重考核目的,而非考核結果,讓學生建立自信心,在考核中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給予相應的指導,幫助學生及時調整,為學生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具體事例分析情感教育在高中美術的融入
在一節美術課中,教師帶領學生欣賞名畫《吶喊》。教師以往的教學方式以口頭講解為主,這次增加了學生互動的環節。在為學生講解作品的創作背景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模仿畫面中人物,讓每位學生大聲尖叫,盡情宣泄內心的情緒、釋放壓力。教師發現有一位平時比較調皮的學生喊得聲音最大,表情夸張,便及時鼓勵了這位學生,這位學生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就一直表現良好。之后,教師與學生進行了溝通,了解到其家庭情況,對該學生進行了開導。由此可見,教師通過轉變教學方式,將情感教育融入教學過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在北京某中學的一節美術欣賞課上,在學習西方古典建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參觀了基督教的教堂和伊斯蘭教的寺廟,讓學生了解不同宗教的建筑特征,對不同宗教的建筑風格和文化特征形成基本的認識。同時,為了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陵墓文化,教師也參考了一些材料解釋陵墓文化的發展過程。此外,教師自覺引導學生觀察當地員工的服裝、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從而幫助學生對這些文化形成了全面的理解。教師在美術教學活動中,通過整合多種教育資源,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意識,提高教學效果。
結語
新時代,情感教育已成為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要想順利實行情感教育還存在一定難度。教師和學生需要全力配合,有計劃地實行情感教育。將情感教育融入高中美術教學,不僅能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發展,而且能幫助學生在壓力較大的環境下調動學習積極性,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自我修養。
參考文獻:
[1]王財德.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8).
[2]孝本國.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分析.美術教育研究,2017(10).
[3]鄭甲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論情感教育的有效滲透.中學語文,2018(9).
[4]余一凡.情感教育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探索.文理導航(中旬),2016(4).
[5]戴良芬.探究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藝術教育,2015(11).
作者:陳溶溶 單位:如皋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