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對接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實施中高職教育對接,是促進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有效對接,要結合我國教育實際,合理定位,提出可實施的策略建議,構建中高職有效對接的體系模型。
【關鍵詞】中高職對接;對策研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
職業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輸送大量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特殊的關系,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有效對接,重視并針對中高職教育對接出現的問題采取有效的對策,實現終身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重大目標,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整合功能,真正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一、提高認識,統籌安排
構建完整的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一定要堅持“遵循規律、服務需求、明確定位、系統思考、整體設計、構建體系、科學布局、分類指導、分布實施”的原則,實現中高職教育的合理定位。
二、專業對接,規范設置
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有效對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業的對口對接,這是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有效對接的基礎和必要條件。中等學校和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上都要從地區和行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教育主管部門應該研究制定出統一的中高職專業目錄作為指導,使中高職兩個層次的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上較好地對接起來。高職教育階段專業設置覆蓋面的寬窄,直接影響著中高職教育的專業對口程度,因此承擔后續教育的高職院校更要深入研究中職和高職的專業設置情況。只有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都做到了專業建設規范化,才能真正促進中高職教育兩個階段課程的有效對接。
三、方案對接,科學連續
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對接的中心工作是專業設置的契合度建設,要花大力氣改革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對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脫節問題。中高職教育對接的人才培養方案在使學生分段成才、保證教育教學有效性的同時,避免培養方案重復浪費,保證人才培養一體貫通。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在制定對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可聘請校內的專業教師和行業企業相關人員共同參與,共同探討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共同構建課程體系,共同確定教學內容,同時注意區分不同就業崗位在中、高職兩個階段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
四、借鑒經驗,優化課程
當前,美國的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對接走在世界前列,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中參考和借鑒。(一)制定連貫的中高職對接培養目標。美國中職與高職的培養目標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但在實踐過程中為了兼顧學生的升學和就業,體現出職業教育的連貫性,這兩個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會產生“交集”,為中高職有效對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既要有能力素質的連續性,又要有學習階段的區別性,以及學習內容的層次性。因此,我國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在設定中高職對接的培養目標時,一方面要充分考慮社會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還要設定出體現兩者連貫對接的培養目標。(二)進行合理的中高職對接課程設計。課程對接是實現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對接的核心和落腳點。美國成功的中高職教育課程對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合理設置“職業集群”課程。具體來說就是從小學階段開始,為了給學生提供職業導向,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各個學校依級別分別制定出職業課程計劃,讓學生選擇符合自身發展的“職業集群”,然后再確定課程內容。美國的學校會與產業界、州政府等建立合作關系,不斷更新“職業集群”課程。二是設置中高職的補習課程。為彌補學生中職階段學習的不足,使剛進入高職學習但未達到要求的學生能夠盡快達到學校的相關要求,美國在高職階段設置了補習課程,對課程結構和內容的完善,以及中高職課程之間的有效對接起到了促進作用,借鑒美國的經驗,我們要了解職業崗位需求,可以到行業企業實地調研后確定中高職不同教育階段的職業課程,再依據課程相應的職業技能和知識,從而規劃出學生的職業發展。1、設計一體化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高職教育要根據不同階段的培養目標要求,在課程設置上做到由淺入深:中職課程要重基礎、強應用,讓學生既能打好文化基礎,又能初步建立職業概念;高職課程要重實踐、強創新,讓學生能在真實或模擬的工作場景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性。兩個教育階段的課程內容也要做到層層遞進、螺旋上升,有效避免中高職課程各成體系的情況。2、為推動中高職教育課程內容的有序對接,要分別設計中高職教育的課程標準。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要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順序和實施路線,把兩者不同層次的教育區別開來,就要合作制定相互對接的課程標準。中職教育階段要注重基礎素質教育,高職教育階段要注重學生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全面培養;文化基礎課程更要注意中、高職兩個教育層次知識點的有機融合。在制定課程標準的過程中,要真正實現課程內容對接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既要避免中高職課程內容的重復,又要拓寬和加深課程內容,以適應學生漸進性學習和終身教育的需要。3、為更好更快地掌握高職知識和技能打好基礎,在學生由中職教育升入高職教育后,可以嘗試開設補習課程,使中職畢業生能輕松接受中職和高職的過渡課程。“過渡課程”即中高職之間的“對接課程”,在設計時要全面考慮中職和高職的培養目標,注意科學性和可行性。
