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智慧信息化養老產業經濟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社會老齡化的加劇,養老成為人們熱點關注的話題。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的不斷發展,養老與科技的新興結合也隨著誕生。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智慧養老產業的形成打下基礎。我國的智慧養老產業雖發展勢頭迅猛,可起步較晚,仍存在著一些問題。產業內部并沒有形成較為統一的行業標準,使得產業經濟發展后勁不足。本文就如今國內智慧養老產業的現狀進行分析,從經濟的角度發現其中的問題,提出合適建議,以求產業的發展壯大。
關鍵詞:智慧養老;養老經濟;信息化;“互聯網+”
1智慧養老的概述
1.1智慧養老的由來
“智慧養老”最早由英國生命信托基金會提出,當時稱為“全智能化老年系統”,即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受時間和地理環境的限制,在自己家中過上高質量高享受的生活;又稱“智能居家養老”,指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面向居家老人開展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早在2008年11月,IBM(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Corporation)就在紐約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城市”愿景,希望為世界城市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此背景下,在“智能養老”的基礎上進而發展出了“智慧養老”的概念。
1.2共享經濟與養老產業的融合
如今共享經濟得到較快發展,逐漸影響了各行各業,養老產業也在其中。直到21世紀初,才逐漸成為經濟熱點話題。共享經濟下的養老產業可以利用“互聯網+”的相關技術來整合各個方面的老人信息和資源,實現行業數據共享,并以此為數據基礎,提供與之需求相匹配的服務,來改善資源配置錯位的問題,實現資源與服務的協調有序管理。二者結合,隨著互聯網智能化的逐步發展而得到實現,是養老產業順應時代的結果,也為養老產業的“智能改革”打下基礎。如今國內共享產業的火熱,智慧養老產業也迎來了春天,行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和前景。
1.3“互聯網+”與智能養老的新思維
近些年來我國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互聯網+”已經改造及影響了多個行業,對公共服務尤其是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也帶來了機遇。傳統的養老模式無法適應智慧養老的需求,智慧養老需要依托“互聯網+”所提供的信息化技術和較為完善的工具,使其與智慧養老有效結合,成為一種新穎的養老生態模式。國家大力推進科教興國戰略,促進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為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從而使得養老產業能夠利用與之相關的技術,實現互利共贏。智慧養老和“互聯網+”的有效結合不僅僅能夠滿足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和緩解子女的撫養壓力,還能夠使得老人能夠擁有較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并以此帶動一大批的關聯產業,促進經濟的發展。作為較早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人口大國,可以為其他國家在解決老齡化問題時提供借鑒。
2國內智慧養老的現狀
2.1國內智慧養老的發展狀況
根據2019年中國統計年鑒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共有16658萬人,占總人口的11.9%,老年撫養比達16.8%。老齡化人口和老年撫養比已持續數年的增長。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多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可也由此帶來養老產業的發展,并且各地對智慧養老都有一定的發展模式。例如,山東煙臺市的萊山區政府主動牽頭,與相關企業達成合作,讓企業提供養老服務。形成以社區居家養老為主的“智慧”養老體系;洛陽市政府積極主動建立養老信息服務平臺,加大投入建設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并形成老年人信息數據庫,讓企業能夠更好的形成智能服務體系,為老人提供適合個人的生活、醫療服務。據統計測算,2019年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規模近3.2萬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8%,預計到2020年產業規模將突破4萬億元。全國老齡化人口的逐步增多,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開始逐漸顯現出來。受計劃生育等因素的影響,如今“421”和“422”模式的家庭即一個家庭中有四位老人,一對雙方都為獨生子女的夫妻,一個或兩個需要撫養的孩子越來越多。養老難也逐漸成為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當今社會已經出現“未富先老”的情況,隨著老齡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家庭扶養老人的壓力不斷增大以致最終會出現“沒人養老”“沒錢養老”的地步。隨著情況的不斷加劇,“智慧養老”也漸漸走進在人們的視野中。
2.2國內智慧養老發展存在的問題
