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俄羅斯資源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成因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資源問題的背后有著一系列的邏輯鏈條和深刻的制度背景。文中主要考察俄羅斯資源依賴型經濟發展模式背后的原因,當然其中的原因是極其復雜的,我們將分析最主要的幾個原因。
關鍵詞:俄羅斯;資源依賴;比較優勢;產業關聯
俄羅斯經濟的增長建立在資源原料大量出口基礎上。俄羅斯仍未重歸世界經濟強國之列。GDP雖然增長了,但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卻沒有得到相應提高;財政收入和人均收入增加了,但產業結構卻仍然畸形化;國際貿易發展了,但國內對眾多產品的需求卻仍然嚴重依賴進口。看似經濟增長非常快,但卻是一種沒有質量的增長。顯然,基本經濟結構的失衡和畸形已經成為俄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俄羅斯如果不改變基本經濟結構狀況,就不可能產生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就只能處于相對低質量、低速度的經濟發展狀態。那么,俄羅斯資源依賴型經濟發展模式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1.俄羅斯的比較優勢及戰略選擇的影響
按照國際貿易理論,石油就是俄羅斯參加國際貿易與國際分工的比較優勢,是俄羅斯在能源原材料資源稟賦方面的比較優勢造就了俄羅斯的競爭優勢,能源原材料部門的快速發展,為俄羅斯掙得了必要的外匯,這對于穩定俄羅斯社會,彌補經濟轉型的成本,促進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石油成就了俄羅斯經濟的復蘇及增長,資源依賴型經濟模式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并強化。因此,轉型期俄羅斯原材料產業與燃料動力產業的超常發展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分工的自然結果。面對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后發國家必須充分利用本國要素稟賦方面的優勢,來參加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夠借助國際市場的“發動機效應”來拉動本國經濟增長。所以說,轉型時期的俄羅斯能源和原材料產業超常發展,而中國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都是規律使然。貿易結構也惡化了俄羅斯的產業內部結構,俄羅斯以能源原材料占主導地位的出口結構固化了俄羅斯的原本畸形的經濟結構,加速了經濟結構的資源化、原料化進程。但是,國際分工、資源稟賦結構和能源原材料部門的國際戰略意義影響俄羅斯的結構調整。能源領域不僅成為俄羅斯經濟的熱點,更成為吸引外資的熱點,因其高額的利潤吸納了俄羅斯外來投資的近40%,在其他原料生產部門也吸引了的大量投資,外來投資中大約70%集中在燃料動力和原材料這兩大領域,政府努力向新技術領域和經濟薄弱領域吸引投資,卻一直難以奏效。從總體上來說,俄羅斯吸引外資方面一直處于劣勢,2004年以來,俄羅斯吸引外資規模有所提高,但外資的產業流向仍不合理,外資更多地流向采掘業,加重了經濟的原材料化趨勢。
2.結構、產業關聯及資源利用方式
通過產業關聯效應,出口貿易可以帶動國內其他產業的發展,促使一國形成新興產業,進而實現產業結構優化。此外,出口貿易還能通過規模經濟效應和技術進步效應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一方面,出口貿易通過干中學效應、產業關聯效應、競爭效應等促使技術水平的提高,這有利于利用新興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并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另一方面,在這些新興產業的初始發展階段,規模經濟效應可以促進該產業的成長。通過出口貿易,此類產業可以獲得產業順利成長所需的規模經濟利益。隨著此類產業的逐步成長,產業結構得到了升級。但是,俄羅斯的出口產品是以原材料及能源為主,這些效應在俄羅斯都很難或根本無法實現。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俄羅斯國內其他產業與出口部門的關聯性較弱,與出口部門關聯性較大的能源深加工行業的發展也非常緩慢;其次,只要有國際需求,原材料及能源出口一向是暢通無阻的,基本談不上什么競爭。俄羅斯幾乎所有的能源采掘和加工設備都從國外進口,很難在這方面實現技術進步。無論怎樣,一國經濟增長及其所謂增長模式的微觀基礎都是企業,企業的決策法則是在生產給定產出的前提下,根據要素的相對價格來選擇要素投入以實現成本的最小化。因此企業面對的相對要素價格體系就決定了企業選擇的要素投入組合,最終也決定了自然資源的使用方式、數量、結構等。但是企業并不關心一個國家的要素稟賦結構,它所關心的只是產品和要素的價格。我們用一個簡單的技術模型,如圖所示,我們畫出了兩種不同條件下的單位等產出曲線(T1和T2),以資本和資源為例,哪一種技術更節省資源得看它們的相對價格。比如起始時刻為T1,EC的斜率明顯小于E1B的斜率,這意味著資源的相對價格較低,因此更加經濟的是生產資源密集型的產品。如果相對價格的比率變成E1B所示的話,資源變得昂貴,那么即使技術不發生變化,均衡點也會變成E1,此時資本的利用量變得更大,變成資本密集型技術。再考慮技術的變化,T2時刻的技術水平更高,相對價格不變的話,則均衡點在E2點,資源被更進一步地節約。另外,從經濟學的觀點看,所謂的最優的增長,應該是整個經濟生產成本最小化時的增長方式,這當然也就存在著最優的價格體系。這種最優的要素價格體系應該取決于一國的要素稟賦結構。一個國家的某種要素越稀缺,它的相對價格就應該越高,越豐富的要素的相對價格就應該越低。但是價格體系對于整個宏觀經濟來說,是可以選擇的。因此資源問題的背后無疑就是一個國家的戰略選擇以及后續內生成的經濟制度問題,其中要素價格體系無疑是核心的。俄羅斯國內能源價格水平要比世界市場價格低。實際上,這相當于國內生產的補貼(在這種情況下補貼率對于各個部門是不同的)。這些政策的適宜性并不明顯。燃料價格的降低會導致它們使用的不經濟,并導致能源生產效率的下降。那樣一來,可以觀察到兩種效果:一方面,增強了本國生產者在國際生產上的競爭力,保護了本國企業在國內生產上及在進口商品前的競爭力,吸引了外國直接投資,而另一方面擴大了費用。資源豐富的國家的特點是低的國內燃油價格。像俄羅斯學者Полтерович,Попов用一系列回歸所顯示的:在燃料相對價格水平與已探明的儲備之間與顯著的相關性(大約0,3),燃料價格降低(資源豐裕國家的特點)減少了能源效率;燃料價格降低是資源財富促進經濟增長的渠道之一,燃料價格降低對增長產生積極的影響。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俄羅斯的資源利用效率:俄羅斯的單位GDP能耗要遠遠高于其他國家。俄羅斯也是石油需求大國,俄羅斯國內消費石油的占到開采量的40%以上,并且伴隨著經濟增長,國內消費的增長速度加快。因此,從國際與國內兩個方面來看,原材料產業的快速增長是俄羅斯實現經濟增長、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一方面,豐富的原材料和燃料動力資源可以用來提升俄羅斯的國際政治和經濟地位;另一方面,可以確保本國充足的能源及原料供應進而降低生產成本。內因外因共同作用,加劇了俄羅斯經濟原料化、能源化趨勢。
參考文獻:
[1]蒙慧,高新峰.俄羅斯產業結構調整現狀及前景分析[J].西伯利亞研究,2007(03)
[2]徐坡嶺.俄羅斯經濟增長的基礎與前景:俄羅斯經濟結構問題研討會綜述[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8(06)
[3]陳志.經濟增長的資源障礙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
[4]В.Попов,А.Тонис.Механизмыресурсногопроклятияи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политика.
作者:曹永利 單位:沈陽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