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品效合一下新媒體廣告運營及策略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迅速發展的新媒體,尤其是移動新媒體,對傳統媒介產生巨大沖擊,短視頻帶貨、電商直播崛起,大數據分析及精準投放技術廣泛應用,促使媒介產業及廣告行業面臨變革和挑戰。以滿足廣告主企業提出的“品效合一”需求為終極目標,廣告公司急需開展新媒體廣告數字化運營模式創新,開發更符合粉絲審美需求的藝術表現形式。文章探討基于“品效合一”要求的新媒體廣告數字化運營模式創新,提出可借鑒的藝術表現策略。
關鍵詞:品效合一;新媒體廣告運營;藝術表現策略
一、“品效合一”的內涵要求
長期以來,廣告主質疑被浪費的一半廣告費跑到哪里去了,他們希望廣告既塑造品牌形象,又能促進銷售轉化。廣告既要求傳播效果,又要求營銷效果,是品效合一的基本內涵。廣告投放的直接效果,是傳播效果實現。而傳播效果通過認知、態度、情感層面的變化,最終可能會引起購買行動,間接地實現銷售效果。傳統媒介時代,AIDMA法則揭示了廣告效果產生的路徑,廣告從引起注意、產生興趣、喚起購買欲望,再到保持記憶并最終行動。廣告訴求訴諸于受眾的認知、情感及態度層面,從而產生行為的變化。是目標受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知,再到態度轉變、行為轉變的過程。在傳統媒介時代,廣而告之的大眾化單向推銷廣告,難以解決“品效合一”這個問題。廣告按展示和曝光標準計費,銷售效果難于測算。廣告公司信奉傳播目標達成,營銷目標即可實現。廣告公司更專注于品牌長效機制,通過廣告藝術表現形式提升廣告效果。品牌推廣是長期持續工程,廣告媒介購買費用巨大,中小企業廣告主對媒介廣告望而卻步。新媒體盛行時代,AISAS法則揭示了廣告效果產生的新路徑,廣告從引起注意、產生興趣,到搜索對比、購買行為,再到購后分享。目標受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搜索,對比分析,再到購買決策、行為轉變,甚至到購后曬單、評價、分享、推薦。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路徑是循環過程,很多目標受眾的購買行為是從其他受眾的分享開始。新媒體時代,尤其是移動新媒體時代,大數據技術應用于廣告目標受眾分析、廣告程序化購買、精準投放,數字化廣告運營模式出現。新媒體與新渠道整合,以銷售效果或行為轉變作為計費標準,成為主流計費模式。技術難題解決,窄而告知的精準化多向拉動溝通廣告,使“品效合一”變成可實現目標。
二、新媒體數字化廣告運營模式
新媒體數字化廣告運營模式,通過精準投放,將廣而告之變成窄而告知;通過整合新媒體與新渠道,融合品牌廣告與電商銷售,提升廣告藝術表現力,實現“品效合一”。
(一)基于新媒體調性的廣告生產
新媒體數字化廣告運營,打破傳統媒介硬廣告創作形式,應深入研究新媒體差異化特征及優勢,分析媒介調性及內容屬性,適應媒介內容創作規則,善于利用新媒體熱門內容、事件、音樂、人物、話題及形式,進行廣告生產,廣告應具有趣味性、互動性和討論性,引起受眾共鳴及參與,拉動受眾需求和購買。
(二)基于受眾大數據的精準投放
新媒體數字化廣告運營,一切以目標受眾為中心,通過大數據技術,融合受眾的靜態數據及動態數據,開展受眾畫像。精確提煉受眾標簽,進行顯性畫像;精準分析受眾心理需求及生活方式,進行隱性畫像。根據受眾媒介接觸習慣,選擇并組合媒介,覆蓋目標受眾,進行精準投放。廣告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場景,以恰當的形式,觸達恰當的人,達成預期效果。
(三)基于電商新渠道的購買轉化
新媒體數字化廣告運營,強調廣告即銷售,選擇具有電商銷售功能的新媒體平臺,新媒體與新渠道一體化,即刻提供購買功能鏈接,創造沉浸式購買場景,簡化購買路徑,將傳統購買行為的聯合評估狀態,轉變成單獨評估狀態,將消費者的挑刺心理轉變為找亮點心理,喚起消費者情感共鳴,促進購買轉化,實現營銷目標。
三、新媒體廣告表現策略
“品效合一”,決定了廣告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實效性與藝術性,二者并不沖突,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廣告的藝術表現,要有利于推廣品牌主張及商品,建立并維護品牌關系,提升品牌價值,提升銷售與市場占有率,獲得差異化競爭優勢,持續地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及忠誠度。
(一)品牌形象人格化
新媒體普遍具有社交屬性,能夠加強廣告的雙向及多向傳播,產生裂變效應。品牌人格化更利于發揮社交功能,以形象豐滿的品牌形象,強化品牌聯想,提升新媒體廣告藝術表現效果。廣告藝術表現上,根據品牌調性及受眾特征,設計差異化的品牌人格化形象,塑造鮮明的品牌個性,突出品牌角色定位,與目標受眾進行雙向溝通。通過標簽化的文案、形象、行為設計,傳播廣告主題。品牌人格化的高級目標,是打造品牌IP,在專業力、影響力和號召力上,影響受眾。專業力,要求廣告信息呈現在本領域內達到內行、專家程度。影響力,要求廣告成為品牌與受眾的聯絡員,具有藝術魅力。號召力,要求廣告具有強大的推銷效果,說服受眾購買。
