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化下的學生管理創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創新進行研究,分析了信息化發展對高校學生管理的主要影響。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上存在著信息化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機制,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偏低等問題。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的創新對策:更新學生管理思想,樹立科學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機制,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以期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及信息化創新能力。
關鍵詞:信息化;高校;學生管理;創新
1信息化發展對高校學生管理的主要影響
1.1積極影響
1.1.1推動了高校工作載體的更新以往,高校工作載體一般為書信、報紙、廣播、電視等,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這些傳統載體已無法滿足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工作需求。信息化背景下,互聯網逐漸成為高校最主要的工作載體,網絡環境的開放性與虛擬性使學生可在網上構建一個虛擬社區。微博、QQ、微信等逐漸成為師生普遍接受和歡迎的交流形式,把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納入高校工作載體范疇是信息技術發展的要求,實現高校教育載體的多元化。高校可開設自己的微博賬號,借助微博這一全新平臺進行相關政策文件的傳達,同時也可傳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新聞。高校的官方微博不僅要突出形式的新穎性,還要積極發掘新聞信息背后所蘊藏的教育價值。
1.1.2加快了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步伐數字化校園指的是在校園中構建一個將校園網作為主要媒介,將信息化管理作為中心,將信息化服務作為依托的高效便捷的校園管理體系,能夠覆蓋學校的各個部分,包括教學樓、圖書館、食堂等,可實現教師教學、學生事務管理、高校科研等方面的信息一體化,為校內師生提供全面、及時的信息服務。要想實現學生事務的信息化管理,就必須依托智能化的電腦系統,與學生事務服務、學校行政管理等不同系統進行有效對接,使這些部門之間能夠實現數據信息的實時共享,解決以往不同部門、不同院系之間存在的信息孤島問題。信息化工作模式相較于以往上傳下達的工作模式而言,在信息傳播速度上要快得多,信息的覆蓋面也會更加廣泛,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推動了數字化校園建設目標的實現。
1.2消極影響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正朝著虛擬化、數字化的方向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同時也對信息傳播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威脅,如常見的計算機網絡病毒問題、黑客攻擊問題等。計算機網絡病毒在校園網用戶未安裝防火墻的前提下傳播速度非常快,極易導致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受到危害,同時還會造成學校網絡資源的大量消耗,直接影響高校網絡信息的安全性。
2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2.1信息化管理理念落后
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部分高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都是將管理者作為中心,沒有認識到學生在教育和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大部分管理者會采用強制性、單向灌輸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管理,這會阻礙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2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體制
高校學生管理體制涵蓋學校、學院、學生和社會等方方面面,不僅涉及平行管理的關系,也包括垂直管理的關系。很多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機構設置不夠靈活,彼此間的聯系十分固化,配合不夠默契,對整個工作系統的正常運行產生了負面影響,加大了管理難度。
2.3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偏低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由高素質的管理人員負責,但大多數管理人員在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上都比較被動,對信息化管理技術的學習不夠重視,在管理方式上的創新意識也較為匱乏。一些高校雖然進行了不同形式的信息化活動,但這些活動大都采用的是比較基礎的網絡互動形式,創新性不足,和信息化時代學生管理創新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很多管理者操作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技能也還不夠熟練。
3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的創新對策
3.1更新學生管理觀念,樹立科學的信息化管理理念
高校大學生已經成為我國信息化發展的受益主體和促進者,是QQ、微博、微信的忠實用戶,這些全新的信息交流形式已經成為其社交的主要方式。微信、支付寶也成為了高校學生優先選擇的消費支付形式,大部分學生的消費都走向了去紙幣化,網上點餐、淘寶購物、滴滴打車幾乎成為了高校學生的日常,網絡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高校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產生了極大影響。高校必須及時更新思想觀念,樹立科學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不斷創新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校園服務。
3.2建立健全高校學生信息化管理機制
以往的組織機構經常出現職責范圍相互重疊,責任分工不明確,人員安排不合理等問題,導致工作效率無法得到有效提升。而扁平化的組織機構則能有效防止這些問題的出現。高校必須加強對學生管理組織機構的改革,將傳統的組織機構轉變為扁平化的組織機構,節省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上的資金投入,給予信息化管理人才更多發揮自身才能的機會。需打造四位一體的協同服務體系,實現學校、學院、學生和社會這四大主體的協同配合,形成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大信息服務平臺,將互聯網有效融入其中,使各類信息應用服務與不同部門的協同管理有機結合,有效改善服務效率偏低的局面。高校應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外高校在學生管理信息化體制建設上的有益經驗,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改進和創新學生事務管理機制。
3.3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應培養能熟練操作各種信息技術的管理人員。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為高校管理體制的變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同時也對管理人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高校可開展多樣化的培訓活動,如信息化管理知識講座、交流論壇等,使管理人員的思想與信息化接軌。高校還應在信息化建設上給予更多政策支持,使信息化建設有足夠的硬件與軟件作為支撐,為打造高素質的學生管理專業隊伍提供堅實保障。高校應通過加強校企合作來培養創新型信息化人才,將課堂信息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結合,形成產學研一體化模式,積極開拓研究型學習基地,全方位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及信息化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閆勇.信息化時代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創新性研究———評《信息化思維下的高校學生管理》[J].中國科技論文,2020,15(05):3.
[2]李韜,張雅文,葉超飛.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創新研究[J].才智,2018,(23):35.
[3]宋向秀.信息化條件下如何創新高校學生收費管理[J].科技經濟市場,2018,(06):121-123.
[4]高娜.淺議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對策[J].時代教育,2018,(11):126.
[5]余騰飛.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創新探究[J].納稅,2018,(22):138.
[6]張耀宇,趙麗萍.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創新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7,(03):83-84.
[7]張國磊,夏鑫.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創新大學生管理模式探索[J].國內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動態,2016,(09):16.
[8]肖亞麟.基于大數據環境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創新與發展研究[J].數碼世界,2020,174(04):77-78.77
作者:王洪偉 單位:吉林建筑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