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養體系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與管理一直都是辦學的核心。新時期,高職院校如何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運用工匠精神這一有力載體,建立符合時代的工匠精神培養體系,促進辦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十分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從建立工匠精神之“四匠理念”、建立工匠精神教師團隊、建立工匠精神校園環境、建立工匠精神創新意識四個方面,對工匠精神培養體系建立進行探究,以推動高職院校教學水平提高。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養體系;人才培養
一、“第二個一百年”歷史階段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現實意義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年,在黨中央英明領導下,這一目標定能實現。2020年11月,我國又開啟了“第二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其中第一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等。而要實現這些目標,必須具有2個前提條件,一是大量的高新技術人才,二是大批高技能技術工人。在這千載難逢的歷史時期,高等職業院校也應緊跟歷史步伐,與時俱進,在教書育人上不斷創新,打破約束思想,為我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能人才而不斷努力奮斗,也為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貢獻力量。
二、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養體系的組成
(一)建立工匠精神之“四匠理念”,為學生知識學習提供精神食糧。大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場所,這就需要一個載體將知識學習與素質教育進行串聯,這個載體就是工匠精神之“四匠理念”。工匠精神的“四匠理念”有:立匠德、樹匠志、創匠新、鉆匠技。通過“四匠理念”在高職院校學生幾年知識學習工程中實施和開展,使學生在畢業時已基本具有職業精神、品質精神、團隊精神和創新精神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高職院校第一年,專業課程很少,課程以思想品德、心理素質、專業基礎課為主題。這一年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運用“四匠理念”中立匠德、樹匠志,在授課的同時又將工匠的精神素養與意識理念引導給學生。使學生盡早樹立理想目標,避免虛度時光,為在校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二三年,隨著專業課程的不斷增加,在教學中應及時引入“四匠理念”中鉆匠技和創匠新,使高職學生通過工匠的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崗位品質學習,為今后的工作建立扎實的思想基礎。同時使學生更加清楚,在新時代,團隊精神與創新意識是高職學生必須形成的思想理念,是自身軟實力提升的重要學習渠道!
(二)建立工匠精神的教師團隊,為學生前行提供航標。高職院校的教師,不但要有理論教學功底,同時技能水平也同樣具備。這樣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師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建立工匠精神的教師團隊,才能在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上為學生指明方向,引領航標。1.教師培訓。2019年10月11日下午,機自學院在3D打印創客中心舉辦了第一屆工業機器人培訓班結課儀式,本次培訓是機自學院為提高教師授課水平及實際操作能力舉辦的一次專業培訓,特別邀請了FANUC機器人(重慶)授權培訓中心的專業教師進行授課,學院15名專任教師參加了此次培訓。全體教師通過學習,對3D打印及其原理和操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教師的工匠精神理念也進一步增強。2.校企合作,促進教師專業技能提升。為了增進教師與小康動力的交流合作,2020年1月,機自學院全體參訓人員參觀了小康動力的汽車發動機全自動化生產線,并與小康動力領導就小康動力員工培訓、雙方產教深度融合、人才共同培養等方面進行了交流。本次專任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同班培訓模式是機自學院探索校企人才共培方面的嘗試,通過同班培訓平臺,增進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的互通,將專任教師的理論知識與企業技術人員的技能有機融合,起到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全體教師通過此次活動,學習了企業技術人員工匠精神的素養和觀念。學校應通過內外部不斷學習交流的方式,不斷增進教師工匠精神能力要求,逐步形成工匠精神的教師團隊。比如大數據與自動化學院(原機自學院),已建立1名教授、3名副教授、2名高級實驗師、6名講師等10多個教師組成的工匠精神教師團隊。這個團隊在機器人專業、智能控制專業、大數據專業等教學中,選擇不同的時機將工匠精神引入其中,在學生精益求精、團隊合作、愛崗敬業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領航作用。
