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少數民族流動商販工商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選擇進城販賣民族特色商品的原因分析
(一)國家政策對失地農民的影響
退耕還林(包括還草、還湖),是黨和國家西部大開發的一項重大政策,是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的重大舉措。這項策略對社會的影響不僅僅局限于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生態環境的改進,還涉及到人口的產業間、地區間流動,城市化的進程等等多個方面。這些少數民族流動商販,以前大多是當地的農牧民,原本在家鄉的務農放牧生活就不是很好,近幾年家鄉的耕地被退耕,更造成了當地農民無地可種。而國家的退耕補貼有限,不能夠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再加上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較為落后的,因此進城販賣民族特色商品就成為了他們的必然抉擇。
(二)深受教育水平低下的限制
少數民族流動商販一般受教育的水平都不高,大多數都只有小學或初中文憑。受教育水平的低下,文化語言隔膜的影響及特殊的民族觀念的影響,導致他們無法在城市里從事較高收入職業,甚至無法從事一般服務性行業,而只能選擇成本風險都較低的販賣方式來謀生。而且由于他們科學文化素質不高,法制觀念意識有很淡薄,有時就難免會出現團伙暴力抗法等過激行為了。在城管的執法過程中少數民族商販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是靠自己的勞動賺錢,這地方又不是你們的,你們沒有權管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少數民族商販法制觀念意識的淡薄。
(三)市場對民族產品強烈的需求
近年來隨著我國旅游業的逐漸興起,以及有關少數民族的宣傳出版物的傳播,其少數民族商品往往都浸染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強烈地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加之,現在人追求個性,對異文化的充滿了新奇,這也是造成民族特色商品有著較大的消費市場的原因之一。而且這個工作勞動強度低,成本也較低,又沒有太大的經營風險。因此,進城販賣民族特色商品就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
二、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一)提供良好的再就業渠道及完善社會保障措施。
針對上述情況,建議政府在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認真落實退耕還林的各項工作部署的同時,也針對當地實際的社會文化情況,為失地農民提供良好的再就業渠道,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障等社會福利措施,把失地農民所承擔的風險降低到最低。
(二)為外地少數民族商販建立固定市場
為外地少數民族商販建立固定市場,不僅能夠有效地解決市容問題,也利于集中展示我國豐富多彩的多元民族文化。考慮到還有少數民族商販無力支付固定市場的攤位租金,所以除固定市場之外,還可以考慮劃定一部分滿足條件的街區為特許地帶或規定某些特定時間段為特許時間來給小本生意的少數民族流動商販提供一個經營機會。這樣不但節省了政府管理的人力物力,照顧到城市市容整潔和交通暢通,也有利于化解民族糾紛,促進民族團結和諧。
(三)加強地方民族干部和城管干部間交流溝通
不斷增進地方民族干部和城管干部的交流溝通,并相互協調處理城管工作中一些涉及少數民族人員的社會治安糾紛案件,這樣不僅有利于化解民族糾紛,促進民族和諧,也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大城市和民族地區的友好交往及經濟協作,從而支援和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四)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宣傳教育力度
在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前提下,應著重提高少數民族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法制觀念意識。教育問題是本源問題,只有真正解決了少數民族的教育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散雜居少數民族城管工作所面臨的問題,才能真正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