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創業管理心理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標導向理論、需要層次論、公平理論、挫折理論以及強化理論等管理心理學理論對于大學生創業質量的提升具有策略性的指導價值,基于幾種理論的觀念分析、思想介紹分別從五個方面提出了大學生創業質量提升的策略,即明確創業目標,發揮目標對創業行為的激勵功能;滿足創業者可持續的創業需求,激發創業團隊整體價值的自我實現;優化創業內外環境,為創業團隊打造相對公平的發展環境;發展創業者積極心理要素,提升創業者抗挫心理能力;建立創業質量監管機制,為創業者提供可持續的過程性激勵。
關鍵詞:創業目標;創業需求;創業環境;創業心理素質;創業質量監管機制
一、明確創業目標,發揮目標對創業行為的激勵功能
大學生的創業行為是否有著明確的目的影響創業質量的水平。心理學研究表明,目標的確定對于提高行動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企業管理中人們的經濟行為是有目的的計劃行為。大學生的創業行為應當具有明確的目標,而創業過程中的任何現實選擇和問題考量都以此“目標”為評估標準,創業主體的一切行動也都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大學生創業目標可能有不同的層面取向,例如追求物質產量、產品質量,或者追求創業中的精神理想、技術水平、文化特點等;也可能以大學生自身的綜合需要得到滿足和實現的不同級別為目標取向。但是無論是何種層次的目標,也無論是何種價值取向的定位,將目標明確下來是優先考慮的問題。組織行為學指出,目標是一種強有力的刺激,它最直接的價值在于對人的動機的誘發,以此明確人們的行動方向。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切忌目標模糊不清,創業參與者工作目的模糊不清,這樣勢必會在實際的創業行動中表現出無所適從的局面,而作為創業領導者或是組織者的大學生,更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創業為了什么”,并如何將這一目標滲透到員工的精神世界,以此目的激發創業團隊的工作欲求,實現創業目標的激勵效果。那么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如何有效發揮目標的激勵價值呢?是不是創業目標難度越大激勵效果越好?其實不然。管理心理學認為,有效的方法就是交替靈活可持續地運用目標導向行為和目標行為。目標導向行為與目標行為有著不同的含義和價值,前者是指為了達到目標所表現的行為,后者是指直接滿足需要的行為。例如通過創業獲取更多物質財富這是目標行為,準備軟硬件展開創業努力這是目標導向行為。而在實際的目標實現過程中,并非是目標越高,難度越大,激勵效果越好。管理心理學理論警示,人們的行為如果長期處于目標導向之下,會覺得目標“可望不可及”而影響工作積極性,當創業參與者發現創業管理者或是組織者所設定的目標經過幾番努力都較難實現的時候,他們會覺得力不從心。反之亦然,如果人們只從事目標行為恰恰目標不具備挑戰性,這會使得目標由于缺乏挑戰性而導致其激勵效果降低。那么在實際的創業目標建設過程中如何做才能恰到好處也恰如其分地發揮目標的導向與激勵作用呢?目標導向理論更主張循環交替使用目標導向行為和目標行為,即“大目標,小步子”的辦法,以此提高創業團隊對更高目標的訴求,提升其創業參與的積極性。而一旦某一層級目標的達成能力增強,創業者就要向團隊提供有利于更高目標實現的條件支撐,激勵團隊追求更高目標的實現。目標導向理論同時指出,在目標的層層確立過程中,最好不是直接的上級命令下級執行的形式,而是自然而然的激發參與者的積極性,引導其自發參與到目標設定當中,以便堅定其實現目標的決心。
二、滿足創業者可持續的創業需求,激發創業團隊整體價值的自我實現
馬斯洛指出,人類需要是多種多樣的,但總體可以分為五大方面,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將人的需要理解一體化的整體結構,即各種需要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是在這個整體之中,人的需要是有著優先發展的等級的,而且在第一級需要得到優先滿足后才能更好地實現高一級需要,最終實現最高級需要。需要理論給予大學生創業的策略啟示在于只有滿足創業者可持續的創業需求,同時提供各種條件激發創業團隊的自我實現需要才能有效提高創業質量,達到預先設定的創業目標。那么,在實際的創業過程中,如何結合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展開具體的策略實施,以提升大學生創業質量呢?我們以為,以下五個基本方面需要得到重視。第一,消除創業者創業資金的后顧之憂,能夠為創業隊伍提供生活所需求的物質供應。馬斯洛認為,生理需要是人類生存的必然需要,如果創業過程中人們的基本生理需要得不到滿足,那么更高一層次的創業動機和成就需要得不到確立,人們更關注的是“溫飽”或是“物質追求”,勢必使得創業質量難以得到較好保證。第二,建立安全有效的創業管理機構,為創業團隊營造安全的創業心理環境。安全需要得以實現需要建立秩序環境,監控可控制的外在環境,營建組織文化,并且能夠使創業團體相信其身心處于安全的創業環境中。