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BIM技術下的裝配式橋梁工程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提升裝配式橋梁工程建設水平,論文以某工程為例,利用bim技術開發橋梁工程三維模型,將該模型與傳統二維模型的應用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實踐應用結果表明,BIM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圖紙會審效率及準確性,而且還可以為工程施工與維修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1引言
隨著科學的快速發展,開啟了建筑信息化建設發展時代,通過構建建筑模型,規劃建筑工程建設方案[1]。目前,應用比較多的技術為BIM技術,利用此項技術可以打造可視化建筑模型,使得裝配式建筑構件安裝更加專業化[2]。據統計,我國越來越多的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規劃選擇BIM技術作為核心工具,提升了工程建設水平[3-4]。筆者以某裝配式橋梁工程為例,探究BIM技術在此類工程中的應用方法,并分析應用效果。
2項目概況
某裝配式橋梁工程建立在城市交通中心,東部與會昌路連接,西部與新世紀大橋連接,沿著興國路等線路敷設,橋梁總建設長度為4.2km,作為城市快速路。其中,主路部分采用高架方式敷設,避免與其他交通道路沖突。該項目最大跨度為60m,設定的標準跨度為30m,標準寬度為25m。為了滿足城市交通需求,盡可能避免工程建設對城市交通造成影響,本項目采用預制裝配式工藝施工。其中,項目樁基數量650,預制蓋梁141座,預制墩柱315根,預制小箱梁較多,數量為820片。
3裝配式橋梁工程信息化建設方案
裝配式橋梁工程建設工藝通過構建橋梁模型,計算橋梁建設所需材料,更加精準操作施工設備完成裝配式橋梁工程施工。實際上,此類工程建設質量提升的關鍵在于工程模塊化建設,所以構建橋梁工程模型顯得尤為重要。
3.1預制構件的參數化模型
裝配式橋梁使用到的構件類型較多,需要根據工程建設需求,對各個參數做出相應調節,使得多類型構件建立速度得以提升。關于參數化模型的建立,采用拼接方式建立敲標段橋梁模型,作為項目施工管理基礎[5]。
3.2基于軟件開發的預制構件
由于項目預制構件內部結構比較雜亂,涉及的鋼筋型號較多,需要根據橋梁建設工程方案分別布設至不同位置。目前,大部分項目仍然采用人工管理方式,核算項目構件,計算相關數據信息,作為項目施工參考研究[6]。然而,這種管理方式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資源,而且還存在一定誤差。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傳統裝配式橋梁工程預制構件模式,引入BIM技術,通過創建鋼筋模型,觀察三維立體結構模型中各項指標數據及結構分布特點,獲取橋梁施工重要信息。雖然當前建立的鋼筋模型可以提高工程圖紙辨圖準確性,但是工程軟件自身的設計應用功能有限,加大了橋梁結構中樁頭螺旋箍筋模型建立難度。為了解決此問題,本研究提出軟件二次開發利用,在當前制作出的螺旋箍筋結構基礎上,利用BIM技術采取可視化處理,降低模型建立難度,從而得到二次建模結果。例如,箍筋模型的二次建模,如圖1所示。近年來,BIM技術二次軟件開發在很多項目中有所應用,大部分項目驗收結果顯示,此項技術在裝配式橋梁工程中可以降低模型開發難度。
3.3橋梁結構信息化模型
利用軟件二次開發橋梁模型,得到橋梁內部結構,通過開發各部分結構模型,從而得到完整的橋梁信息化模型,如圖2所示。本項目使用到箱梁共計14跨,主要由腹板、橫梁頂板、底板、節點板、加勁板等多個組件構成。由于箱梁內部結構比較復雜,為了提高橋梁穩定性,必須提升各個鋼板之間焊接操作精準度??紤]到現場施工可能出現誤差或者錯誤操作等情況,利用BIM技術,建立鋼箱梁可視化模型,通過計算機顯示屏觀察各個部件裝配情況,從而實現對現場施工的實時監督。
4BIM技術在裝配式橋梁工程建設中的應用
選取BIM技術為橋梁工程建設載體,構建一體化建筑施工模型,以此提高橋梁工程建設效率。
4.1工程項目圖紙會審
橋梁工程建設實施中,首先需要確定項目圖紙是否正確可行,從而保證后續施工的順利推行。因此,對項目采取審閱是工程建設的重要環節。傳統圖紙會審采用人工審核方式,通過人工識圖,修改工程圖紙。由于圖紙會審工作量較大,不僅給員工帶來了較大工作壓力,而且存在漏查等情況。為了避免此類問題的產生,利用BIM技術,設計三維立體橋梁模型,使得橋梁內部構件等相關信息更加直觀,將數據代入Midas等軟件,通過計算機自動化審核圖紙方案,得到各個結構的受力分析結果,從而快速審閱項目圖紙。例如,會審鋼結構圖紙。利用BIM技術建立三維立體化鋼結構模型,以項目施工合同中的鋼結構施工要點作為依據,分析當前設計的圖紙中各項指標及結構是否符合項目施工要求。其中,鋼結構中各個節點受力是分析的重點。利用Navisworks分析數據,按照工程標準設置誤差允許范圍,通過計算受力等參數數據,經過數據對比分析,確定圖紙施工可行性。另外,立體化模型還可以更好的展示橋梁結構,各個構件所處位置及使用量均可以顯示出來。所以,借助立體化模型可以得到各個構件數量信息,與工程構件清單進行比對,準確完成工程構件清單核對工作。
