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路徑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從2013年來看,要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方面為重點,進一步理順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關系,穩定居民收入預期,優化消費環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將消費能力和意愿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需求,增強經濟的內生活力與動力。
不斷擴大內需是增強經濟內生活力與動力的關鍵,而對促消費和增加投資都有巨大作用的城鎮化,應當成為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點。當前我國城鎮化水平僅為50%左右,距離城鎮化完成階段仍有20多個百分點的差距,城鎮化發展空間依然巨大。在2013年乃至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城鎮化都將是推動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發揮這一最大潛力的作用時,要避免簡單化、粗放式、高耗能、低質量的城鎮化傾向,要通過合理規劃和積極引導,將城鎮化進程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緊密銜接,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合理把握城鎮化的節奏,既要使城鎮化進程不影響農業穩定生產大局,又要保證城鎮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及時跟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城鎮化對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和可持續性的支持作用。
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指,現在我們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達到美國的48.5%,人均GDP超過5400多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從先行經濟體的實踐看,這一時期經濟增速既有趨勢性回落的要求,也面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這給宏觀調控能力帶來了更大的挑戰。2012年,針對形勢變化,黨中央國務院把穩增長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了宏觀調控政策的預調微調力度,取得了較好效果。在2013年,要充分利用當前宏觀調控政策儲備和空間充足的優勢,進一步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并及時適度予以調整,實現財政貨幣政策的合理分工和更好配合。一方面,要通過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發揮其在結構和利益調整方面的典型優勢,更好地調整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個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利益關系,加大對小微企業、低收入群體的財政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通過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度加大實體經濟系統的資金供應,切實降低各類微觀主體的資金成本,進一步理順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效、更有利、更充分的金融支持。
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實質上反映了數量與質量、短期和長期的關系。在經濟調整時期,更易導致為追求增長速度而有意放慢結構調整的步伐。這種與有質量、有效益發展目標相背離、只是單純將問題延后的做法,在實踐中應堅決予以規避。2013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為實現“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的目標,同時實現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應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和步伐。具體來說:一是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著力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大對產能過剩行業和三高一資行業發展的產業指導;二是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經濟效益顯著、符合產業政策發展的行業和重大項目給予支持,在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三農”產業等的扶持力度,著力培育和提高實體企業的創新素質和能力,培育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創新驅動模式;三是進一步強化能源資源消費總量控制,形成對地方政府投資沖動和單純追求GDP目標的硬性約束,并著力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實現能源資源利用的集約化、減量化。
展望2013年,雖然經濟運行的挑戰猶存、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但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條件依然良好,物質基礎和綜合優勢依然明顯。我們堅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是完全可能的。(本文作者:申世軍 單位: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