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兩岸私立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大陸私立院校工業設計專業教育現狀
目前我國大陸私立院校設立的工業設計專業規模數量非常驚人,但從質量上看卻不怎么理想。與有政府資助的公立院校相比,私立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開辦時間短,發展緩慢,專業建設過程中各種問題漸漸暴露出來;專業的開設也呈現多樣化,有設立在建筑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的,也有設立在機械工程學院和計算機學院的。第一,缺乏專業特色。大陸私立院校與臺灣私立院校相比,在師資、設備、實驗場地、學生作品質量上均存在差距,專業培養目標較為模糊,沒有形成自己的專業特色,無論是機械工程學院下的工業設計專業還是設計學院下的工業設計專業均套用同樣的培養目標,引入同等領域的師資,同樣的教學方法,沒有充分利用、依靠自身學院的優勢資源,不接地氣,沒有因材施教,實驗場地和設備相當滯后,沒有形成良好的設計氛圍,學生在學習上缺少積極性。第二,實驗室建設滯后。基礎模型制作室和模型機加工實驗室設備的完善是保證學生制作模型質量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前提。學生比賽、專題設計、畢業設計作品都需要設備和場地的支持。專業的性質要求學生有很強的實踐能力,但大陸私立院校的實踐設備和場地還是較為缺乏。我國私立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成立較晚,由于是民辦高校,不像公辦大學那樣可以獲得政府的資助,收取的學費要上繳一部分給其掛靠的上一級高校或企業,資金非常有限。另外,私立院校對工業設計專業認識不足,不愿意投入資金和設備,特別是在機械、建筑、計算機專業下的工業設計專業,經常被當成附屬專業,資金和設備大部分撥給主干專業,資源分配不平衡,導致實驗室條件不理想、教學實踐環節落后于課堂理論教學,使得工業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實踐難成體系,導致學生理論豐富而實踐能力差的狀況。在很多高校中,經常由于采購部門領導對專業性質認識不足,認為工業設計專業只是產品外觀的設計,讓學生看圖片就可以了,不予批準購買設備,但實際上學生設計的不僅是外觀,還有內部的構造,而且學生必須通過設備和場地制作、加工出模型。另外,由于一些實驗設備比較貴,沒有充分開放給學生使用,很多只是作為對外參觀的擺設,利用率很低,這些都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教師開展科研項目。缺乏實驗場地和設備導致學生無法制作模型,在外委托代工對于學生來說費用太高。因此,大陸私立院校在各種大賽中獲獎的數量、級別與公立院校有較大差距。第三,教師結構不合理。很多民辦高校設立在比較偏遠的郊區,交通和交流很不方便,一些具有扎實基礎和實戰經驗條件的教師不愿意到私立學校。另外,由于學校管理和教師招聘程序的不嚴格,一些教師通過走后門的方式進入教師崗位,導致本來已經不甚出色的師資隊伍雪上加霜,很多時候就變成以往不是從事工業設計專業的人員上講臺向學生傳授知識,由于沒有實戰經驗,所以也難以開展橫向和縱向項目,教學質量很難有質的提升。現有的很多私立院校教師結構都很不合理,嚴重阻礙專業的發展。
2臺灣私立院校工業設計專業教育現狀
第一,臺灣私立院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理論教學和工作室教學相結合。現有臺灣私立院校的工業設計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上,專業課程實行導師制和工作室制,學生的大部分課程都需要做出實物模型,學生的設計作品經過草圖、設計圖、三維建模后要到專業的工廠車間去制作實物模型,制作實物模型時有實驗教師的指導,好讓學生能順利做出自己想要的造型,整個設計流程學生必須自己過一遍。有些私立院校還建設了完善的金工、琉璃、木竹、陶藝工作室,讓學生能接觸不同的材料和傳統工藝。這樣的教學模式才能培養出真正專業的工業設計師。第二,臺灣私立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教育特點:藝術與技術相結合。工業設計的最主要兩個環節是設計構思和設計表現,如何把涉及人文、歷史、社會、市場等諸多因素的設計構思準確地表達出來,需要有一定的藝術表現手法和技術(如材料技術、成型技術等),工作室制就是讓學生掌握這類藝術表現手法和技術。工作室根據每種工藝進行材料和設備的規劃,雇請專業的技術人員指導學生使用設備和理解材料的特性。現在很多學生的問題不是在設計創意,而是在怎樣把設計創意實現上,工廠車間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設備,還提供了一個互動和溝通的場所,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工作室就像是企業工作環境的一個縮影,讓學生能提早熟悉未來的工作環境。
3.1生源比較
兩岸私立院校的學生來源不一樣,大陸的學生分成理科生和美術生,理科生通過高考進入理科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手繪和審美比較弱,形象思維不行,但邏輯思維比較強,對結構、機構的理解比較好。而美術生也是通過高考進入大學,但要加考美術科目,所以文化課分數可以降低,很多成績一般的理科生會通過社會上一些美術培訓機構在考前進行短時間的應試培訓進入藝術類院校。兩類學生大部分在進入大學前對工業設計并不了解,更沒有在設計公司的工作經驗,以至于學生在進入大學前沒有制定一個學習方向和目標,進入大學后也就沒有學習動力,很多學生入學后才知道工業設計專業需要學習手繪,對繪畫沒興趣的學生紛紛轉專業,部分轉不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也沒有從事工業設計行業。臺灣私立院校的學生很多已經在高中或職中學過美術、繪畫以及上過一些工藝課程,有一定的動手能力,他們在進入專業前已對工業設計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學生的綜合素質比較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3.2實踐課程比較
