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管理中“去行政化”問題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20年來,我國不斷推行高等教育大眾化,高校數量日益增多,高校規模不斷擴大,高校的治理自然就成為影響高校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高校管理中的行政化問題隨著高校數量的增多和規模的擴大而變得嚴重,如果進行“去行政化”改革就成為高校治理過程中一個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高校治理;去行政化
我國高校的行政化體制由來已久,在我國大學發展初期發揮了一定的重要作用,但是隨著大學的發展,高校管理中的行政化問題制約著大學的發展和學術研究。在以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過程中,需要大學輸送各類人才。報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我國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就必須建立健全科學的高校管理制度,其中一項就是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
一高校管理中的“行政化”概述
我國高校管理中的行政化現象是在某些特定的歷史、文化、制度等因素的影響下出現的。何謂高校管理的“行政化”?具體是指使用行政管理的模式來管理高校,即把高校當做一個行政部門或機關來進行統一的管理,眾所周知,高校不同于行政機關,主要是為社會培養人才和進行科學研究的,如果采取行政化管理的方式,就是嚴重制約高校的發展。從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管理現狀來看,其“行政化”主要體現在政府對高校管理的行政化以及高校自身內部管理的行政化兩個方面,具體如下:
(一)政府對高校管理的行政化
當前,我國政府對教育的管理權比較集中,黨和政府對于高校的管理行政化現象嚴重,主要是因為相關政府部門管理高校的方式仍然像管理其他行政機構一樣。這就導致了高校管理過程中行政化現象極為突出,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行政化級別現象在高校治理過程中越來越凸顯。當前,我國高校按照級別高低分為部級、廳級、處級等;二是高校的常規管理中也被政府相關部門的介入,對高校自主辦學權起到了很大的制約作用。高校每年的招生、學科評估、學位的建設和申報、科研等方面都受到政府部門的控制,這就使得高校管理要被政府部門領導,這對高校的獨立決策全和自主辦學權起到了很大的制約作用;三是高校領導的行政化背景較多,從我國絕大多數公立大學領導的任命來看,主要是由上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委任為來,政府行政職能部門主管了高校領導職位的考核和任命,使得通過行政化方式而來的高校領導具有鮮明的行政化特點。
(二)高校自身內部管理的行政化
近20年來,我國高校實行擴招,使得高等教育越來越大眾化,高校的規模也日益擴大,在這樣情況下,為了實現高校在各方面都能有序、正常的運行,科層制管理模式在高校內部治理中推行。但同時也產生了不少弊端,即嚴重導致了高校內部行政權力出現了不平衡的現象,行政權力干涉學術,嚴重制約了高校學術研究和發展[1]。主要體現為高校管理活動、高校學術組織、高校學術活動這三個方面。具體如下:第一、行政化的高校管理活動主要來源于在高校內部的各個組織的設置參照了政府機關的等級模式,這就導致了在決策過程中行政權力的絕對主導,干預了學術的健康發展,使得那些學術群體的教授和老師對于高校的管理活動參加過少;第二、行政化的學術組織給高校的管理烙上了深刻的行政色彩,對于學術組織的各項活動產生干擾和制約。當前,在我國高校的各類學術組織的行政化程度都較為廣泛,其領導大多具有行政職務和頭銜,這就使得在學術組織開展工作中必然會帶有行政意志;第三、行政化的高校學術活動使得一些學術活動成為某些行政人員向上級領導和部分邀功的手段,破壞了學術活動的純潔。
二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我國教育管理中的官級制度和官本位觀念影響深遠
我國教育制度有幾千年的歷史,歷朝歷代都把教育當做政府的一個重要職能,教育部門或機構都是歸屬中央直接管理。古代的“學而優則仕”讓教育與政府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在古代統治者的意志下,教育成為統治階級選拔人才和統治國家的一種重要工具,在教育管理中的這種行政化理念影響至今。因此,這種由來已久、根深蒂固的高校行政化治理對于“去行政化”改革起到了很大的阻礙作用,高校領導熱衷于權力,對于行政級別的狂熱追求也就成當前高校“去行政化”改革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即首先要去除這種思想觀念,為改革奠定堅實的思想保障。因為一旦高校領導去行政化的權力過度的追求,那么在高校治理過程中就會本末倒置,不注重學術研究和對學生的教育,而是動用各種資源去為了達到個人的行政化管理權力的升級,最后使高校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本意義。
(二)高校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嚴重錯位
