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旅游信息化如火如荼發展的當代,旅游管理人才應掌握基本的旅游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力。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目的在于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旅游信息化知識素養和應用能力,雖然目前該課程在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但相信通過不斷的改革和完善,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會使高校培養的旅游管理人才更符合旅游市場需求。
關鍵詞:應用導向;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改革
1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概況
旅游管理信息系統是以人為主導的人機結合的信息系統,該系統利用計算機軟硬件設備及信息通信技術等,通過對旅游信息和數據資源的采集、加工、存儲、傳遞等,在提高旅游企業工作效率的同時,也為旅游企業提供決策和發展支持。[2]
1.1課程定位
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是管理學、信息系統與旅游產業相互交叉融合的一門課程,是旅游管理相關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程,著重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旅游管理信息系統的實踐應用能力。該課程涉及旅游產業的各行各業,主要包括:酒店管理信息系統、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統、旅游地管理信息系統、旅游電子商務系統、旅游電子政務系統等,是一門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旅游產業結合十分緊密的產學結合的應用型課程。因此,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必須適應旅游企業的人才需求,該課程的課程標準也必須依據旅游企業和旅游市場的實際需求制定。
1.2培養目標
通過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悉并掌握旅游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體系結構、業務流程和操作方法,并具備旅游企業相關管理信息系統的實際操作本領、維護和開發技能,為今后從事旅游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相關工作積累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3]
2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課程設置不科學
2.1.1課程安排不當
通過對國內大多數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的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查發現,不少高校把本應作為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先導課程的計算機基礎、管理學、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課程安排在與該課程同期甚至之后講授,導致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學生缺乏對相關基礎知識的認識和了解,不僅影響了該課程的教學進度,也嚴重影響了課程的教學效果。
2.1.2課時設置不當
目前,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必修課,大多數高校為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設置了48個課時或68個課時,其中包括了理論課時和實訓課時,且理論課時普遍多于實訓課時。韶關學院最新的2018年人才培養方案為該課程設置了48個課時,其中包括32個理論課時,16個實訓課時,作為一門應用型課程,這種課時構成明顯是不合理的。
2.2教學內容不完善
2.2.1教材內容不完善
目前各高校選用的主流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統教材主要有以下幾個版本,即:陸均良等編寫的版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查良松等編寫的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宮小全等編寫的版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等,這些教材的內容大同小異,主要區別在于教材在信息理論和系統應用兩者中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這些教材不僅內容較為陳舊,而且沒有一本真正做到了將旅游管理知識、信息系統理論和旅游行業軟件應用進行有效的結合,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地融會貫通。
2.2.2實訓素材不健全
目前主流的教材中,只有宮小全等編寫的版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等極少數幾個版本配套了旅游管理信息信息系統的實訓素材,以宮小全等編寫的版本為例,該版教材在附錄部分配套了一個8個課時的實訓素材,實訓內容為利用ACCESS軟件設計制作一款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統。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從其他各版本教材中及利用互聯網進行搜索,難以發現更多更好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實訓素材。
2.3教學條件不齊全
2.3.1課程師資較缺乏
旅游管理信息系統作為一門較前沿的課程,對任課教師有著較高的要求,任課教師不僅要有旅游管理專業知識,還要具備管理學、信息技術及旅游企業軟件應用等知識和技能。因此,該課程任課教師“拉郎配”現象顯著,即要么讓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承擔該門課程,要么請計算機專業的教師承擔該門課程。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上該門課程只側重講旅游管理系統基礎理論而少講或不講系統設計與應用知識,內容較基礎且缺少實踐應用;計算機專業的教師上該門課程只側重講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應用知識而少講或不講基礎理論,內容難度較大且不符合實際需要。
2.3.2實訓軟件不匹配
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實訓環節需要依托安裝有相關軟件的實訓機房,該課程實訓環節大都會進行酒店管理信息系統、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統等的操作訓練,多數高校的實訓軟件都是從網絡上下載的免費的結構較為簡單的軟件,如頂尖酒店管理軟件、金天鵝酒店管理軟件、E8旅行社管理軟件和維克旅行社管理軟件等。這些軟件只能滿足對酒店和旅行社較為簡單的實訓操作需要,且與當前旅游企業實際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統不一致,這就導致學生的實訓變成了“假把式”,無法真正掌握當前旅游企業使用的主流管理信息系統的操作技能。
2.4考核機制不合理
2.4.1重結果輕過程
高校大多數課程采用的是結果性考核方式,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期末考核大多也采取的是考試方式,也有采取課程小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的。不管采取以上哪種方式,對該課程學習效果的檢測大部分都局限在結果性的考核,作為一門應用型課程,這種只側重結果的課程考核方式顯然是不可取的,應用技能的學習需要依靠平時課程中的一點一滴的積累,只進行結果考核,學生容易產生“臨時抱佛腳”僥幸心理或者“破罐子破摔”的抵觸情緒。
2.4.2重理論輕實踐
多數高校對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期末考核內容主要是課程的理論知識,如旅游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業務流程及系統開發的原則和方法等。而沒有對學習課程后,學生應掌握的實踐技能,如旅游數據和信息的收集與分析、酒店/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統的操作技能等進行考核。由于實踐技能期末不考核,學生往往不把實訓課程當回事,于是實訓課程中,利用實訓電腦玩游戲、看電影等現象就較為普遍。
