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創業實踐對高職教育的啟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創業實踐活動是課堂創業教育的豐富和延伸,能有效促進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形成。美國的創業教育開發較早,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已形成了社會參與廣泛、深入,高校發揮科研優勢、專業特長,實施有效的激勵與扶持政策等特色。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我國高職創業教育需不斷健全創業服務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入專業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實踐活動,真練實干,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
關鍵詞:高職教育;創業實踐活動;美國大學生
一、美國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的形式
1.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
創業計劃競賽(又稱商業計劃競賽)是借用風險投資的實踐運作模式,要求參賽者組成優勢互補的競賽小組,提出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技術產品或服務,并圍繞該產品或服務制定一份完整、具體、深入的商業計劃,意在向風險投資家游說,獲得其投資。美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源于1983年,得克薩斯州立大學奧斯汀分校舉辦了首屆大學生創業競賽。它的成功舉辦引起了媒體及企業界的關注,許多著名高校也爭相效仿,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等一流高校先后創辦了類似競賽,其中又以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業計劃競賽最為著名,其“10萬美金創業計劃競賽”始于1989年,影響巨大。從1990年開始,每年都有幾家新的公司從競賽中誕生。據統計,2006年度美國高科技行業表現最優秀的50家公司中幾乎半數出自麻省理工學院創業競賽[2]。美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大學生專業比賽。它不是單純的、個人的、某一專業的學生競賽,而是以實際技術為背景,跨學科的優勢互補的團隊之間的綜合較量。競賽的意義也不局限于大學校園,從某種程度上說,創業計劃競賽是高校、社會、大學生和企業之間的一種重要的溝通與互動。例如,麻省理工學院提倡不同專業的學生緊密合作,每一屆創業計劃競賽都會舉辦3次組隊沙龍,每個月還舉行一次參賽者午餐會,所有團隊成員聚在一起商討合作。麻省理工創業競賽還得到了社會、企業的支持,創業競賽吸引了一大批優秀的天使基金投資家、風險投資家、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和咨詢公司參與活動,許多投資和項目買賣的成交都與這些公司密切相關。
2.大學生創業企業的孵化
美國于1951年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科技園,迄今已經建立近200家科技園,包括世界著名的科技園如硅谷、波士頓128號公路、北卡羅來納州的研究三角園等。美國科技園多是由當地高校建立,邀請當地企業派遣工程師和科學家來科技園創業,形成多個創業孵化器,帶動高校學生以兼職員工的身份參與孵化器企業的經營管理,為大批有科研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大學生創業實踐提供機會[3]。另外,美國的創業孵化器每年會選取一些大學生創業團隊,為這些創業團隊提供創業資金和創業導師。創業孵化器不僅僅在技術和決策上對創業給予支持,更重要的是還建立起了龐大的資源網絡,為企業、投資人營造出了一種“共同進步”的氛圍。例如,YCombinator(美國著名的創業孵化器)的“周二晚餐”,會邀請從這里出去的企業回來傳授經驗,還會邀請幾百個天使投資人和“風投”前來觀摩。導師機制、專業性優勢產業結合、與風投及大企業的緊密合作、人才管理的軟性服務,成為這些著名孵化器吸引創業者的因素,并最終助其走向成功。
3.“合作計劃”項目
“合作計劃”(有時又稱“卡迪拉克計劃”),是指高校與公司、非贏利機構、政府機關合作,讓在讀的大學生定期到他們中的機構參加一定階段的工作實踐。這一計劃已經在美國700多所院校展開,約有25萬大學生參加。參加這個項目學生的專業背景各不相同,但在他們的學習計劃中都包含了幾學期付有報酬的工作實踐。攻讀學士學位的學生如果參加了“合作計劃”,在學校的學習期限就得延長1年,并且從二年級起就沒了暑假。在羅切斯特理工學院,一般的做法是讓參加的學生上過一到兩年課之后,工作3至6個月,然后再上3至6個月課,這樣輪換下去,一直到畢業[4]。參加了“合作計劃”項目的大學生在與人溝通、解決問題技巧和實際工作經驗方面都比其他學生勝出一籌,因此更受到企業的青睞。
二、美國大學生創業實踐的特點
1.社會參與廣泛
社會參與廣泛、深入美國大學生創業實踐雖然是由高校主導,但是美國整個社會給予了廣泛關注。美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創業企業孵化的成功與風險投資公司參與、龐大的校友網絡的幫助是分不開的。例如,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10萬美金創業計劃競賽”吸引了一大批優秀的天使基金投資家、風險投資家、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來參與他們的活動,這其中有許多投資和項目買賣的成交都直接與這些公司有密切的關系。另外,麻省理工學院有豐富的校友資源,校友對自己“師弟師妹”們的幫助對于他們在創業階段的成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項目”計劃的成功則更是離不開社會的廣泛支持與參與,公司、非盈利機構、政府機構都參與其中,為在讀大學生提供了實踐機會。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可以在工作實踐中得到檢驗和應用。美國高校與企業深度合作,共同參與到創業實踐活動中。美國的創業孵化器多為高校主導,不僅為美國大學生提供創業實踐機會,同時也提供創業實踐指導、資金支持。美國的創業孵化器為孵化器里的每個創業團隊提供創業資金和創業導師,伴隨著創業者們一起成長。舉世聞名的硅谷就是優質創業孵化器基地,他們和硅谷的高技術產業創業者們一塊兒成長,才有了今天的蘋果公司、英特爾公司以及太陽微處理系統公司等世界著名公司。
2.高校發揮科研優勢
高校發揮科研優勢、專業特長美國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的成功與高校具有雄厚的科研能力、學生發揮專業特長分不開。美國硅谷地區的商業奇跡正是受益于附近一些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國一流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著名大學。斯坦福大學設有研究基礎科學及應用科學的各種學科,為硅谷的發展提供了科研設備和各種技術人才,并不斷將科學研究的成果迅速應用于生產實踐,使硅谷形成了“教學—科研—生產”一體化的高技術產業區。可以說沒有斯坦福大學,也就沒有今天的硅谷。另外,美國大學生的創業實踐活動往往與大學生的學習實踐和專業緊密結合,學生能充分發揮專業專長開展創業實踐,能夠更加有效地獲得創辦風險企業的經營方式和技巧,更好地服務社會。
3.實施有效的激勵與扶持政策
