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創業型的經濟發展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創業型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與傳統的經濟形式相比不僅能夠更有力地帶動經濟增長,還能夠以創新帶動科技的進步,促進產業結構的良性發展,被認為是解決后危機時代問題的有效方法。我國自提出建設創業型經濟以來取得很大的進步,但與此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本文主要對我國創業型經濟發展情況和創新路徑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創業型經濟;人才培養;限制因素;制度體系
目前,創業型經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使用,創業型經濟在我國也獲得了很好的推進并取得十分優秀的效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經提出,帶動了整個國家的創業和創新熱情,近年來我國涌現出非常多的創新成果,新成立很多自主創業企業,這對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改革的推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我國創業型經濟發展現狀
(一)我國的創業活動十分活躍。根據全球創業觀察報告中的數據顯示,我國的創業活動十分活躍,2002年我國的全員創業活動指數為12.3%,到2007年我國的全員創業活動指數則上升為16.4%,這一數據值甚至高于很多歐美發達國家。近幾年我國的創業活動指數還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這說明我國的創業活動十分的活躍,而且創業人數和創新成果在數量上仍在持續增長。(二)創業型經濟為中國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力。相關數據表明,近年來在我國的新增專利數量、新產品研發以及諸多的技術創新之中有很多都是由創業企業完成的,甚至部分GDP的增長和城鎮就業的提高也和中小型創業企業的貢獻密不可分。除了這些表現以外,創業型企業還為很多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電子信息、生物工程、高科技材料,以及現代金融、快遞物流、文化產業等很多產業都因為創業型經濟煥發了新的生命力。(三)區域發展不平衡。由于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個地方的自然條件和物產資源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長期以來我國的創業型經濟的發展,在不同的區域之間表現出很大的發展不平衡。以創業活躍水平為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屬于高活躍地區,而中西部比較貧窮落后的地區在創業活躍度上也顯得比較遜色,中西部地區的很多城市在CPEA指數(中國私營企業創業活動指數)上遠遠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這主要是由于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產業結構往往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高新技術產業比較密集,國家政策也會向東部地區傾斜。正因為東部沿海地區的發展條件優越,所以也就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這樣一來東部沿海地區創業型經濟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就會高于中西部地區,進而也就產生了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
二、我國創業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創業活動水平較低。首先在創業類型上,創業可以分為生存型創業和機會型創業兩種形式,生存型創業是指創業者最初的目的只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而機會型創業則是指創業者在看好一個行業或商業機會之后,為了抓住機遇而進行的一種創業活動。目前我國的創業活動一般以生存型創業企業為主,而在發達國家創業企業的類型則多以機會型創業為主。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這兩種企業的比率為6∶4,而同一時期美國為1∶9,證明我國創業企業在類型的選擇上整體水平偏低。與此同時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滯后,金融投資體系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使得很多中小型創業者在創業的過程中由于資金的缺乏和后續技術無法跟進而失敗破產。創業資本的來源也大多來自于個人,缺乏專門的創業投資和公開募股。除了資金的缺乏,我國在創業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人才缺乏、市場影響力弱等問題。這些限制因素都影響了我國創業活動的水平,阻礙了創業型經濟的發展。(二)尚未形成濃厚的創業氛圍。一直以來,我國國人在選擇工作時,大多數的人都會傾向于選擇工作穩定、薪資待遇合理、工作強度適中的工作。無論是應屆生畢業初次尋找工作還是跳槽之后更換新的工作,大多數人都更渴望有一份風險小穩定安逸的工作,這也就導致了我國的創業氛圍不夠濃厚。很多人都不愿意承擔創業的辛苦,害怕創業失敗給自己造成的損失。他們通常認為創業是一項有難度的風險較高的工作選擇。但相比之下美國的創業氛圍要濃厚很多,超過90%的美國人認為擁有自己的企業非常讓人尊敬和羨慕,超過8.33%的美國人希望能夠自己成立一家公司。因為美國的政府對民眾的創業十分支持,同時整個美國社會也對創業失敗者給予充分的尊敬和寬容。因此,想要提升我國創業型經濟的發展,還需要營造更加濃厚的創業氛圍。(三)相關制度和機制不夠完善。由于我國的創業型經濟發展起步較晚,發展速度較快,因此很多相關的制度還不夠完善,也導致在創業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盜用專利、利潤分配不合理、政府管理存在漏洞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給企業造成了損失,也對創業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同時,在創業型經濟的發展中,機制的缺失也帶來了很大的問題,例如缺乏完善的產權交易機制給交易帶來的風險,以及在創新創業孵化園建設的過程中沒有完整的制度進行支撐。機制的缺失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和交易經營風險,對科學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也阻礙了創業型經濟的發展規模。
三、我國創業型經濟發展路徑
(一)提升創業活動水平。首先,要提高民眾的創業意識,了解創業對于個人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促進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的轉化;其次,機會型創業的實施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因此,政府應加大工商財稅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創業企業的小額貸款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支持。提高創業活動的科技含量,大力推進科技招商,引進科技含量更豐富的項目、更高端的科學技術人才以及更高水平的科學技術研發機構。同時,鼓勵大學生創業,提高創業式就業的比重,以學校為載體,建立畢業創業獎學金制度,提高創業人才的數量和水平,進而使創業活動的整體水平獲得提升。(二)打造創業文化,營造創業氛圍。打造創業文化對創業型經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只有形成濃厚的創業氛圍,才能促進全民創業的實現。首先,要解放大眾的思想,培養大眾的創業創新意識,扭轉大眾小富即安,求穩怕變的思想,充分激發民眾的創業激情;其次,對創業者給予更多的尊重和寬容,允許有失敗,但并不會輕言放棄,政府應該加大對創業者的支持力度,為創業者提供相關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利用媒體和輿論引導正確的宣傳方向,對全社會大力宣傳熱愛勞動、勇于拼搏、開拓進取的精神,并樹立優秀的創新典型,給予一定的獎勵等等。此外,相關部門還可以組織創業大賽,深度挖掘好的想法和項目,充分調動起民眾創業的積極性。(三)完善相關制度和機制。在制度上應該完善創業型經濟發展的相關制度,例如風險投資制度、知識產權制度、激勵制度、市場競爭制度、信用制度等等,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同時,加強政府對創業工作的監督和考查力度。完善以政府為主、人社、發改、財政等部門為輔的聯合發展機制,將就業政策落實到實處和營造優秀的創業環境作為政府創業工作開展的重點。此外,政府應利用互聯網建立專門的創業服務平臺,完善創業網絡,定時創業信息和創業項目,公布相關的創業政策,讓創業信息實現充分的流通,并給予創業者一定的社會保障。政府也可以聯合學校和企業成立創業產業孵化園,為有理想有想法的創業者提供充足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四、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創業熱度的不斷攀升,創業型經濟將會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創業型經濟不僅能夠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有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緩解嚴峻的就業形勢,將大量的科學技術轉化為先進的生產力。不過目前我國創業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制約了創業型經濟的發展。為此必須要創新發展路徑,提高我國創業活動的整體水平,創造更濃厚的創業氛圍,完善相關的制度和機制,轉變人才培養方式,為創業型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從而促進我國經濟更好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孫耀乾.我國全民創業融資創新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J].財會通訊,2015.10.30.
[2]龍成志,王曉玉.創業型經濟理論的演變進程探析[J].未來與發展,2014.3.
[3]涂德虎.創業型經濟視野下的中外創業教育對比[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7.231.
[4]陳秀麗,朱萌博.我國發展創業型經濟的路徑探析[J].2014.12.239.
作者:楊朝繼 單位:西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