五、職業標準,定位依據
有學者指出,從理論上來看,國家職業標準才是中高職教育對接中培養目標定位的指南針。目前我國職業分類的合理性有待進一步提高,職業標準的制定趨于簡單化,職業標準的覆蓋率、權威性和實時性也有待加強,缺乏企業引領。而美國的克林頓政府曾頒布《2000年目標法案》,成立了“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局”。美國還建立了一個由勞動部主導的重要的信息網站(TheOccupationalIn-formationNet),美國國家職業標準的呈現就是通過這個網站,其理論基礎是基于內容模型(TheContentModel),如圖1所示。美國國家職業標準的高度標準化、科學化和規范化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們要解決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對接中的培養目標的差異性問題性、技能訓練的重復性問題,可以借鑒該模型,精細化國家職業標準的制定過程,提升國家職業分類的合理性,增強職業標準的現實應用性。它不僅關注了工作崗位,也關注了工作者,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中高確定中高職教育對接的人才培養目標提供了重要框架。
六、教材統一,完善配套
課程與教材建設對接是我國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對接改革的重中之重。教材是教學的載體和依據,教材質量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要大力改革中高職教育對接中課程重疊、教材內容重復的現狀,就必須明確中高職課程的能力層次指向,明確中高職教育對接前后續課程的要求,再根據課程選定或組編配套教材。目前,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都要從職業崗位需求出發,可以采用項目化、任務式等形式編寫教材,按照難易程度區分中高職教材的編寫內容,實現按層次的有效對接;更可以與企業共同開發教材,編寫出貼近崗位需求、真正服務學生的實現中高職對接的優質教材。
七、保證師資,提升素質
無論是中職教育,還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調研編寫、課程設置和標準的制定、教材的選用和編寫、課程講授和考核都需要由教師來完成。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是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要實現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有效對接,中職和高職教師的彼此了解信任就顯得非常重要。中高職業院校教師要互相參與專業教學團隊的活動,甚至要成為彼此團隊的成員,在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和教育教學實踐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質,這也是中高職對接改革的重要內容。同時,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的教師要詳細了解學生就業企業的崗位能力需求,掌握企業的各個生產環節和業務流程,就要鼓勵并要求教師安排好學校授課和企業掛職的時間,只有教師深入企業生產一線,才能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除此之外,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還要選聘行業精英、企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指導學生的教學實踐,增強人才培養的實用性。
八、出臺法律,保障對接
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中,法律對于中高職教育有效對接的保障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據了解,美國共有14部關于職業教育的保障法律,其中5部是與中高等職業教育對接相關的。我們可以借鑒美國這一經驗,中高職教育相關主管部門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相關法律法規,為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對接提供法律保障,從而能順利構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并能平穩發展。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有效對接是保障企業不同層次用人需求的基本前提,是系統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前提,也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關鍵路徑。我國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對接,要實現從“學歷對接”向“內涵對接”過渡,可以借鑒國外相關經驗,完善統一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加大行業企業對職業教育的參與力度,制定保障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有效對接的政策與制度,從而中高職教育對接更為有效。
【參考文獻】
[1]李漢學,柳燕,張鑫.美國中高職銜接的特點及啟示[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8)
[2]邵元君,匡瑛.國家職業標準:中高職銜接中培養目標定位的重要依據———基于英美的經驗[J].職教論壇,2012(28)
作者:趙惠巖 單位:鞍山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