3應用導向下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改革措施
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主要在酒店、旅行社和景區等旅游企業就業,由于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普遍存在重理論而輕實踐、重基礎技能訓練而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導致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層次普遍偏低。因此,應對旅游管理專業開設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等應用型課程進行課程改革。針對上文所指出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下面針對性地提出以下四點課程改革措施。
3.1調整課程設置
3.1.1科學安排課程
基于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需要計算機基礎、管理學、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課程的理論知識基礎,這些課程應作為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先導課程,先于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安排進行講授。有了這些先導課程的知識基礎,便于學生對旅游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業務流程等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建議將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安排在第5學期或第6學期,且應先于學生專業見習前安排。
3.1.2合理設置課時
旅游管理信息系統作為一門應用型課程,應在課時安排方面加大實訓課時比重,改變目前理論課時遠大于實訓課時的不當安排。由于學生有了前述先導課程的基礎,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礎理論知識不用再花太多課時進行講授,理論課時主要需要安排在對旅游管理信息系統的體系結構、業務流程等知識的講授上,這些知識可以結合具體軟件在實訓操作時進行講授,以便于學生對這些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由此可見,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課時設置應該是實訓課時多于理論課時。
3.2完善教學內容
3.2.1整合教材內容
市面上旅游管理信息系統的教材要么過于陳舊,要么內容不夠完善,因此,單獨借助其中任何一本教材是無法系統完成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這就需要任課教師根據自身對課程的理解、相關教科研成果和對行業的認知等進行旅游信息系統課程主流教材的內容整合,以彌補單一教材的缺陷。有條件的高校,可以組織旅游管理專業、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并聯合旅游企業信息系統的運行維護人員等進行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材的開發。[4]
3.2.2編寫實訓素材
由于目前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配套的實訓素材十分稀缺且不一定符合各院校開展該課程實訓教學的實際需要,因此,該課程的科任教師應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實訓課程的需要,在已有實訓素材的基礎上,和本校旅游專業的實習單位合作編寫與旅游企業實際業務需求一致的、符合實訓教學需要的校本實訓素材。
3.3健全教學條件
3.3.1多途徑補師資
針對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師資不足的問題,可以采取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兩種途徑解決。內部培養方面,可以在現有師資的基礎上,選派教師參加課程進修及到旅游企業實地考察學習,培養出可以較好勝任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師資;外部引進方面,又可以分為直接引進和間接引進,直接引進指的是從校外招聘符合課程師資需求的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間接引進指的是從旅游企業或者社會機構聘請符合課程需求的專業人士作為兼職教師。
3.3.2多渠道用軟件
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實訓軟件陳舊且與旅游企業所選用的主流軟件不匹配問題,可以從兩種渠道進行解決,即高校自行采購軟件或借用旅游企業在用的軟件。高校自行采購軟件方面,高校應在進行充分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訓機房硬件條件和經費等實際情況,完成符合需求的實訓軟件的采購;借用旅游企業在用的軟件指的是,高校可以與實習基地等有合作關系的旅游企業進行合作,將實訓課程“搬到”企業真實的工作場景中,利用企業實際在用的軟件完成實訓內容。
3.4優化考核機制
3.4.1注重過程考核
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作為一門應用型課程,無論從教學效果還是從便于課堂把控出發,都應注重過程考核。通過給過程考核賦予一定比例的分值,分值建議占學生課程總評成績的20%,要求學生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課內實訓和課后實訓報告,才能獲得對應的過程考核分值。這樣一來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做或遲做練習、不做實訓或不完成實訓報告等問題就可以得到較好地控制。注重過程考核不僅可以使課程的整個教與學基本同步,且可以有效解決學生用“突擊性學習”就可以輕易通過課程考核的問題。
3.4.2強化實踐考核
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培養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掌握旅游管理信息系統的實際操作本領、維護和開發技能。課程的在考核方面就應該強化對實踐技能的考核,給予實踐考核一定比例的分值,分值建議占學生課程總評成績的30%,且實踐考核部分單獨設置一個及格分值,實踐考核部分不及格,過程考核和理論考核兩部分哪怕得滿分,該門課程都不算及格。實踐考核可以安排在期末和理論考核同時進行,也可以在平時的實訓課程中進行隨堂考核。這樣一來就大大強化了實踐考核的地位,增強了學生對實踐技能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總結
在旅游信息化如火如荼發展的當代,旅游管理人才應掌握基本的旅游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力。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目的在于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旅游信息化知識素養和應用能力,雖然目前該課程在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但相信通過不斷的改革和完善,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會使高校培養的旅游管理人才更符合旅游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李盼.旅游信息化背景下旅游管理信息系統的課程改革探索[J].凱里學院學報,2018,36(02):121-124.
[2]陸均良,沈華玉.旅游管理信息系統[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14
[3]劉海軍,崔東.以應用型為導向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改革探究[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1(02):92-94
作者:劉偉欽 單位:韶關學院韶州師范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