4.2可視化模型的構建
構件拼裝和預制是裝配式橋梁工程施工的核心,為了順利完成這些工作,提高操作精準度,提高了橋梁施工工藝要求。以往采用的交底作業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工程施工質量要求,需要將二維圖形轉化為三維立體圖形。由于BIM技術具有可視化功能,所以選取此項技術作為裝配式橋梁工程實施核心工具,針對工程施工流程中的控制要點和施工難點進行模擬,利用AR技術打造可視化橋梁模型,從而為現場作業提供更加清晰的橋梁結構圖。如圖3所示為基于AR技術的可視化橋梁模型。圖3中左側圖為傳統二維技術構建的橋梁模型,右側圖為AR技術打造的橋梁模型,具有可視化功能,對比兩圖特點可知,可視化橋梁模型更加清晰,可以作為此類橋梁工程施工參考依據。
4.3基于BIM的裝配式橋梁工程建設優化方案
BIM技術是一種利用計算機軟件打造可視化圖形的現代化技術,主要用于設計階段,依據工程建設需求,構建可視化模型,使得工程設計更加專業化。本文利用此項技術對場地布置進行優化,構建橋梁工程模板可視化結構模型,模擬施工工序,從而達到優化橋梁工程建設方案的目的。1)優化場地布置方案利用BIM技術可以建立三維橋梁結構,經過圖紙會審、構件清單核對等一系列審核工作的開展,確定此方案無誤后,可以通過此項技術直接輸出二維施工圖。此圖中可以顯示出施工場地各個位置需要建設的建筑信息,得到平面圖紙,該圖紙作為橋梁施工的參考依據。通過觀察圖中工程建筑布局,掌握工程場地布置整體情況,根據施工需求及時調整。2)構建橋梁預制構件模板可視化結構模型在設計模型時,為了滿足混凝土澆筑要求,以500mm為間隔距離布設龍骨,使得澆筑更加嚴密??紤]到構件模板之間存在縫隙,利用螺栓連接兩個相鄰的龍骨,從而減少模板之間縫隙。由于龍骨長期作業會因磨損發生形變,為了保證橋梁結構穩定性,利用BIM技術分析各個構件和節點的受力情況,如果發現當前龍骨穩定性較低,可以采取加裝鋼塊方式進行處理,使得結構耐受力有所提升。3)模擬橋梁工程施工工序由于橋梁工程施工較為復雜,為了盡可能降低施工安全風險,從工程施工工序層面出發,利用BIM技術模擬工序。通過觀察三維模型中當前工序設計方案的實施效果,挖掘工序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進。4)應用效果分析此次應用分析以工程圖紙會審、工程施工與維修作為指標,將該模型與傳統二維模型的應用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判斷本研究提出的工程模型在裝配式橋梁工程中應用更具優勢。統計應用結果,如表1所示。綜合對比表1中傳統橋梁工程模型和BIM技術工程模型的應用效果可知,BIM技術的應用優勢更大。
5結語
本文圍繞裝配式橋梁工程模型建立問題展開研究,選取BIM技術作為研究工具,提出可視化模型構建研究內容。本次研究借助計算機軟件構建工程模型,通過軟件二次開發,充分發揮工程模型作用。應用結果表明,BIM技術的應用支持工程工序準確模擬,有助于裝配式橋梁工程建設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亮,李利賓,束新宇,等.BIM技術在裝配式鋼-混凝土組合箱梁橋施工中的應用[J].鋼結構,2018,33(6):119-122+127.
[2]魏志松,鄭仔弟,李雪,等.基于BIM裝配式橋梁灌漿密實度檢測實驗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20,183(3):137-141.
[3]王飛鵬,吳濤,劉喜,等.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剪力墻結構研究[J].施工技術,2019,48(6):16-19.
[4]舒欣,張奕.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建筑設計與建造研究[J].建筑結構,2018,48(23):96+128-131.
[5]劉濠,洪潔茹,章夢霞,等.結合BIM與二維碼技術的裝配式建筑信息管理方法研究[J].施工技術,2020,549(2):115-119+123.
[6]陳敬武,班立杰.基于建筑信息模型促進裝配式建筑精益建造的精益管理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0):196-205.
作者:夏超 單位: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