(二)目標受眾社群化
新媒體時代,人格化品牌與目標受眾建立良好品牌關系的重要途徑,是受眾社群化。建立長久的受眾社群,打造可贏利的品牌關系,以受眾利益最大化為目標,提供受眾福利和品牌附加值,發展品牌的忠誠顧客。基于大數據分析形成受眾畫像后,以同好連接受眾,分圈層建立社群,根據不同圈層受眾的不同需求及喜好,經營品牌關系。對于核心圈層,即品牌的忠誠用戶和粉絲,賦予產品開發和品牌建設權限,受眾可參與產品開發,提出可行性建議,提前參與產品測評體驗,提供改進意見。對于次級圈層,即品牌的普通用戶和粉絲,賦予受眾品牌互動推廣權限,受眾可作為自媒體,參與品牌推廣、廣告創作,提供建議和意見,推薦可信的品牌信息。受眾社群成為品牌智庫,為品牌提供來自于消費市場的基礎信息資源,同時貢獻用戶價值,賦能品牌廣告創作。對于邊緣圈層,即泛粉和潛在用戶,可以通過核心圈層與次級圈層帶動消費和分享,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廣告創意落地化
廣告創意的影響因素,包括受眾喜好、平臺規則及品牌調性三個方面。新媒體通常具有明確的平臺調性及流行元素,品牌首先選擇與自身調性相符的新媒體平臺;其次,應根據平臺調性及受眾喜好,“入鄉隨俗”,實現創意落地化。廣告創意表現形式以視頻、圖文、音頻為主。其中,新媒體視頻類廣告通過視聽結合形式,傳遞生動形象的廣告信息,創意表現通俗易懂,是目前最受歡迎的廣告表現形式。橫屏長視頻利于表現品牌場景故事,豎屏短視頻適合表現品牌個性、形象及新品推介。圖文類廣告信息量大,適合傳播品牌動態、價值主張及生活方式,創造沉浸式體驗場景。音頻類廣告在創意表現上,可形成品牌聲音標識,與受眾零距離溝通,覆蓋受眾生活圈。同時,廣告植入最簡化購買路徑,可以提供便利的購買通路,快速下單交易。
(四)內容表現故事化
新媒體廣告創意,應采用故事思維,加強廣告的戲劇化沖突、懸念、反轉、夸張、對比等創意設計,提升廣告的關注度和信息到達率。廣告植入商品使用場景和時機,突出商品賣點,強化情感氛圍營造,引導受眾消費,推廣品牌主張及生活方式。在內容表現上,首先注意選取新媒體平臺熱門素材,提升廣告的互動性、趣味性及討論性,讓受眾產生情感共鳴,主動參與討論,以受眾反饋作為傳播效果監測重點。其次,可采取創意種草、測評的形式,進行廣告表現。種草類廣告,從消費者視角,可側重寫意表現。直面消費者痛點問題,分享和提供解決方案,創造極致化地體驗,展示廣告商品的賣點和優勢,潛移默化地影響受眾。測評類廣告,從第三方視角,可側重寫實表現。還原使用場景,實地體驗商品,測試廣告商品功能,進行使用前后對比分析,采取定性及定量的標準和方式,客觀評價廣告商品優劣勢及差異化賣點。
(五)互動分享社交化
新媒體為關鍵意見消費者(KOC)及關鍵意見領袖(KOL)提供社交化展示平臺,他們持續地進行內容分享,具有較強的活躍度、傳播力和影響力。廣告主應突破單純依賴代言人證明式的傳統廣告藝術表現方式,首先選擇符合品牌定位、調性及形象的關鍵意見領袖、關鍵意見消費者,通過互動分享、種草、測評等形式,推薦廣告商品。由關鍵意見消費者帶動核心受眾圈層,精準覆蓋受眾,直接轉化銷售。由關鍵意見領袖帶動次級受眾圈層,擴大影響范圍,提升品牌知名度,間接促進銷售。其次,在客戶管理上,通過忠誠度計劃,將新客戶變成老客戶,促進老客戶進行二次購買,增加購買頻次、購買數量、購買品類,再由老客戶自發通過社交分享、推廣,帶來新的客戶,形成“三浪疊加”效應。以廣告受眾(消費者)需求為中心,建立數字化廣告運營模式,探索新媒體與新渠道整合的營銷傳播一體化研究,成為“品效合一”的重要路徑。推動廣告公司創新廣告藝術表現形式,吸引意見領袖分享內容,鼓勵受眾參與品牌體驗,建立新型品牌關系,是廣告主品牌、廣告公司、新媒體平臺共同面臨的問題。“品效合一”的實現,將全面推動媒介產業及廣告行業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李紅妮.新媒體環境下廣告設計創新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20(09):33-35.
[2]陳錦鈺.基于感官互動體驗的新媒體廣告設計研究[J].新媒體研究,2020,6(13):39-41.
[3]莫湘文.從4G到5G:新媒體廣告信息傳播路徑的變革與重構[J].出版廣角,2020(17):75-77.
[4]李巖.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廣告創新發展理論與實踐[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28(11):17-19+26.
[5]華微.新媒體廣告營銷淺論[J].數字傳媒研究,2020,37(06):30-32.
作者:王凱 單位:沈陽城市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