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節能降耗的工業落后產能加速淘汰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地區經濟GDP的發展多是構建在自然環境的犧牲及生產資料的過度消耗之上,待精細的工業化產業發展模式使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的企業日益增多,技術含量高的科技產業鳳毛麟角,如果不及時引導和協調,將引發諸如企業破產數量增多、銀行不良資產激增及社會經濟萎靡等嚴重后果。面對日益嚴峻的節能減排形式,加速淘汰工業落后產能對于調整升級產業結構、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引導生產者在提升自我節能減排能力上下工夫、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應。
1面臨的問題
首先,較大的員工安置難度和較高的失業率。存在較長時間的落后產能多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較大的生產規模為當地就業率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如果根據現行淘汰標準來將這些落后產能全部淘汰,那么大量員工需要重新安置,而新產業規模小且發展緩慢,無疑給再就業人群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較大的員工安置難度不僅會影響民生,還會造成大量社會不穩定因素。其次,淘汰落后產能補貼機制不健全。為了提升企業產業自主淘汰能力,充分調動企業的產業創新能動性,國家設立了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資金,但在利益的驅使和誘惑下,部分企業通過做假賬、編造虛假材料等手段來騙取國家補貼,導致國家在落后產能淘汰上投入大量資金卻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部分企業在優化內部結構及提升產業水平等方面缺乏自信,對市場前景預期較差,認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產業升級上并不能獲得相應的回報,從而挫傷落后產能淘汰積極性。上述問題都反映出淘汰落后產能補貼機制不夠健全,沒有清晰界定落后產能概念而致使部分產能的淘汰不具備說服力,在獎勵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的同時缺乏健全的監管機制,使資金獎勵的激勵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再次,企業退出市場后轉型艱難。一方面,生產投入規模較大的工業行業通常涵蓋眾多的政府審批和許可項目、前期準備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分工細微、技術標準體系嚴格且門檻高、上下產業具有很強的聯動性,一旦企業要退出該市場則前期投入的大量資金(設備除外)都無法收回;另一方面,在國家金融綠色信貸政策的制約下,如果企業的技術和環保水平達不到相應標準,則轉型時很難獲得相應的貸款,缺乏資金的企業退出原行業后無法對原有的技術、內部結構及規模等進行升級優化,短期內行業整體規模將呈現縮小趨勢。最后,落后產能淘汰后產生大量遺留問題。落后產能處所的行業有一個顯著特征,那就是企業總資產中有很大部分為流動資金,因流動資金不足而發生的資金拆解和相互拖欠應收賬款的現象比較突出,同時生產規模擴大過程中,不少企業都會存在多類型的投資出資方式,如果這些企業對政府強制性淘汰政策預期不足,那么退出市場后將遺留大量的復雜債務關系;被淘汰企業有很多屬于早年招商引資進入當地的企業,在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稅收貢獻等方面都發揮過積極作用,被淘汰后很可能會對今后進入地區面臨的諸多風險及當地政府的新任務重新評估,甚至在淘汰過程中發生因超越權限審批帶來的行政訴訟案件。
2策略
2.1對現行落后產能的淘汰目標和方面進行調整優化