第三,創設和諧的人際環境,幫助創業團隊里的成員建立基于創業組織的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馬斯洛指出個體在生活中需要得到他人的情誼支持,而在實際的創業過程中也是如此,創業者和自己的創業團隊不僅是一個有著明確目標的工作團隊,更是一個有著共同組織文化和情感訴求的精神共同體,而后者對于提升創業質量往往具有更為持續的推動力。第四,尊重每位成員的個性,信賴其創業智慧,給予每一位工作者充分的信任和發展機會。馬斯洛需要理論指明每個人都有著被尊重的需要,這里包括自身對成就的欲求和工作實力的渴望,也包括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賞識。這就需要學校、社會或是企業對大學生創業給予態度上的認可,同時大學生作為創業者對創業團隊每個成員的思想結晶或是智慧付出給予最大限度的肯定和信任。第五,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激發創業團隊的自我實現愿望。馬斯洛指出自我實現并非易事。只有充分做出努力和系列準備后才有機會實現這一需求。大學生創業團隊可以通過努力使團隊整體價值得以實現。我們以為,這些努力包括了為每個成員提供有的放矢的能力培訓,創設適宜團隊價值激發與實現的團隊文化等。
三、優化創業內外環境,為創業團隊打造相對公平的發展環境
影響大學生創業質量與結果的因素中創業環境具有重要影響力。尤其是政府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法規,整個社會宏觀的經濟文化條件,大學生創業資金的支持等方面是否合乎大學生創業的需求將直接影響創業質量。鑒于此,綜合監管影響大學生創業質量的市場條件,優化競爭環境是促進大學生創業質量提升的重要策略之一。我們以為,管理心理學中的公平理論對于優化創業環境的具體行動具有理論指導價值。公平理論是美國行為科學家亞當斯提出的一種激勵理論。其實質是一種社會比較理論,即在社會比較中探討個體貢獻與其所獲得報酬之間的平衡性問題,該理論更關注報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對職工生產積極性的影響。公平理論給予大學生創業實效的指導作用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方面,通過比較獲得的公平感有利于創業質量的提升,反之如果在比較過程中獲得不公平感則會激發出創業團隊消極情緒進而影響工作積極性?;诖?,為大學生創業所提供的環境條件應該充分考慮到大學生這一群體的付出和投入,對照此提供必要的資金或政策支持,充分考慮到大學生在創業付出和收獲之間的平衡性,幫助其獲取公平感。目前看來,我國在創業政策確立方面存在過于宏觀,缺乏可操作的問題,一些政策之間存在交叉或是沖突現象,這對大學生的創業信心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在針對大學生的創業制度或是政策安排方面應該考慮到這一群體的特殊需求以及創業付出的特色,有的放矢提供相對公正的制度支持,以此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另一方面,相對公平的組織內部關系有利于建立積極的激勵體制,進而促進大學生創業質量的提升。公平理論揭示的現實結果是個體在與他人的比較中評估自己的價值,權衡自己的利益,在競爭氛圍下的人際建設里,如果每個人認為自己得到了相對公正的待遇,就會采取積極進取的創業態度,而如果相反,即團隊成員認為自己并沒有獲得付出與收獲之間的平衡感,反而體驗到了不公平感,這將使得內部人際關系緊張,競爭的公正度被降低,進而影響到創業質量。與此同時,如果創業者在組織團隊人際建設過程中,對個別成員的態度和方式是否客觀公正也將影響到與這一員工相關的其他成員,進而影響整個組織的人際建設實效,使得創業質量間接受到影響??傊?,公平理論所警示的報酬是否符合付出者的內心平衡或是否引起其公平感,這將直接影響其進一步的工作投入度,如果創業團隊成員認為所得不足,他們會降低自己的工作積極性和投入度以重新獲得平衡?;诖?,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管理和激勵應當充分考慮到團隊成員對公平感的內在需要和滿足。
四、發展創業者積極心理要素,提升創業者抗挫心理能力
大學生創業并不是一件小事,更不是一件易事。在創業過程中大學生面臨的困難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了創業資金的籌備、創業項目的選擇、創業團隊的建設、創業效果的監控還有創業環境的適應等等,如果創業者不具備優良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創業品質,那么不但創業目標難以達成,創業者的身心也有可能面臨著危機狀況。鑒于此,關注并健全大學生創業者心理保護機制,提高和培養大學生創業者的積極心理品質勢在必行。那么如何預防創業者的挫敗心理,培育積極有力的心理品質以實現創業者的創業訴求呢?心理學研究表明,個人行為總是從一定動機出發欲求達到一定目標,而一旦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環境或條件上的阻礙與干擾而使得目標無法實現,個體就會產生一種挫折心理。而一般人在面臨挫折的時候往往產生不同的表現,第一種表現就是盡力克服干擾,力求目標的自我達成;第二種就是干擾雖難以克服,個體可以嘗試改變目標,調整努力方向;第三種是受到干擾的影響進而產生緊張的情緒反映,即挫折感。挫折感的產生對于大學生的身心影響是顯著的,進而間接影響到大學生創業質量。