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觀賞魚國際貿易發展現狀和前景展望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主要消費市場分析
(一)美國
1、進口貿易現狀在當下觀賞魚市場的橫向比較之下,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觀賞魚市場。約有10%的人飼養觀賞魚,人數約達1000萬人,其中又有40%的水族愛好者擁有數個水族箱。如今,飼養熱帶觀賞魚已成為美國寵物產業中的第二大產業。在1993年到2000年這段時間,根據FAO給出的美國平均進口額數量已經達到了6923.3萬美元,占世界平均總金額比例的24.13%,高居世界各國同時間段內平均進口貿易額榜首。美國觀賞魚進口市場中,亞洲大約占進口貿易額的90%,而南美洲約占10%,主要供應國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巴西及菲律賓。主要進口的觀賞魚種類是淡水魚種,像孔雀魚、霓虹燈占了進口貿易數量的40%,這跟大部分美國人都熱衷于觀賞淡水魚有很大的關系。政府為了鼓勵觀賞魚中淡水魚種的引入對進口淡水觀賞魚不征收關稅,而海水魚卻要征收15%的關稅,這有效的刺激了淡水觀賞魚向美國國內的流入。
2、出口貿易現狀據FAO給出的數據,美國在1993—2000年間的平均出口額已達1458.9萬美元,占世界平均總出口額的8.16%,僅次于新加坡。由此可見,美國既是觀賞魚進口大國,也是重要的出口大國。美國觀賞魚養殖產業大規模的培育品種優良的野生捕獲品種,并將其出口至歐洲的部分國家和日本。美國觀賞魚的主要出口方向是加拿大和日本,都分別占總體出口貿易額的28%,其余一次為墨西哥及中國香港等。同時,美國利用自己的經濟優勢、市場優勢,地理優勢,從亞洲和南美洲國家進口觀賞魚在出口到其他國家。利用亞洲和南美洲國家廉價的勞動力和豐富的資源,利用自己的市場地位,賺取期間的貿易差價。
3、比較優勢作為歷年觀賞魚貿易進口額最高的國家,美國依然在試圖發展和完善自己的觀賞魚產業。無論是從關稅控制調整上,還是努力打開國內市場上,這種內外呼應的貿易方式,刺激著美國觀賞魚市場去活動。除了政府的支持外,經濟優勢又是另一方面。由于美國是發達國家,并在世界經濟中占有十分強勢的位置,人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自然會隨著經濟發展的提高而提高,進而影響到人們對生活質量的需求。正是因為這種需求,越來越多的美國家庭開始向觀賞魚市場投入資金,建立自己的水族箱,奠定了美國龐大的觀賞魚貿易需求市場的基礎。同時,美國兩面靠海,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海水資源十分豐富,這也造就了美國有條件在觀賞魚市場中競爭。所以,美國能夠成為觀賞魚國際貿易市場的領頭羊之一的結果一定是必然的。
(二)日本
1、進口貿易狀況日本是世界觀賞魚第二進口大國。日本的進口量自1992年起倍增,到1996年占世界總進口量的比重增至23%。在日本觀賞魚需求呈現穩定增長后,目前需求呈現停滯狀態,2000年的進口占世界比重下降到13.4%,進口金額平均下降速度為6.9%。日本出口平均增長速度2.5%,具有占世界總出口量4.7%的穩定出口比重。據FAO給出的1993——2000年的觀賞魚貿易數據,日本以5437.1萬美元的平均進口額,占世界同期平均貿易進口額的18.95%。由此可見,日本出口市場比較成熟和穩定。日本進口的觀賞魚主要來自于新加坡、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等,近年來美國和巴西所占比重也正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主要進口魚種包含孔雀魚、紅鼻魚、七彩神仙魚等。
2、出口貿易狀況日本是冷水性魚類、金魚和錦鯉的最大出口供應國。日本引進中國的金魚品種,精心研究培育,開發出了琉金、佐金、日本蘭壽、皇冠珍珠等出口熱銷品種。日本人經過100多年的努力,改良原產于歐洲的錦鯉,成為日本的國魚,并向歐美、東南亞、港臺等出口高價的錦鯉。在1993——2000年期間,日本觀賞魚平均出口貿易額已達820.7萬美元,占世界平均出口貿易總額的4.59%,位居世界第四。而在2007——2009年間,日本的貿易進口額已達2402.2萬美元。
3、比較優勢如今,日本國內觀賞魚文化和產業十分發達。日本經過自己研發的觀賞魚品種精美且新穎,像日本的錦鯉,最早是從中國國內引進的魚種,經過相關科研人士的創新,延伸出了許多全新的品種,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外銷至它國。同時,日本國內每年進行各種展覽會、評選會,獎賞鼓勵當年最優良的品種,促進觀賞魚養殖業的發展。又由于日本是亞洲的一個島國,多面環海,又因海洋性氣候,營造了十分優越的觀賞魚養殖條件。
(一)國內觀賞魚發展現狀分析
