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實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了解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實習學生的實習成效以及影響實習成效的因素,以期發現該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問題,優化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人才規格和質量更適應區域健康服務事業發展。方法:學生問卷調研與實習單位走訪相結合。結果: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實習對口單位和崗位較少;專業人才與已從業人員區分不明顯;人才培養目標與職業能力要求存在差距;實習學生行業認知與熱愛度不夠。結論:大力發展區域經濟,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積極促進康復服務業快速發展;出臺康復行業標準和服務規范,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嚴格區分專業人才和從業人員;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提升學生畢業實習質量,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水平。
關鍵詞: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實習;人才培養;實習質量
一、調查對象與調查方法
1.調查對象
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15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實習學生及其實習單位。實習時間2017年7月10日—2018年4月23日,共計40周10個月左右。被調查的實習學生共129名,其中男生60名,女生69名;被調查的實習單位共22家,其中省外3家,省內19家。2.調查方法問卷調研與實習單位走訪相結合。一是向實習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共發放調查問卷129份,回收有效問卷12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6%。二是對畢業實習學生人數較多或有影響力的實習單位進行走訪,了解實習單位對實習學生的管理以及對專業人才培養的建議。
二、調查內容
學生畢業實習單位或崗位的分布情況;學生對康復服務行業的認知和熱愛程度,學生對畢業后工作單位和崗位的意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實習單位和崗位的性質與基本情況,實習單位對學生實習表現的綜合評價,實習單位對校企合作的意見和建議,康復服務行業發展前景及專業人才需求情況等。
三、調查結果
1.實習單位或崗位性質及分布情況
22名學生在省外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實習,占17%;70名學生在省內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實習,占54%;32名學生在省內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實習,占25%;5名學生在省內康復專科醫院實習,占4%。
2.學生對康復服務的認知與熱愛程度
26名學生認為康復服務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畢業后會從事康復服務相關工作,占20%;34名學生認為康復服務機構制度不健全,沒有畢業后從事該行業工作的意愿,占26%;38名學生認為康復服務人員社會地位低,畢業后希望進入醫療機構當醫生,占29%;31名學生認為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專科文憑低,希望能夠升入本科院校繼續深造,占24%。
3.學生在畢業實習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87名學生認為所學知識與職業能力要求存在差距,占67%;34名學生認為所學專業與畢業實習崗位對口者不多,專業技能得到鍛煉的機會少,占26%;8名學生認為康復治療儀器與設備操作得多,康復評定技術與康復治療手法學得少,占6%。
4.實習單位對實習學生的整體評價
9家實習單位選擇優秀,占41%;13家實習單位選擇良好,占59%;沒有實習單位選擇一般。從整體情況來看,實習單位對我校學生職業素養評價較高,認為多數學生能夠做到遵守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尊敬師長,團結合作。實習單位也反饋了我校學生的優勢和不足,如勤學好問但專業知識不扎實,踏實肯干但操作技能不嫻熟,實習態度認真但溝通能力不強。也反饋個別學生責任意識不強,組織紀律性不強。這說明我校人才培養目標與行業標準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理論、實踐教學與實習管理工作還有待加強。
5.實習單位對專業人才培養的建議
在“學生現有知識結構哪些方面還需改進”的調查中,2家實習單位認為需要加強中醫基礎知識教學,占9%;3家實習單位認為需要加強西醫基礎知識教學,占14%;8家實習單位認為需要加強臨床疾病知識教學,占36%;5家實習單位認為需要加強中醫康復技能培訓,占23%;4家實習單位認為需要加強人際溝通能力培養,占18%。關于實習單位對校企合作的意見和建議,7家實習單位提出優化合作結構,深化合作層次,占32%;11家實習單位認為應提前對學生進行培訓,占50%;4家實習單位認為可以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占18%。
6.實習單位對康復服務發展的預測
關于康復服務專業人才需求情況,15家實習單位認為人才緊缺,占68%;7家實習單位認為非常緊缺,占32%。關于康復服務政策環境現狀,9家實習單位認為國家監管力度不夠,康復服務機構制度不健全,占41%;13家實習單位認為國家支持力度不夠,康復服務人員與專業人才不區分,占59%;關于康復服務行業的發展預測,19家實習單位認為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占86%;3家實習單位認為雖有前景但發展潛力不大,占14%。
四、思考與建議
1.畢業實習成效分析
