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語文的小說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小說是高中語文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對小說閱讀內容及考察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廣大教師要在當前背景下不斷思索并探討小說閱讀教學的新出路,旨在通過小說閱讀教學和實踐,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溝通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使學生具備較強的文字運用能力、情感鑒賞能力及社會實踐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語文小說閱讀
一、新課標對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的要求
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提高中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情感體驗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對開發學生智力及發展個性化起著重要作用。閱讀的重要性最直觀地體現為應試教育試卷的篇目及分值,在高考試卷中閱讀所占比分高達67分。小說閱讀因為藝術性和思想性,隨著時代不斷更新變化,也在不斷更新。對于教師來說,要不斷更新小說閱讀教學方法與小說教學理念,小說閱讀才會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2017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包含“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文化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在這一要求之下,新時期的小說閱讀教學需要更加關注育人目標的實現。與此同時,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學科的學習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對語文小說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小說閱讀教學中很好地實施新課標,閱讀教學乃至于語文教學才會發揮作用。
二、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意義就是教師在前期準備好文章和需要教授給學生的知識結構,在實際教學中按照既定節奏實現目標”[1]。新課標下高中小說閱讀教學有了更多目標。
(一)引導學生讀小說
小說不僅有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還有深意的字詞句段。高中語文教師旨在通過小說閱讀的講授,引導學生學會讀小說,知道讀小說的要點。1.讀懂人物形象?!霸谛≌f的世界中,一個人并不單純只和一個人發生聯系,而可能每一個人之間都具有某種聯系。這種糾葛越復雜,作品展現的世界越多元化、立體化”[2]。為了感受故事之中展現的多元的、立體的世界,我們需要從人物層面分析。通過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刻畫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情感變化,了解故事的主題和發展趨勢。高一語文必修一教材中第一單元教學目標明確指出“注重的是欣賞人物形象”。新課標下,我們在理解小說閱讀文本的時候,通過人物在特定背景下的行為,把握住人物性格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特點,將自己帶入人物所處的時空之中,加深對文本及小說的理解。只有設身處地地將自己代入特定角色之中,才可以更好地領悟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讀懂人物形象。2.讀懂小說情節。但明倫學者在評價《葛巾》時說:“文忌直,轉則曲;文忌弱,轉則健;文忌腐,轉則新……文忌悶,轉則醒。”[3]小說和其他文體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獨特、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小說故事情節既豐富有趣,又曲折波瀾,想要完全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不是容易的事情。接觸小說的時候,明白小說講述了什么是相對比較簡單的,要讀懂小說的故事情節,以及有趣味性的情節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新課標要求教師以核心素養為本進行講授。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小說內容的時候,不僅簡單地泛泛而談小說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挖掘小說內在的內容及深意,幫助學生讀懂小說內在的故事情節。
(二)引導學生賞小說
文學審美是體現語文學科區別于自然科學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文學教育應該有獨立的目標、內容,有具有個性的教學方法、過程,核心是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4]。1.賞析小說情感。2003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就對選修課程中的“小說與戲劇”提出明確的要求,小說教學的目的是“從優秀小說、戲劇之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品,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素養”。中學小說閱讀承擔著豐富思想感的重要職責。在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學習學科課程的過程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這就要求學生通過小說閱讀理解文本內容,在此基礎上把握故事情感發展主線,體會小說閱讀內在的情感變化。通過小說的情感變化、人物之間的對話及故事情節,獲得自己獨到的情感體驗。2.賞析文本表達?!白x,是文本理解的起點,側重于文字、結構及作者寫背景等的研究,盡量讀出文本原意”[5]。在小說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解析、評判及挖掘文章內容的深刻含義時,最基本的是要求學生學會賞析小說,賞析小說的文本表達,賞析小說的表達技巧。在潛移默化中不斷豐厚文學功底。
(三)引導學生學習小說寫法
新課標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意味著學習的目的不只是學習簡單的理論知識,而要將學習經驗轉化為個人的實踐經驗。1.嘗試小說文體寫作。寫作部分在語文試卷中占有很大比例,直接關系著語文成績,但是學生不易寫作,寫作一直是教師和學生重點關注的部分。如果單純靠理論進行寫作教學,學生就不能很好地領悟到寫作的內涵和深意。在現實中,有的學生聽懂了,但不知道如何下筆;有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寫作,但沒能將內心感受和直接體驗轉化為準確的文字,導致作品沒有實現預期目標,甚至使文章缺乏深意。小說閱讀中獨特的故事情節及完整的敘述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寫作方法和技巧,給學生指引了方向。通過對小說的閱讀和理解,學生把握作者寫作意圖和內涵,將這種意圖和內涵轉化為內在的文學素養,文學功底將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2.撰寫小說文學評論文學評論是學生基于對文本和文學作品的理解,根據評論原則及自己的學習經驗,對作家及作家作品提出看法和見解。此外,評價文學作品應該以一定的文學理論知識為支撐。這就需要學生不斷積累知識,提升語文素養。如果只單純進行語文識字認字等教學活動,那么不會對學生能力的提升產生顯著效果。在教學實踐中,增強對學生進行小說閱讀教學訓練,學生才能對小說文本和內容形成獨特的見解。小說閱讀旨在通過平時的訓練和閱讀,讓學生在感知文本、理解文本的過程中認識作家本人、寫作的緣由、寫作的時代背景、同期的其他作品,隨之揣摩作者寫作的深層意圖。只有不斷地思考與領悟,學生才會對整個文學作品形成獨到的見解,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與感悟,最終對小說文學作品做出最適宜的評論。