為保障美國大學生創業實踐的成功,美國政府、高校采取了一些激勵及扶持政策。硅谷的風險投資業一直被認為是硅谷成功的秘密配方中的一個重要元素。而風險投資的成功離不開美國政府的扶持。美國政府鼓勵風險投資政策,制定了稅收優惠政策、經濟補貼政策、信用擔保政策、融資鼓勵政策、政府采購政策等,為風險投資的發展提供了較為寬松的政策環境和制度保障[5]。美國高校在大學生創業實踐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前面提到幾種成功的創業實踐活動主要是由高校主導的,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實踐機會和指導。很多美國高校還頒布了鼓勵學生創業的政策,包括成立專門的辦事機構以支持全程創業、制定創業人員使用研發實驗室和科研設施的規程、設立創業基金或種子基金、制定靈活的人事政策、給予研發人員專利費用返還或獎勵政策、開展創業培訓等。
三、對我國高職創業教育的啟示
1.健全創業服務體系
美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遠遠高于我國,與美國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是分不開的。要促進我國高職生創業教育優質、快速、高效的發展,政府、高校、社會等應相互配合,積極行動起來。首先政府應該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政策體系建設,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制定更加務實的大學生創業政策,建立健全創業保障制度、激勵機制等,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障。加大創業教育投入,建立大學生創業基金,充分調動民間組織、私人企業參與創業風險投資,為大學生創業開辟多方面的融資渠道。其次,作為創業教育的實施主體,高職院校在高職生創業服務體系中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積極開展創業實踐活動。積極調動社會力量,為學生搭建創業實踐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和創業實踐的機會。高職院校可以根據區域特點及自身的辦學特色建立不同類型的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例如: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積極爭取并獲得了義烏市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以服務區域經濟為目的,以義烏小商品市場為依托,成功地創建了“義烏創意園”,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理論結合實踐的平臺,實現了“教學—科研—創業”一站式人才培養目標[6];杭州職業技術學院與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共建、共享、共發展”的原則下共同創建了創業園區。園區以學院為主導,開發區為支持,依托開發區相關產業,根據學院的專業優勢,重點開發和創辦了以工業設計為主的創業項目,輻射其他相關產業。學生創業園已初步形成了以項目開發為紐帶,以創業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全真訓練為抓手,在省內外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創業孵化中心”,并成為學生半工半讀、產教結合的實訓基地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7]。
2.將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
專業教育是創業教育的基礎,大學生只有接受了扎實的專業教育,才能為成功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美國硅谷大學生創業者的成功也證明了這點,他們充分發揮了專業特長、科研優勢。正是因為在大學期間受到了科學嚴謹的專業訓練,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具備了良好的科研意識和創新意識,他們才能在高科技創業領域獲得成功,為社會創造了巨大財富。而目前國內高職大學生的創業項目普遍含金量不高,以低技術含量的小店和加盟店為主。很多創業項目并沒有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因缺少技術含量,市場競爭力比較欠缺,很多都只是滿足生活需要,難以做大做強,甚至難以持久。因此高職院校要樹立以專業教育為基礎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入到專業教育過程中。以培養具有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新型專業人才為導向,圍繞創業要求,積極與行業企業和創業成功人士合作開發課程,把創業教育課程列為必修課,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鍛煉,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和興趣。教師在專業教學內容中融入對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心理素質的訓練與培養,將其作為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
3.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實踐活動
目前有些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還停留在開展學生人生規劃、職業規劃、創業規劃等活動上,雖然這些活動對引導學生找準人生目標、啟發學生明確自我定位、激發學生強化創業動機很有幫助,但創業實踐活動是最能體現創業教育的特點和性質,最能激發學生潛能的教學活動方式[4],高職院校應該引導學生敢于超越常規、敢于奇思妙想,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在實踐的大熔爐中歷練成長。應該學習美國高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實踐活動,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幫助他們成功創業。可以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的原則,鼓勵學生結合專業開展社會實踐,如志愿者服務、實踐考察、專業實習、項目參與、勤工儉學等。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業自信心,也能積累社會經驗,熟悉市場規律,繼而鼓勵在校生投身商海,開展實打實的創業活動,培養硬碰硬的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盧麗華,孫凌波.發達國家創業教育的新趨勢[J].職教論壇,2006(1):61-64.
[2]張周衛.中美兩國大學創業教育的比較與探討[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4):63-64.
[3]李偉,任虹,申曉梅.國外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構建[J].中國勞動,2015(21):27-28.
[4]楊忠寶.美國大學生的創業實踐活動及其啟示[J].外語教育研究,2005(33):49-51.
[5]戴國強.風險投資:美國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J].經濟體制改革,2003(2):141-145.
[6]王建新.高職院校“教學—科研—創業”一站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4(5):89-91.
[7]王曉華.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園的實證研究[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9(5):73-75.
作者:潘文霞 單位:武漢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