高校存在的目的是為社會和國家輸送優秀人才、進行學術研究。而政府存在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兩者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然而從我國從古至今的教育發展歷史中能夠知道,高校與政府之間的錯位關系現象一直都很嚴重。因此,在報告中提出要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背景下,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改革勢在必行,如何處理高校與政府的錯位關系的意義就顯得格外重大。值得注意的是,有關學者在研究政府與高校之間的關系時指出:大學是一個非營利機構,它的正常運轉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資源維系,而這些資金和資源來源于外部資助,即主要來源于政府,這對大學的自治程度影響重大,因為政府行政部門手中掌握著教育資源的配置權,導致了高校在發展過程中缺乏個性和創造力。在當今世界范圍內,對于大學和政府之間關系的如何處理,各國政府都非常棘手,因為這里面涉及到政府權力和大學權力之間的平衡和取舍問題。盡管目前世界各國和學術界都在呼吁高校自治,同時也有不少國家通過制定法律的形式來保障高校辦學自主權,但是不管怎樣,高校的預算、人事、規劃、學科建設、科研經費等很多方面都還是受到上級政府或主管政府部門的控制和干預,這也是高校管理過程中去行政化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有效推進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途徑分析
(一)通過政府職能的轉變來提高高校自主辦學權
首先要明確政府和高校存在的本質目的,并把兩者進行很好的區分。對于政府部門而言,必須轉變其長久以來對高校在配置教育資源和規劃教育方針時的行政干預,對高校管理進行放權,盡最大努力來保障高校管理過程各項管理的自主。即在高校管理過程中,盡量做到在不影響高校發展的前提下進行宏觀的指導,主要是保障高校的發展與國家的大政方針一致,在這種前提下做好對高校的服務工作,綜合來講,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進行著手:一是在科研經費、辦學經費的使用方面,政府一方面要做到保證這些經費投入的及時和順利;另一方面不應對經費的具體使用進行大量的行政干預,但可以釋放的進行監管;二是對于高校評估和考核監管方面,應由過去的政府部門直接改為聘請獨立的第三方機構來進行,過程和結果接受全社會公眾的監督和檢驗;三是改進政府的服務職能方面,一方面對下轄的所有高校信息進行準確的掌握,這樣有利于結合社會需求的變化來更好的幫助高校制定發展計劃,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和實施符合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高校教育政策,提高辦學和治理水平,更好的在自主辦學的前提下實現高校為國家和社會提供優秀人才和科研成果。
(二)科學處理高校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之間的關系
何謂學術權力?通俗地講就是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等方面擁有的管理權。學術權力是高校的根本,也是保證高校發展的重要基礎。如果學術管理權力賦予給行政機構,那么他們也就掌握了高校中的學術權力,對高校的發展影響重大。然而,高校在本質上就是一個崇尚學術自由的場所或機構,對于這種機構的管理和領導必須要以學術民主的方式來產生,這樣一來可以對上級行政機關任命的行政干預方式的弊端進行很好的杜絕,同時也能夠讓高校通過自主選舉和任命相關管理人員來促進學校高度自主和自治,有力的推動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賦予高校更多的學術權力,或者讓學術權力來治理高校能夠極大的促進高校的人才培養、學術研究,提升高校的競爭力,為我國輸送更多的高端人才。同時,通過減少行政權力的干預也能夠使行政部門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其本身需要服務的地方去,進而實現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各為其職。
四結語
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對于高校而言,其擔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秀人才和科研成果的重要責任。高校治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我國教育水平的高低,針對當前我國高校管理中的行政化現象嚴重的問題,“去行政化”改革勢在必行,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處理好高校與政府的關系,對于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進行科學的衡量,更好的助力我國建設一流高校和一流學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張和平.關于高校“行政化”與“去行政化”的探討[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03):10-12.
[2]羅昆,李道先.高校去行政化的制度分析:新制度主義的視角[J].現代教育管理,2014(03):6-10.
作者:彭斌 單位:西安思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