相比較美國、日本、新加坡這些觀賞魚貿易大國,中國的觀賞魚產業正處于緩慢發展階段。1993~2000年,中國平均進口額74.6萬美元,平均出口額300.4萬美元,分別占世界進出口平均貿易總額的0.26%和1.68%。平均出口名次14位,平均進口名次21位,觀賞魚外貿地位不高。在FAO給出的2007——2009年間的數據顯示出,中國的進口貿易額達70.6萬美元,依然保持在原來的水平,而出口貿易額達506.5萬美元,較1993——2000時間段凈增觀賞魚出口貿易額近200萬美元,但是相比較他國的貿易額發展速度是遠遠不夠的。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飼養觀賞魚的國家之一,據傳,從西周時期開始,已有人在野生鯽魚中挑選出其中的變異品種,即金魚,專門飼養觀賞,所以說中國是金魚的故鄉。16世紀中葉,金魚傳入西方,深受歐美各國青睞,被稱之為“東方圣魚”。由于受地理、氣候及傳統習慣的制約,目前我國觀賞魚養殖仍以金魚為主,因此主要的出口觀賞魚種就是金魚[1]。而近幾年來,金魚已是世界性養殖品種了。除此之外,十幾年前在國內興起的錦鯉養殖業亦已初具規模,年產量達數十萬尾;從國外引進熱帶魚和名貴珍稀品種的工作正在推行,盡管熱帶魚飼養歷史不長,但在觀賞魚市場上是一個亮點。
(二)國內觀賞魚市場存在的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在各類市場的國際貿易總額均處于整體上升的態勢。然而,在觀賞魚的國際貿易市場中,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額并不突出,并且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針對中國觀賞魚的貿易現狀,相對于美國、日本、新加坡,本文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
1、政府不夠重視如今,在中國并沒有建立像國外那樣正式且成系統的觀賞魚養殖中心,涉及觀賞魚產業的大都是觀賞魚銷售市場,規模不夠,含金量不高,主要以批發、零售以賺取盈利為目的。在觀賞魚進出口貿易政策上,政府至今沒有給出能夠刺激中國觀賞魚逐步邁向國際貿易市場的戰略性計劃。同時,政府亦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及時撥出資金,支持觀賞魚業加快發展。而在美、日、中,國家都設立了相關的組織規劃,管理觀賞魚產業的發展,并大力開展相關活動,給予觀賞魚養殖戶補貼,增強的產業內的競爭力和積極性。而在中國并沒有相關的組織引導產業的發展和走向。
2、技術不夠先進近幾十年來,國內觀賞魚養殖技術主要靠農民的摸索,雖然有所發展,但進步不大。我國大大小小各個地方的水產品研究所有上百個,但是都沒有針對觀賞魚養殖開發的專業研究所,在食用魚養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觀賞魚養殖技術依然沒有太大的起色。同樣是以養殖金魚和錦鯉為主,日本從中國引進魚苗后,利用自己先進的設備,創新意識極高的人力資源,研發了一個個精美的新品種并銷往國外市場。而中國的金魚,據統計,出口的合格率不到5%,根本原因在于技術不夠硬。
3、地理位置不夠優越,環境污染嚴重受氣候,地理因素的影響,中國的觀賞魚資源并不夠豐富,比較受市場推崇的僅有金魚,亞洲龍魚,近些年發展開的錦鯉等。同時,由于國內工業化企事業單位較多,越來越多的水域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侵蝕,工業廢水直接注入河流的現象屢禁屢犯,海水富營養化的現象越來越多,這讓中國漁業養殖的資源進一步的縮小。
4、觀賞魚文化宣傳不夠觀賞魚一詞雖然早已被人熟知,但是觀賞魚文化在國內消費者間普及度不夠。很多人并不知道哪些魚是觀賞魚,哪些魚不是觀賞魚,而觀賞魚養殖的好處很多人也不曾了解。因此,觀賞魚市場需求在國內的擴張便成為了一個難題。由于需求不足夠,很難帶動整個市場的運作,導致國內觀賞魚產業對國際市場的需求也不夠,所以發展速度較緩慢。
(三)發展前景展望
雖然,中國國內的觀賞魚市場不夠景氣,也并沒有成功擠入國際貿易的前列,但是,我們依然要以積極的行動去改善。中國雖為出現觀賞魚養殖較早的國家,但在國際貿易市場中也還算是新人。所以,我們的進步空間和潛力還是巨大的,并值得我們去深思下一步的戰略。由于中國人口眾多,地大物博,因此旅游市場的發展一直是突飛猛進的,并且在近些年來一直處于發燒發熱的狀態。因此,作為未來的一個良好的發展方向,中國的觀賞魚市場可以結合旅游業共同發展。比如新興建立一個集觀賞魚養殖、貿易,互動式體驗為一體的大型觀賞魚培育中心。中心內部,可以提供魚苗領養,水族觀賞等一系列創新活動。一方面可以幫助拉動國內觀賞魚的營業額,另一方面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觀賞魚文化,并重視觀賞魚產業。國內市場穩步發展才有基礎到國際市場中去競爭。因此,當下的國內觀賞魚市場,首先應當接受到政府的支持,包括資金、戰略和組織規劃等;其次,要發展良好的養殖基礎,無論是設備、資源和環境上都應當去重視;再次,如今的觀賞魚市場需要創新人才的流入,給整個產業注入新的能源,帶來新的想法,進而研發屬于我們自己能夠占據國際市場的魚種;最后,可以適當的調節關稅政策,像美國和新加坡一樣,利于觀賞魚資源在國際上的流入流出。前方的困難雖然很多,但是要想好好發展好中國的觀賞魚產業,并且能盡早跟上世界前列的節奏,還是需要國內各個階層,各個方面共同努力。
作者:臧文佩 孫若愚 單位:中國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