工業設計專業非常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培養工業設計人才的主要標準之一。大陸私立院校的生產實習課程從形式到內容都缺乏明確的要求,很多簽訂了實習基地的企業考慮到安全問題和工廠管理問題都只能讓學生進行參觀,學生沒有辦法在實習過程中通過動手學到實際知識,教師在制定實習課程計劃時沒有明確定量和考核要求,所以大部分私立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生產實習這門課程只能是走形式、走過場,沒辦法滿足實習課程的要求。工業設計專業的實踐課程主要是金工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但由于私立院校工業設計學科缺乏完善的專業實驗室和實驗指導教師,加上學生對制作模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造成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模型表現能力比較弱。臺灣私立院校強調學生以實物模型表現為主,也可以通過3D打印機把縮小模型打印出來進行產品形態細節的推敲,與團隊進行溝通和交流。所以,臺灣私立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強,也有能力參與導師的實際項目。在生產實習方面,臺灣私立院校也沒有做得很好,大多要求學生在假期自己找實習單位或把實習單位介紹給學生,在實習期間沒有老師進行監管,最后讓學生提交由企業或設計公司開出的實習證明進行考核,這種方式的弊端在于院校不能直接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學生可以通過走關系的方式拿到實習證明,院校很難對學生進行考核,最后也保證不了學生實習的質量。在學生畢業設計方面,對于畢業設計質量的把控,臺灣私立院校最大的特點在于學生必須在校內完成畢業設計,因為臺灣的招聘會是在學生畢業后才開始,時間上不會跟臺灣的招聘會有沖突。另外,臺灣私立院校對學生的畢業設計采取嚴格的考核制度,例如臺灣樹德科技大學生活產品設計系對學生的畢業設計進行4次中期檢查,每次檢查均有嚴格的要求以及需要達到的指標,由于學生必須在校內進行畢業設計,所以教師也能很好地與學生進行溝通。
3.3教師素質比較
大陸私立院校工業設計教師普遍是從學校到學校,特別是個別教師通過走關系進入高校,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就算有也只是一兩年的工作時間,在教學中缺乏實踐教學能力,嚴重影響了專業教師隊伍結構。很多老師沒有利用課外時間提升自己,只能把書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沒法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個別教師甚至把已經過時了的設計理念傳授給學生,造成學生對教師能力和專業的不信任,進一步凸顯出工業設計教育的弊端。在專業建設中,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臺灣私立院校工業設計的專業教師是公開招聘的,教師的能力與素質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教師聘任程序嚴格,要求教師有較強的專業知識以及豐富的工作經驗,要求畢業后至少有5年以上本專業和實踐經歷才能進入校園站上講臺。這樣的教師有豐富的專業背景,比較寬廣的學科知識,能成為專業中的主力軍。由于大陸制造業的迅速發展,臺灣的很多工廠需要遷移到大陸,很多經驗豐富和高學歷的在企人員為了家庭留在了臺灣,他們很多都加入到了教育行業的隊伍中,成為了工業設計教育業的主力軍。因此,現在臺灣私立院校不缺高素質的工業設計專業教師。
4結語
現代的教育需要與國際接軌,除了對外交流這種傳統的學習渠道以外也需要建立良好的對外交流教育環境。私立高等院校的培養方案設定上也應該具備多元化教育的寬廣視野,在培養模式上盡可能地與國際院校接軌。兩岸私立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該根據各自院校的物質條件、地緣條件、地域文化和歷史環境來設定,培養出的學生能力也應各不相同。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沒有必要完全沿襲臺灣的教學模式,臺灣的教學方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大陸私立院校可以參考和借鑒臺灣私立院校的長處,通過合作的形式借助他們的教育平臺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但沒有必要完全模仿其教育模式,需要根據大陸的實際市場需求制定出適合大陸的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
作者:梁文峻 梁文思 薛青 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機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