影響學生畢業實習成效的因素有很多。從主觀方面分析,一是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專業能力不夠強;二是學生實習態度不認真,對專業熱愛不夠。從客觀方面分析,一是高校人才培育目標與實際崗位能力要求存在差距,二是康復治療專業學生畢業實習對口單位或崗位較少。如果學生在為期10個月的畢業實習中能夠得到更多更好的專業實踐鍛煉,就會極大提高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調研發現,大多數實習單位對學生管理規范,帶教老師專業能力強,職業素質高,對實習學生指導精心,并要求嚴格。在實習過程中,學生既學到了專業技能,也提升了職業素養,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但也有少數實習單位的帶教老師專業能力雖然強,但對實習學生疏于管理。平時專業指導較少,師生交流互動較少,每周一課流于形式。學生進行儀器設備操作的多,康復技術手法鍛煉的少,實習學生對帶教老師滿意度較低。也有一些實習單位雖然對學生管理嚴格,但因沒有康復專業對口崗位,或帶教老師無康復專業背景,對實習學生專業指導不夠,影響了學生的畢業實習質量,不能達到預期的實習目的。調研還發現,畢業實習成效也與康復服務發展水平相關,而康復服務發展又與經濟狀況、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相關。如廣東省屬經濟發達地區,生活水平較高,健康意識較強,康復服務發展也比較快。我校2015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在廣東省中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和第六醫院進行畢業實習的共有22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都得到很大的提高,達到了預期實習目的。而貴州省屬經濟欠發達地區,康復服務發展較為緩慢,康復服務機構建設尚不規范,康復治療分工不明、設備不足、技術不精,學生實習對口單位和崗位較少,畢業實習質量有時難以保證。我校2015級有107名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在貴州省內20余家綜合性醫院和1家康復專科醫院實習,他們雖學到了很多臨床各科知識和技術,但本專業的職業能力提高有限。
2.優秀實習單位簡介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即清遠市人民醫院,始建于1939年,是一所集臨床、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醫院總建筑面積22.3萬平方米,編制床位數2560張,臨床和醫技科室52個,基礎研究實驗室4個。現有在崗員工2813人,其中高級職稱355人,醫學博士70人,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34人。現有國家級診療基地3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12個,清遠市重點學科22個。康復醫學科主要承擔康復住院患者、康復門診患者及全院所有需要床邊早期介入康復患者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康復工作。康復醫學科分康復住院部、康復門診部和康復治療訓練中心三大部分。康復門診部設有康復評定室、運動治療室、作業治療室、理療室等多個智能工作室,配有多種先進儀器及設備。特色技術設備有肌內效應貼技術、MTC動態平衡儀訓練、三維步態分析與訓練、SET懸吊技術、天軌減重步態訓練系統等。我校2015級12名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有幸在該院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畢業實習,不僅掌握了豐富的康復醫學專業知識,具備了嫻熟的康復治療職業技能,而且思想水平和職業素養也有極大的提高,為今后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習期間,醫教科和康復醫學科的教師在學習上毫無保留地進行指導,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進行幫助,并給了學生很多中肯的建議。為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與專業技能的提高,教師每天晚上都要進行網上授課,讓學生了解專業前沿知識和國內外先進技術,還經常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到科室給學生講課。為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該院經常舉辦PPT課件比賽、專業技能操作比賽和優秀實習生評選等活動。學生對實習單位和帶教老師非常滿意,實習單位和帶教老師對學生也評價很高。
3.人才培養改進措施
通過調研發現,康復服務專業人才非常緊缺。我校開設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旨在培養康復服務技術技能人才,以滿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健康服務人才的需求。但本次調查的129名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中,明確表示畢業后會從事康復服務工作的僅有26人,這說明學生對康復服務的認知和熱愛還不夠。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不夠,還需要對學生加強行業認知和專業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并鞏固專業思想,二是雖然國家政策環境寬松,積極支持康復服務行業發展,但政策落實與監管力度不夠。目前康復服務行業存在一些問題,如康復服務制度不健全、康復服務內容不規范、專業人才與從業人員并無區分等。這不僅影響到康復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影響了康復專業學生對行業的認知和熱愛。通過調研也發現,學生存在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專業技能不夠嫻熟、崗位適應能力不夠強等不足。為了改變現狀,學校要加大崗位能力調研分析,摸清學生未來崗位職業能力需求。要加強專業基礎知識、臨床疾病常識教學;實習實訓教學中要認真構建校院(企)共建、共管、共育人才機制,充分發揮學校和醫院(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雙主體作用,加大實習實訓課比例,及時引進行業最新發展成果,實施基本技能考核過關制度。要加快校企合作機制建設,方便行業專家到校兼任專業實踐指導教師;積極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吸引企業行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在實習管理方面,高校要對實習學生的“品學”把好出門關,堅持校企定期互訪制度,派出實習指導教師與實習單位溝通,及時了解和反饋學生在實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通過深化校企合作,把互利共贏落到實處,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譚燕泉,江浩,勵建安.構建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輪轉式”實習模式的探討[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11).
[2]譚燕泉,江浩,勵建安.基于“五化合一”的康復治療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12).
作者:閆玉慧 單位: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