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實用性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國際貿易數量與日俱增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和企業對國際貿易人才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國貿專業學生不僅僅要學會專業知識,更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就給民辦本科院校的國貿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民辦本科院校在培養國際貿易專業實用性人才過程中呈現出的問題,研究了實用性人才培養應該遵循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對民辦本科院校培養國際貿易實用性人才的對策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民辦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實用性
一、民辦本科院校在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上的問題分析
1.不重視實踐教學的開展。高校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普遍存在著過分地重視理論教導的傾向,學生在校期間只重視考試成績。應試教育理念在國際貿易專業的深入只會讓大學生失去培養自身創造力和綜合能力的機會。在對本省所在的民辦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后顯示,以實用性為目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環節和技能培訓卻相對薄弱。多媒體教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幫助教師實務展示的作用,但是這也僅僅是教師單方面向學生傳輸知識的過程,學生依然得不到親自動手實踐的機會。當今世界處于后危機時代,外貿企業在用人上存在著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傾向,加上出于保護商業秘密的動機,他們很少有愿意為大學生提供實習基地的,僅憑教師個人的社會關系為所有國貿專業學生都找到實習單位是不現實的。2.實踐教學課時較少。實踐教學是實現實用性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和適應社會能力的重要途徑。如果學校實踐教學課時很少,學生還很難通過自己的能力參加到社會實踐之中去,那么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但是民辦本科院校卻安排了大量的公共課和專業理論課的學習,這本是無可厚非之事,但是大多數學校卻沒有開設與理論課學習相對應的獨立實訓課程環節,在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學大綱中,筆者發現很大一部分學校都沒有將實訓課程的開設列入其中,學生在經過理論課的學習之后完全不能適應社會工作對他們提出的要求。3.學生語言能力培養體系不完善。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將來的工作屬性對其語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般的民辦本科院校都會要求學生在畢業之前通過四級或者六級考試。但是應用型大學本科生的學習基礎比較差,通過英語等級考試的難度較大。另外,學校在教導國貿專業學生英語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其專業的特殊性和專業性,沒有讓學生意識到英語應用能力的重要性。一些民辦本科院校為了當地區域經濟發展和學生將來工作實際需要,開設了一些小語種課程,但是收到語言環境、學習時間和師資力量的影響,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依然比較匱乏。4.實踐教學師資力量不足。當前民辦本科院校在評價教師的工作績效時還從其上課課時、教學效果、科學研究成果幾方面來衡量,對教師實踐教學開展狀況的評價則缺少具體可實施的標準和要求,長此以往導致教師根本就不重視實踐教學的開展,也缺乏積極主動進行實踐教學創新的意識。
二、民辦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實用性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
1.在充分分析市場需求的基礎上確立人才的培養目標。很多民辦本科院校當初設立國際貿易專業是出于兩點考慮:第一,應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經濟一體化時代背景的要求,二是國際貿易專業本身屬于優勢學科,在促進學生就業上具有比較大的優勢。國際貿易專業天然地帶有著涉外特點,所以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上應該充分地體現出這一點:國際貿易專業學生首先應該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現代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貿易專業基礎知識,在熟悉同行的國際貿易慣例的基礎上掌握國外對外經濟貿易法規、國外地區經濟發展現實狀況,最終形成較強的外貿實踐能力和開拓創新精神,民辦本科院校應該致力于培養具有一定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駕馭市場能力的專業人才。2.適當地開展雙語教學。雙語教學在國際貿易專業中主要是指教師在講解專業課的過程中使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讓學生在學習專業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外語能力,達到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在國際貿易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口語交易的流暢性和準確性直接決定了國際貿易活動是否能夠順利地開展,因此外語教學的效果直接體現著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優劣。雙語教學則能夠在固化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外語交際能力,達到一箭雙雕、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將專業和英語的學習有機結合在了一起。因此民辦本科院校應該積極地為學生創設外語學習的環境,使得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滿足社會和市場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讓學生在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的過程中能夠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雙語教學還能夠提升學生搜尋外國文獻的能力,讓學生能夠自主地了解到國際貿易發展的動態,最終成為既了解國際貿易知識又具有良好外語能力的復合型人才。3.將課內外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國際貿易專業的實踐教學可以劃分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兩個部分。其中,校內實踐主要借助于國際貿易實務模擬軟件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真實的業務操作環境,初步了解到出口企業牽涉到的業務程序;校外實踐則是指學生到外貿企業和離境口岸參與實習和實踐,得到集中學習的機會。筆者所在學校最近三年來都安排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到省內的外貿企業中參加實踐,學生在此過程中受益匪淺,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擴寬學生的視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民辦本科院校還可以安排學生到具有離境口岸的城市去有計劃、針對性地參與社會實踐,讓學生能夠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到外貿業務程序,掌握基本工作技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學生在實習單位表現良好的話,他們可能獲得畢業后直接簽約實習外貿企業的機會,也能成功地解決就業問題。