(三)創建工匠精神校園環境,為學生發展提供空間和沃土。俗語說“進朱者赤近墨者黑”,客觀環境對事物的發展影響非常大。同樣良好的工匠精神校園環境,對學生在這方面的培養影響很大。1.開展專題報告。2020年7月15日巴渝工匠進校園,工匠精神代代傳———中國石化集團重慶川維化工有限公司專場報告會上,中國石化集團重慶川維化工有限公司首席技師黃勇為大家做了題為“巴渝工匠進校園,工匠精神代代傳”的精彩報告。他講述了自己進入川維公司后在PVA新品開發道路上刻苦奮斗的三十年。他用自身的經歷,告訴同學們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要發揮工匠精神,要有一以貫之的理想和情懷,立足本職、勇擔責任,就能在平凡的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事情。2.舉辦創新創業大賽。2020年9月,學校進行了第四屆“渝創渝新”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校級選拔賽。學校各學院學生積極參加,認真擬定項目名稱,反復推敲項目方案,精心準備項目內容。該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工匠精神校園氛圍。表1是第四屆“渝創渝新”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校級選拔賽獲獎名單。3.成果展示活動。2020年11月11日,大數據與自動化學院參加第六屆學院職業教育活動周成果展示活動。展出了包括智能垃圾桶、智能行李箱、多協作機器人、遠程監控機器人和智能小車等十余種優秀學生作品,作品使用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完成全面感知、智能識別、自動控制、云存儲、遠程控制和應用展示等功能,吸引眾多參觀者圍觀與體驗。學校應通過多種形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校園環境,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雖然他們入校時成績普遍很一般,但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中,會漸漸找到學習的目標和行動的方向。許多對理論知識學習極其厭惡的同學,也會逐漸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對技能型知識的興趣大大提高,對工匠精神的認知也逐步深刻。
(四)建立工匠精神創新意識,為學生成長提供動力源泉。事物的發展只有不斷創新才有活力。古代工匠精神,通常涉及精通掌握手工技藝的能工巧匠,故涵蓋的范圍十分有限。我國提出“第二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所具有的現代工匠精神的要求,顯然古代工匠精神是不具備的。當今時代,大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小到一個家庭,都需要不斷的溝通交流、團體合作,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故創匠新在工匠精神培養中很重要。1.創匠新在專業學習中的作用。創匠新應很好地在專業知識學習中得到應用。以目前非常流行的“新工科”專業為例,它是一個很大的控制平臺,特別是網絡應用、程序設計、系統開發等核心技術,需要團隊合作多人參與共同協作,并具備很好的交流溝通能力,才可以保證功能及任務的實現。2.創匠新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2020年9月,重慶化工職業學院與重慶耐德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簽訂了為期5年的協議。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校企雙方建立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企業選派高層管理人員、技術骨干,參與學院智能控制、自動化、大數據等特色專業人才培養。今后5年,該公司選派的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定會在崗位的意識理念、技術的專研精神、職業的意識形態等多方面,給這些專業的學生帶來全新的工匠精神認識,也為學生的成長增添新的動力源泉與活力。
三、結語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的辦學模式、培養目標有較大不同。高職院校在了解基本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更要求學生了解及掌握技能操作或技能應用。顯而易見,工匠精神的宣傳引入在高職院校十分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各個條件,這也說明工匠精神可以在高職院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高職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時代的脈搏,沿著國家制定的教育方針不斷尋求突破、不斷尋找創新,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肖群忠,劉永春.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湖南社會科學,2015,22
[2]王壽斌.工匠精神的理性認知與培育傳承[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8
[3]李杰超.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7
[4]平怡.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徑研究[J].知識經濟,2018,7
[5]雷家骕.關于新時期中國國家經濟利益的界定研究[J].開發性金融研究,2020,5
[6]史曉寰,伏廣彬,雷興長.新時代甘肅文化強省構建的思路與選擇[J].社科縱橫,2020,2
[7]黃成峰.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要義[J].學理論,2020,5
[8]段妍.戰略思維的全局觀實踐歷程及現實啟示[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0,1
[9]張占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思考[J].西藏發展論壇,2020,1
作者:王曉剛 單位:重慶化工職業學院高級實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