2.2.1智能程度和信息化程度較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整體的智能和信息化程度有著較為顯著的提高。可智慧養老這一熱點直到近幾年才被人們關注,人民群體以及整個社會對此投入的力度也比較小,所以整體的技術水平發展程度不像其他行業那么迅速。以至于智慧養老發展所需要的相關信息數據的處理、利用和整合等方面無法得到滿足,也就無法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利用,最終無法有效的服務于受眾群體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同時,各個行業之間無法合理有效的銜接,會造成了用戶信息和服務的混亂,無法提高工作和服務效率。
2.2.2產業發展處于初期階段近幾年國內智慧養老產業的較快速發展,吸引了較多企業進入到該行業中,逐漸形成“百家爭鳴”之勢,可依然無法擺脫行業發展較為“稚嫩”的事實。行業發展仍然在摸索當中,也在積極借鑒國外較為成熟的智慧養老模式,努力形成適合我國的獨特模式。各個企業的產品服務沒有形成較為集約化的商業模式,提供服務所要承擔的各項費用仍然較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業的發展。同時,企業對于這方面也缺乏科學高效的經營管理模式,發展受到阻礙。不光是企業方面,受眾的老年人群體,也因為對新鮮事物的較少和傳統觀念的影響,使得智慧養老產業較難在老年人群體中得到認同。
2.2.3產業專業人才稀缺行業處在初期發展階段,使得不少人呈觀望態度,只有少數專業人才投入到該行業中,從而從事相關方面知識理論研究和產品服務設計的高端人才更是稀缺,也造成了專業人才和團隊的發展滯后。智慧養老產業的產品服務研發、宏觀方向把控,行業標準規則的完善也沒法高效高質量的進行。不光如此,對從事該行業的基層人員把關較為松懈,造成一部分不具備基本知識技能的人員參與到與老人的直接服務中,較為嚴重的影響了服務的質量,也會產生一些社會壓力。使得老年群體對此有了些許偏見,從而無法較為準確的從實際服務中吸取經驗來改善產品服務水平。
2.2.4用戶信息管理松懈智能養老服務需要收集老年人信息,形成龐大數據庫,以此來分析老年人的生活特點和興趣取向,為他們提供良好的適合個人的服務。可這同時也加大了信息泄露的風險。如果人員對數據管理的疏忽,造成個人信息的泄露,使得不法分子可以利用這些老年人的個人信息,來對老年人進行詐騙。個人信息的泄露不僅會侵犯受害人的個人隱私,還可能會威脅到個人的財產安全。這種情況的發生,會影響某個企業的形象,也會對整個行業帶來影響。
2.2.5精神服務缺乏一直以來,我國的養老傳統都以吃喝住行等物質條件為主,較少關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可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進步,老年人的物質需求逐漸得到滿足,開始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雖然智慧養老是新時代的產物,可是為了“扎根”于本國市場,也受到了傳統觀念的影響。智慧養老對于老年人健康醫療等物質方面的服務比傳統養老模式有了較大提升,可仍然忽略精神需求,老年人之間缺乏人際溝通交流、感情交流、文化交流,精神層面得不到充分的關懷與幫助。不僅如此,也無法為那些仍想進行老年再教育的老年群眾提供服務,實現價值再創造。
3對智能養老發展問題的建議
3.1建立健全的制度體系,發揮政府職能
我國的智慧養老產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各方面發展并不完善,而制度的建全是關鍵。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制度較為零散化,各個體系條文之間不能很好的銜接,制約了行業發展。政府首先應該做好制度的頂層設計,可以根據社會實際情況,逐步完善規劃,建全相關法律制度。同時,要確立行業標準,便于相關部門的監管,也能促使行業更加專業化。政府可以出臺一些相關優惠政策,扶持相關企業,積極鼓勵社會企業加入行業中來。當然,政府要加強市場監管,防止不法商販有可乘之機。
3.2完善人才體系,培育專業化人才
作為一個新興的智能行業,充足的人才儲備是影響行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要嚴格把控基層養老工作者的入職考核,完善入職前的相關知識技能培訓;其次,還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年審制度,保證行業能夠積極發展;同時,也要完善從業者的福利制度,提高從業者在人們心中的形象,讓更多人加入到這一行業中。最后,還可以依托如今龐大的市場前景,利用各個高校的平臺,設立相關專業,為行業發展提供人才基礎。并且可以對一些仍想發揮“余熱”的健康老人進行專業培訓,讓他們參與到養老事業當中,從而更好與老人溝通交流,提高服務質量。
3.3積極推廣優秀養老項目
隨著各地政府對養老行業的重視,各地養老行業都有著較快發展,已經有不少地區有了屬于自己地方特色的優秀養老項目。可由于地方適應性,并沒有較好的傳播,受眾人群較少。這就需要從這些優秀項目中找出共同的優勢,形成能夠適用于各地區的優秀典型進行推廣。同時,政府可以支持或購買優質的養老產品,參與到項目的推廣過程中,不經可以提高企業參與度,還可以增強老年人對產品的信服度。
3.4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
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下,網絡安全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在收集數據和搜集資料時,要嚴格把控信息來源,以免引入病毒,對信息數據庫產生不可逆的傷害。要堅持定期檢查網絡安全,對平臺進行維護,同時可以聘請專業的網絡安全團隊對網絡數據庫和平臺進行保護,從而增強人們對平臺的信服程度。不僅如此,還可以向大眾傳播網絡信息安全知識,提高安全意識,從源頭助力信息安全。
4結語
智慧養老產業是順應時代的產物,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產業將會越發壯大,可該產業在我國起步較晚,仍需“穩扎穩打”。養老產業屬于民生產業,需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統籌規劃好發展前景,結合社會各界的幫助,促進行業又好又快發展,不斷滿足社會需求,達到“老有所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左美云.智慧養老的內涵、模式與機遇[J].中國公共安全,2014,(10):48-50.
[2]朱勇.智能養老[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3]韓鑫.智慧養老產業規模將超4萬億[J].品牌研究,2020,(02):4.
作者:梁震 單位:銅陵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