三、民辦本科學校提升實用性人才培養效果的對策
通過前文的分析,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了如下提升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實用性的對策和建議:1.借鑒國外應用型大學辦學經驗。國際貿易專業在國外被稱為國際商務和國際管理專業,部分國家也將之稱為全球管理專業。國外本科院校注重學生文化特質的培養和國家貿易實務能力的提升。比如說馬歇爾國際商學院就將培養學生的跨文化分析能力作為全球管理專業的根本教育目標;沃頓商學院則要求其國際商務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地方工作;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則將國際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描述為: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外國語能力、能夠順利地進行文化交流、具備豐富的國外個人經歷。西方發達國家應用性技術大學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目標定位可以為我國民辦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改革和轉型提供經驗指導。德國應用型大學認為自身的辦學理念應該定位在職業實踐上,而不是定位在理論教育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理論知識教學和充分的職業訓練,使得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勝任在某一個具體領域的相關職業活動要求。應用型大學應該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建立校企一體的辦學模式,注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建設高素質復合型的師資隊伍。我校在教學制度改革中就吸取了上述經驗,重新進行了教學定位和教學目標改革,使得自身的教學宗旨和教學目標有效地區分于普通本科院校,明確的教學定位使得學生在畢業之后的就業方向和就業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學生也獲得了實踐能力的大幅度提高。2.確立明確的國貿專業實用性人才培養目標。在現代服務業不斷發展和創新的背景下,國際貿易專業要培養學生客觀辯證的看待事物方法、國際貿易基礎理論知識、了解現代國際貿易發展的歷程、熟悉當前通行的國際貿易準則和管理。與此同時,國際貿易專業學生還要能夠準確地分析經濟發展態勢,在畢業之后能夠勝任外貿企業工作要求,在實際國際貿易業務、宣傳和管理工作中發揮自己的才能,使得自身成為高素質、復合型實用人才。所以國貿專業學生應該具備在一線工作崗位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參與國際化工作必備的外語應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工作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為今后的創業就業做好準備。3.構建國際貿易專業實用型教學體系。國際貿易專業實用型教學新體系應該將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受到民辦本科院校辦學宗旨的影響,學校應該在理論課教導的時候應該突出基礎性、實踐性和現代性的特點。學生只有在掌握了國際貿易基本理論、基礎知識之后,才能對國際貿易歷史發展經驗有充分的了解,也才能把握國際貿易專業處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礎上,國際貿易專業學生才能完成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索欲望才能調動和激發出來。舉例來說,我校在每年都將機械制造專業、市場營銷專業、會計專業的學生送到當地的企業之中去學習,很多學生都在畢業之前獲得了實踐的經驗,對專業知識有了更好的把握。一些在實習期間表現良好的學生在畢業之后直接和企業簽訂了就業合同,此外,學校還要注重產學研合作平臺的構建,充分發揮學校和社會兩種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的作用,為學生提供國際貿易業務實習和實訓的服務,借此突出民辦本科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在教學定位上的區別,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逐漸將頂崗實習教學模式穩定下來。4.加強對民辦本科院校學生的經費和資金支持。民辦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要培養實用性人才,需要建設實驗室、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構筑實訓基地,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經費和資金的支持。現階段民辦本科院校在獲得國家資金支持和經費支持上的能力還比較差,地方政府在資金支持和撥付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普通本科院校,筆者認為這種現狀需要及時得到解決。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在當前經濟發展和教育形勢中所占據的位置已經越來越重,教育部門和教育機構應該意識到實用型人才的重要意義。為民辦本科學校建設實驗室、更新教學設施提供良好的條件。5.建立校企合作教育機制、進行實踐性教師隊伍。民辦本科院校應該認真分析社會用人需求和外貿企業對人才的素質要求,突出實踐環節教學。為此,學校應該和企業之間建立常態合作機制,構建合理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前文所述,外貿企業對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具有較強的需求,他們需要熟知外貿業務常識和電子商務基本知識,校企之間建立緊密的合作的關系,學校和企業可以建立互利共贏的關系。另外,民辦本科院校應該注重實踐性教師隊伍的培養。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師,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也要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可以將現有的青年教師分批到企業掛職學習,還可以聘請外貿企業有實踐經驗的優秀人才到學院做兼職教師。這樣,既充實了教師隊伍,也給實踐教學帶來益處。同時,國際貿易專業要突出實踐教學的地位,首先要提高對實踐教師的重視。建立和完善對實踐教學的考核辦法,制定考核標準,積極鼓勵創新和改革,與教師崗位職責掛鉤,提高實驗室、實訓教師的地位和待遇,重視實習單位和學生的意見和評價。
參考文獻:
[1]永安.校地互動:地方高校科學發展的新思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1(2):32-34.
[2]李志剛.外貿轉型期國際經貿專業人才需求特征及對策[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0(10):124-125.
[3]張琦生.應用型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人才,2011(14):42-43.
[4]張英.論國際貿易職業型人才培養的改革取向[J].教育科學,2012(4):28-29.
[5]莊羽.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雙語教學探討[J].新鄉學院學報,2011(25):3.
[6]呂西萍.美國國際貿易人才培養的創新理念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高教論壇,2010,(2):13-15.
作者:沈雯雯 單位:無錫太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