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語文教學創新論文2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中語文教學偏重應試
高中生面臨高考的壓力,語文作為其中十分重要的科目,在考試分數的單一指標的指引下,教學中還是主要以知識技能的灌輸為主,反復強化訓練高中生的記憶、總結和理解等機械技能,教學中并沒有把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情感體驗、興趣培養等綜合素質放在首位,而是主要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價值,語文學習的主要目標還是為了應試。
(二)高中語文教學缺乏交流
毫無疑問,高中語文作為高中的主要學科,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學校也大多給語文課程安排了較多的學時。雖然語文課程很多,但是概括起來無非是課文學習和作文訓練,也就是讀和寫兩部分。[1]這樣高中語文教學就局限于課文賞析、語詞識記、文法匯通、寫作應用這些書面內容了,缺乏聽說訓練,這就很難培養高中生形成優秀的觀察能力、具象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更是缺乏創造性思維能力。語文不僅僅是工具性的讀寫而已,更是應當作為承載創造性思維的工具,溝通社會和人心的交流工具,語文學習應當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僅僅局限于課本的學習是一種閉門造車,這樣的教學方式死板呆滯,嚴重的制約了高中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三)高中語文教學以教師為本位
在長期應試教育的熏陶下,不少教師以及學校的領導將高考升學率作為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果和學校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在這種認識之下,教師很多時候為了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會不自覺的做唯一正確答案的講解。[2]在這種教師主導的唯一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創新思維將被貼上錯誤的標簽,教師的灌輸壓抑了高中生對于文章的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高中語文的教學評價不能僅限于成績,應當有多元化的考量方案,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表達。然而長期以來長期以來以課本和考卷為主要內容的教學奠定了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講解課文、點評試卷,成為了整個課堂的主體,很難想象在當今的語文課上如果教師緘口不言,這個課堂如何能夠持續下去。這種教師和高中生的位置明顯的不對等,僅僅培養了高中生的應試能力,他們從情感上沒有豐富的體驗,價值觀上沒有真正的接受,他們彼此之間沒有自主的合作探究,在學習內容上沒有表達自己的需求,以及和教師對等互動的機會,這樣的課堂是沒有誕生創新精神的土壤的。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的建議
語文教學不能僅僅立足于滿足基礎性和工具性的應試教學,高中語文教學應當是面向高中生的未來和一生,培育他們的創新思維、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具體而言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改變教學觀念,讓學生主動學
過去的語文課是教師的一言堂,我們總是看到教師講解課文,提出課后問題,學生作答,循環往復的這種教師主導的場面。學生要化被動為主動,是構建創新教育的前提。首先教師應當轉變過去的教學觀念,構建教師和學生平等交流的平臺,從單方面的教師傳授課本知識,逐步過渡到對課文的討論,鼓勵學生多說多動腦,要讓高中生完成不僅僅能找到唯一解還能懷疑唯一解,有自己的問題,并且幫助他們理清思路,作出自己的判斷。[3]通過不斷地引導發言,不斷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然后再寫作上鼓勵他們大膽嘗試、探索,表達他們的發現。當學生有了主動的探究的表現時,其實也是對教師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必須更加專注扎實和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能夠面對學生的問題,不被問得啞口無言。這需要不斷堅持學習,更加專精專業知識。也不會為學生沒有按照自己的備課的構思推進,而手足無措,這需要教師能夠有一個開放的教學觀念,容忍學生的思維發散,適當的引導和節奏的把控。這確實是推進創新教育的一個很大的難點,但是教師應當勇于實踐,才能不僅僅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還讓自己的學生終身收益。其次就是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人文修養。更多的交流就免不了讓教師走下講壇,更多的和學生平等的對話,如果教師沒有為學生為人師表,將會貽害無窮。
(二)大膽創新主動探尋創新教育的方法
過去的教學因為僅僅是為了應試,常常教師已經形成了一個路徑依賴,講解課文往往離不開時代背景、作者生平、概括大意、中心思想、字詞知識點等幾個分割明確、目的單一的模塊。[4]這種各個擊破的教學方法也許對應試教育很有幫助,但是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于事無補,所以要開展創新教育教師首先應當大膽創新教學方法。這種新的教學方法應當不僅僅局限與課本,應當主動的豐富教學的內容,少一些分散的固定單元,多一些宏觀的調控,不是帶領學生到達目的地,而是指引學生通往目標的方向。
(三)注重人文素養的積累,奠定創新的基礎
創新教育的本旨還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中語文的課堂上,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樂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人,要成為一個有人文關懷的人才有產生創新能力孕育的基床。苗圃中的花朵要能開出魅力之花,一定需要有充滿豐富滋養的土壤,如果僅僅是改變方法,催長的花朵只能是傷害到整個植株。我們不能僅僅是改一改形式,做做形式上的改善,就好比曾經的我們多了一些多媒體設備用于教學中,但是依舊是改不了那種灌輸式的方法,那么在條件上的改善究竟能為我們的教學帶來多大的變化呢?所以不能說換湯不換藥,要有新方法,更要有新的教學旨趣。而這才是從根本上有所變革。
高中生處于從未成年走向成年的過渡期,創新教育可以對他們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而高中語文作為他們相伴一生的學科,更加需要多多研究,讓他們受益終身。
作者:李元利 單位:重慶市榮昌永榮中學
第二篇:高中語文個性化教學創新