鑒于很多非市場因素都會影響到產能利用率,從而出現供需不銜接的情況,可以將行業利潤等指標引入到原有通過產能利用率來判斷是否過剩的單一標準中,以行業利潤水平作為判斷產能過剩的主要標準,這樣使政府政策目標盡可能與行業內企業意愿相一致,而不至于出現邊淘汰邊新建的重復建設現象;在落后產能淘汰過程中廣泛動員社會公眾的參與,構建完善的淘汰落后產能公共管理組織結構;對各部門實施的產業政策標準內容進行統一,通過統一管理、統一執法和統一監督來確保落后產能淘汰工作標準進行;內部化落后產能生產的外部成本,例如將資源、環境等社會成本通過排污費的征收來轉嫁到企業身上,促使落后產能企業因高昂的生產成本而主動退出市場;對產業政策體系進行優化,制定完善的工藝和技術標準;加大執法信息披露力度,對政府產業發展規劃信息進行定期公布,對重點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在建產能、企業利潤等信息透明化,對產業結構調整目錄進行公布。
2.2構建完善的落后產能退出救濟機制
第一,充分發揮財政、稅收在節能減排上的促進作用。落后產能淘汰工作中如何有效利用財稅杠桿是值得深究的課題,例如在2013年,歐盟總部通過綠色發展支持計劃的實施,在工業涂裝材料、新型墻體材料、新能源汽車及智能化交通網絡建設等方面共投入32億歐元,對節能減排工作的促進作用尤為顯著。通過多元化應用政府采購、政府投資等方式,我國各地方政府應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對傳統能源清潔利用企業的產品進行購買或補貼,從而進一步壓縮落后產能產品的市場空間;根據地區實際情況來制定有針對性的節能環保激勵型稅收政策,將不符合節能技術標準和環境污染標準的產品納入資源、環境相關地方稅種征收范圍中,并通過稅率的逐步提升來不斷增加落后產能企業的稅收壓力,并適當減免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和產品的應繳稅額。第二,設立落后產能退出救濟資金。對淘汰落后產能財政專項資金的現有使用和管理方式進行優化,在財政預算中納入產能額度和減排量指標拍賣收入部分,從而確保持續化的充足資金來源。將現有財政資金使用的獎勵性質調整為針對困難企業轉產轉型和處理遺留問題的救濟金。第三,妥善處理淘汰企業員工的安置問題。通過構建專門的員工安置工作組,對淘汰企業員工的安置工作步調進行協調,尤其在人員成分復雜、家屬眾多和國有身份轉換的情況下,更要注意員工處置的態度和工作模式,構建完善的員工處置應急方案和預警機制;從破產企業的清算資金和財政淘汰專項資金,由政府牽頭來優先支付員工經濟補償金,當員工被兼并重組淘汰或安置到新企業時要對勞動合同進行及時變更,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做好員工社會保險關系接續和轉移;淘汰后員工的短期生活要通過財政補助資金的設立來得以保障,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淘汰企業員工就業培訓制度,舉辦多元化的就業培訓、創業輔導及工作介紹等活動。
2.3構建全方位的監督機制
中央政府要對地方政府的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進展進行及時通報,通過“外源性同級監督”氛圍的營造來讓各地地方政府了解到自身與先進地區間的差異,并不斷優化工作方式和加快工作進度;充分發揮媒體的監督作用,對落后產能的媒體曝光力度進行強化,并向全社會及時公布相關工作進度,曝光不合格的企業和項目;除了出臺相應文件對地方政府實施政策激勵,中央政府還可以將原有的固定獎勵調整為根據淘汰績效的動態獎勵,切實激發地方政府的工作熱情。
定期培訓落后產能管理部門領導,要求管理者在全面掌握政策的前提下時刻保持頭腦清晰,在落后產能淘汰工作上能夠做到提前介入和主動出擊,切實提升落后產能淘汰隊伍業務水平與思想認知的高度。此外,如社區、縣鄉級政府等基層管理部門要根據地區實際情況,采取多元化方式來讓落后產能相關知識及淘汰重要性被全社會所熟知,號召全民監督落后產能淘汰,轉變落后產能社會錯誤認知。
3結論
工業落后產能加速淘汰必須從實際出發,從政策手段、市場手段及法律手段等入手,將落后產能淘汰問責機制、工作人員激勵機制、產能淘汰相關部門聯動執法機制等落到實處,從體制和機制兩方面完善落后產能淘汰體系,促進區域經濟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曹鵬.淘汰落后產能,轉型才是出路[J].中國報業,2019,458(1):33-35.
[2]喬龍德.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結構與資源配置加強行業自律提高效益和發展質量[J].中國建材資訊,2018(2):40-43.
作者:王青 單位:濰坊市工業發展促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