三、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策略
“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生活、生產實際的產物,社會生活是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因此,語文教學必須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才能取得實效”[6]。不管是現代文字學習還是小說閱讀學習,都需要在教師的引導及師生合作下尋求最好的學習效果。
(一)教師有效引導環節
高中生因為身心發展不成熟,在學習過程中要保證學習效率,就需要教師做好相應的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做好課前、課堂、課后的學習規劃,以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實現教學目標。1.課前制訂閱讀計劃,初步了解小說內容。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課本收錄的小說篇幅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長的。課堂時間較短,為了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引導學生預習的過程中需要給學生出示一份學習計劃和方案,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著重預習什么內容,讓學生初步了解小說講述的內容,為后期學習奠定基礎。2.課堂組織小組交流,逐個解決小說問題?!罢Z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7]。新課標要求教育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要。教師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肩負著重大責任,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差異性。因此,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因為小說篇幅較長,其中存在的問題相對來說會比較多。學生就小說中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實際上是學生在分享自己的見解,聽取其他同學的觀點,根據實際情況查漏補缺的過程。這也是促進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營造追逐趕超良好學習風氣的重要環節。小組交流討論,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學生更容易發揮主動創造性。3.讓學生課后讀寫練,提高閱讀名著能力。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的閱讀教學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及人文化培養。語文課程實踐性的性質要求語文課必須落到實處。這就要求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僅在課堂上聽、說、讀,更重要的是課后讀、寫、練。通過不斷讀寫提高閱讀能力,加深對閱讀文本的理解。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廣泛地閱讀相應的小說文本,廣泛涉獵。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名著的興趣,逐步提高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能力。
(二)教師有效教學環節
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的,教師務必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規劃好,這就要求教師時刻記住新課標的要求,落實到教學之中。1.課前依據課標要求,分析小說線索。為貫徹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師在進行小說閱讀講解的時候就要深入分析。找到貫穿整個故事的脈絡主線,有了主線,零星的內容就會更加完整。學生通過之前的預習,已經初步掌握了小說的基本內容。教師要通過對文本的熟悉,著重分析小說的線索,學生在之前基礎上又掌握了小說的線索,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小說內涵。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著重分析小說的線索。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小說文本有深刻的見解,才能更好地根據學生、課堂實際情況實現教學目標。2.課堂采用多媒體教學,把握人物形象。“應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體驗,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8]。網絡迅猛發展的新時代,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是順應時代要求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來說,運用多媒體教學更容易還原當時真實的小說情景和小說內容,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比如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再現比較經典的影視劇作品,學生通過直觀的文本閱讀或許對某個人物形象的理解不是特別清晰,但是通過影視劇作品將自己置身于當時情景中,能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加深對文本作品的理解。3.課后制訂閱讀計劃,鞏固學習效果?!岸嘟嵌榷鄬哟蔚亻喿x,對優秀作品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9]。課堂上老師和學生解決了問題,課后老師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情況和教學內容制訂閱讀計劃,課后鞏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新的體驗與感受。比如學了《林黛玉進賈府》之后,給學生布置《紅樓夢》相關章節的閱讀。教師在給學生制訂了相應的閱讀計劃之后,還要不定期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通過有計劃地閱讀,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了解這一文學作品,不斷更新想法和觀念?!皶x百遍,其義自見”,在閱讀中學生的文學素養不知不覺地提高了。2017年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小說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教學,從教學各個環節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抓住主要情節、解決問題,更從學生層面引導其發掘文本內容、了解人物、感受作品的深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使小說閱讀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實現教學作用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張抗抗.小說創作與藝術感覺[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5.
[3]但明倫.聊齋志異:《葛巾》總評[A].寧宗一.中國小說學通論[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6.
[4]方智范.語文教育與文學素養[M].廣州:廣州教育出版社,2005:39.
[5]蔣成璃.解讀學導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9.
作者:栗慶珍 單位:寶雞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