一、著重語文的情感教育功能
不同于其他學科,語文學科要著意于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人文修養,強調其情感教育功能。漢語言文學博大精深,反映了古往今來人類思想、價值、生存意義的思想文化藝術,學習素材豐富,浩如煙海。為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教師,應適應時展的要求,創新教學模式,著重語文的情感教育功能,讓學生在學會學習的同時,學會做人,從而更好地純凈其靈魂,洗禮其人生,讓他們融入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高中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期,高中語文教師肩負著塑造人、培養人的神圣使命。在我國古代,有“文以載道”之說,其強調的也是語文教育的教化功能,意在教育人們能夠安分守己。這一說法雖有著時代的局限性,但對于現今的高中語文教學,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要突出語文的情感教育功能,我們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培養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指導其在學習中能夠多思考文學,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他人。讓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在文學的熏陶中成長,培養其堅強的意志、積極進取的激情和健康的道德情操。二是健康心態的指導。語文教學要能夠給學生以輕松自由的心靈,讓學生能夠在文學的殿堂上自由飛翔,汲取文學的營養,填充其心靈求知的饑渴。同時,教師還要做到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參與,與學生形成互動,能夠與學生交心,以更多地觸摸學生心靈成長的脈搏,給學生以切實的具有針對性的指導。三是賦予學生以慧眼。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語文教學就是要教會學生能夠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美,與周圍的他人分享生活中的美,學會合作,從而用智慧的眼睛觀察周圍的事物,感知人間晴暖,收獲人間真情。
二、著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化感悟
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鮮明的個性,學會進行獨立思考和個性化感悟。社會的發展需要創新,而創新正來自于思考的獨特性和獨創性,這也是社會進步的階梯和源泉。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學習方式不同,思維方法不同,學習能力更是有強有弱。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學習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讓教育更多地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從而培養出具有鮮明個性的創新型人才。在這一方面,語文學科的教學表現得更為突出和具體。語言運用教學,考驗的是學生的學習和積累的基礎,它能夠測試出學生的漢語言的基本功底、聆聽他人以及與他人進行交流合作的能力;閱讀教學考驗著學生的閱讀“悟性”,它要求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語言文字,利用自己長期以來培養的語感感知優美語言運用的奧妙,從而能夠體悟文人大家的思想情感和行文風格,以豐富自己的閱讀視野和審美體驗,積累寫作素材,形成自己的寫作能力。寫作教學考驗著學生的個性化感悟和表達,從針對題目進行的個性化的立意、個性化的選材和個性化的語言組織,通過個性化的思維來謀篇布局,寫出文詞流暢、主旨鮮明、文采飛揚、思想健康的美文。個性化的成分越多,創新性的成分也就越多,筆下的文章也就愈加地靚麗多姿。為此,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著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化感悟,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個性化的創造力。
三、突出語言表情達意的功用
語文的教學要著意于語文才情的培養,也就是要突出語文在語言表情達意方面的功用。無論是從學生的思維發展,如思維的多向性、深刻性、創新性等,還是從學生的能力發展方面來說,語文教學都要突出對學生語言思維、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的培養,以便讓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以及對事物、現象的觀點和看法。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表達,敢于表現,從而形成師生間、生生間的良性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讓學生的文采飛揚在課堂的上空,讓思維與表達碰撞出燦爛的火花。如表達對一首歌曲、一個明星、一位詩人的看法,或者是對聯的擬寫、故事的串講、成語接龍等,教師可以表達自己的感悟,學生亦可發表自己的見解。此外,語文教學還要通過修辭教學、表達手法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運用這些修辭和表達手法,學會委婉、直爽、幽默地表達,打破思維的常規,從而利用修辭手法巧妙地表達,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增加其人格魅力。
四、采諸多學科之所長
高中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具有多才多藝、多情多趣的才情,必須采諸多學科之所長,豐富語文教學素材。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回憶遠古到暢想未來,可以從身邊小事到浩瀚宇宙,可以從社會經濟到軍事科技,也可以從影視體壇到人文地理,只要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實現,盡可暢談。語文作為語言的工具屬性,也便于其在諸多學科的交匯處汲取營養,從而架起多學科立交的橋梁。在語文教學中,讓教師和學生一期能夠更多地學習、更快地成長,從而使知識更淵博,學識更豐富,視野更開闊。信息時代的帶來,考驗著人們的綜合學習能力。要想更高效地接受時代的挑戰,語文教學必須指導和勉勵學生拓展自己的學習興趣,如對于科研、對于藝術、對于政治、對于經濟,都要略有熟知,以便減少或消除語文閱讀障礙,讓語文寫作中有更多的旁征博引以及理論、實施論據,文章更富文采,更能攝人心魄、感人心靈。為此,語文教學才能培養出真正具有才情的綜合型人才。
作者:林金本 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