管理心理學中的挫折理論研究挫折產生的消極影響和不良危害,目的是將不利于創業目標實現的消極因素或是不良影響降低,對于潛在危害防微杜漸,以此調動創業團隊整體積極的創業行動。大學生創業者的積極心理品質得以建立,創業的健康心理機制得以健全的重要前提在于創業者與創業團隊能夠形成正確的挫折觀,這是挫折理論對于企業管理、大學生創業管理的基本啟示。正確的挫折觀包含了大學生對于挫折性質、挫折產生的原因、挫折產生后的正確反映的客觀認識和理解。如果挫折觀本身出現偏頗或是問題勢必影響到大學生創業質量同時影響其身心和諧發展。那么如何確立正確的挫折觀,怎樣提升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的抗挫心理能力呢?結合挫折理論信息,對這一問題的解答可以從三個方面展開。第一,重新考量創業目標水準,監管和考察創業目標與創業者實際創業條件、創業機會、創業市場環境的適切性。挫折理論指出如果創業者所確定創業目標過高,實現目標的能力需求與創業者自身的能力水平相差較遠,個體體驗挫折感的可能性就加大。第二,將實現創業目標的諸多因素控制在可控范圍內。影響創業目標實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創業者的身心素質,創業能力和品質,也包括創業的政治、文化環境,這些因素越是在創業者的了解和可控范圍內,在面臨創業挫折時更容易調整目標行為,克服挫折情緒,反之不然。第三,挖掘和發展創業者積極心理要素,促進創業者抗挫能力的提高。與挫折感受性、抗挫能力高低密切相關的心理品質包括適度的自尊心、必要的自信心、樂觀的態度、恰當的成就需要、堅強的耐挫力和正確的認知等,這些因素的合理化建設和發展對于大學生克服創業挫折感,形成較好的創業心理保護機制都有重要意義。
五、建立創業質量監管機制,為創業者提供可持續的過程性激勵
大學生創業質量高低,結果好壞受制于很多現實因素,有一些影響因素是預期的有一些可能是非預期的,因此有必要厘清哪些因素促進大學生創業質量提高,哪些因素阻礙大學生創業質量的提升,進而加強正向或是促進因素的建設,減少或是嚴格控制阻礙因素的不良影響。這也是管理心理學中強化理論的基本理論應用。強化的含義是指對某種行為給予肯定、鼓勵乃至獎勵或者否定、處罰,目的在于鞏固或者削弱相應行為。應用到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可以表現為對積極有效的創業行為給予肯定和獎勵,對于相反或是不利于創業質量的創業行為給予否定或是懲罰,以此增加積極行為,降低消極或是反向行為的發生次數。那么,在實際操作中,如何有效運用強化理論提升大學生創業質量呢?我們以為,建立創業質量監管機制,以過程性評價作為考核和激勵大學生創業質量的中介是較佳策略。具體需要圍繞以下思路展開。首先,引入多種強化因素作為創業質量監管的指標要素,多方面考察大學生實際創業成效。強化理論指出強化要素多種多樣,既有物質層面的,也有情感層面的,因此創業者需要了解創業團隊成員不同的需要,以此確定以何種強化要素完成強化的激勵與控制作用。其次,引入可持續的過程性激勵措施,對大學生創業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和整改。過程性激勵是以過程性評價為手段的激勵措施,目的是通過對創業者創業行為結果的及時反饋實現對現有問題的及時分析、完善。而過程性激勵所運用的信息反饋行為更利于強化應用效果。再次,及時監管獎勵與懲罰的強化效用和適切性。獎勵在企業管理中是作為正強化加以應用的,懲罰則是作為負強化加以應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不同的行為當采取不同的強化方式,其中會大量運用到正負強化,但是如果正負強化在應用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制度與文化監管,則可能會適得其反,達不到強化的目的。因此,我們以為,使用正強化時應監管其使用時的精神氛圍,獎勵對象的絕對優先性,獎勵內容的針對性和獎勵時間的有效性等。而在使用負強化時應充分考量懲罰方式的多樣性、內容的靈活性、程度的適當性等。最后,拓延創業質量監管主體,發揮不同利益群體的強化效力。大學生創業質量監管主體應當包括所有與創業質量有關聯,或者會受到創業質量水平影響的利益群體,其中包括了創業者、創業團隊、消費者、給予創業者資金支持的相關企業、提供必要制度和政策保障的政府與社會相關機構等,這些監管主體們形成監管共同體,以不同的評估視角和利益訴求監督創業者的創業行動和創業質量,進而強化其積極有效的創業行動,遏制或是減少其消極懈怠的創業行為,進而提高創業質量。
參考文獻:
[1]董青春,董志霞.大學生創業基礎[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
[2]韓力爭.大學生創業動機水平調查與思考[J].江蘇高教,2005(2).
[3]李洪波,牛昕.創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動機的影響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5).
[4]高云海,劉華.大學教育新理念及其踐行路徑[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8(5).
作者:顏廷麗 單位:通化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