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地理教學進行生命教育的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生命是教育的起點和歸宿,生命教育是教育的重點內容。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不僅具備可行性,還具備必要性。利用生命教育豐富高中地理教育的教育內涵,幫助學生感悟生命,樹立可持續發展觀是當前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任務,廣大教育者需對之加以重視,應積極設計策略優化高中地理生命教育。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生命教育策略
地理是一門兼具自然學科理念以及社會人文學科理念的綜合性學科,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教育者通過向學生講述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包含的哲理、知識幫助學生感悟生命、敬畏生命,進而實現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如能夠培養學生良好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升華學生生命活動,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等。在高中地理教育中落實生命教育重要且必要,然而當前階段,高中地理生命教育存在問題,不僅影響生命教育效果,更制約了地理教育發展。
一、當前階段高中地理教育中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
讓人可喜的是,現階段我國高中地理教育者都能夠響應素質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生命教育,我國的地理生命教育發展形勢一片大好,然而從細節角度看來,高中地理生命教育仍然存在問題,且以如下三點最為嚴重:
(一)生命教育形式化問題嚴重
雖然當前階段我國高中地理教育者普遍比較重視在自身教學過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內容,然而由于我國的生命教育發展時間較短,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以至于很多地理教育者開展的生命教育“徒有形式”,地理生命教育呼吁生命教育,卻沒有將生命教育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學生非正常原因死亡率居高不下,學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生命不夠重視問題異常嚴重。
(二)生命教育內容不科學
我國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生命教育的內容在區域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雖然高中地理教學對生命教育的內容進行了約束,以指導學生了解人生意義、建立正確人生觀為核心,但很多教育者卻難以將生命教育在此基礎上實現升華,地理生命教育因而容易陷入教育僵局,生命教育內容嚴重缺乏多樣性,在對待生命事件方面能夠給予的指導、引導力極為微弱,學生掌握了較多的生命教育知識,但在遭遇突發事件時,很難懂得善用生命教育內容維護生命。
(三)生命教育方式比較單一
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是我國教育教學的主流形式,高中地理生命教育亦是如此。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比較單一,課堂靈活性較差,師生互動較差,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差。生命教育對實踐教育要求較高,對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要求較高,我國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根本難以滿足生命教育的客觀需求,教育實效性極差。
二、優化高中地理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地理生命教育氛圍
良好的地理生命教育氛圍有利于教育者在地理教育過程中合理切入生命教育,能夠在提高地理教育實效性的同時升華生命教育內涵。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地理教育者應向學生有意識的滲透生命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地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確保學生有配合教育者進行地理生命教育的思想和認識,為開展地理生命教育創造良好條件。
(二)深挖生命教育素材
高中地理課本為教育者落實生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藍本,教育者應善用教材引導學生思考生命,在潛移默化之中落實生命教育,提高學生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如在落實《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教育時,教育者可以就問題“是否可以用南極冰山解決沙特阿拉伯的缺水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日常用水、水污染等,引導學生重視水資源,感悟水資源對生命的重要性。
(三)多樣化地理生命教育方法
首先,“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是我國教育教學主流形式”是當前教育的客觀現實,傳統教育教學在我國盛行了千百年,想在短時間內徹底摒棄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克服傳統教育教學不足極不切實際。與此同時,傳統教育教學雖然弊病頗多,但并非一無是處,傳統教育教學思想中也包含很多可借鑒的教學理念。因此,教育者應重視多元化教學方法以及“傳統教育+其他教育形式”的綜合教學方法應用,用先進的、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趣味化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氛圍,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強化師生互動。其次,地理生命教育對實踐教育要求較高,教育者應積極開展各種實踐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探索生命內涵。例如,在落實完《區域經濟發展》后,教育者可以積極開展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班級活動,引導學生調查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新聞信息,呼吁學生提高環保意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落實生命教育具備極強的現實意義,如能夠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毅力、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等。讓人可喜的是,當前階段高中地理教育者普遍已經認識到了落實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已經嘗試在自身教學過程中開展生命教育,然而當前階段的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生命教育仍然存在眾多問題,廣大教育者應深入鉆研問題積極設計策略優化高中地理教育,用生命教育提高高中地理教育內涵,推動地理教育發展。
作者:周國輝 單位:福建省周寧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