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濟發展與教育之間的關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引言
對經濟發展與教育之間的關系這個話題進行研究探討,我們就必須要先搞清楚什么是經濟發展,什么是教育。這是社會大系統中兩個獨立的系統,有著各自獨立的概念,具有著不同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同時在社會這個大系統中,經濟發展與教育這兩個體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無法割裂開來,兩者無法脫離彼此而獨立存在。下面筆者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經濟發展與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對經濟發展與教育之間的關系進行具體地分析。
一、經濟發展與教育概述
(一)經濟發展之概念,特點及規律
經濟,指的是社會中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從事生產、流通、交易、消費的一種方式;經濟發展指的是社會生產總量的提升、流通速度的提高、人民交易活動日益頻繁、消費能力提升。經濟的特點有如下幾點:第一,經濟的對象主要是物。經濟主要是以物作為生產、流通、交易、消費的對象;第二,經濟發展之目的是追求生產總量及經濟效益;第三,經濟活動的周期相對而言比較短暫,生產力的提升、生產總量的提高、生產總值的增長都是在短期可以得到實現的。經濟學中的諸多理論主要包括價值論理論、市場競爭規律、市場供求規律、交換規律等。目前這些規律的理論層面發展成熟,基本上都已經得到了世界性的普遍認可,在經濟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二)教育之概念,特點及規律
教育,指的是以一定的預期目標,對自然人進行的傳輸知識的活動。教育是國之大計,是社會大系統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系統。筆者將教育所具有的特點羅列如下:第一,教育是以自然人為對象。我國的教育分為九年義務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其教育的對象都是自然人;第二,教育之目的在于提升國民之綜合素質,在于實現國民知識水平的提高,以社會的文明建設為目的;第三,教育的周期較長。從一個人幼兒園時期開始對其進行啟蒙教育工作,至其有能力服務社會,之間的周期往往在十年以上,教育的周期不可謂不長。教育中的規律則主要是人的成長理論,包括人的心理成長理論、生理成長理論。此外,還有教育方法的各種理論,如循序漸進的規律、人腦記憶規律等等。教育學中的諸多規律一方面是引進西方的先進理論,另一方面則是根據我國多年的發展總結出的經驗。教育規律在教育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推動著教育事業的進步、發展。
(三)經濟發展與教育的不可分割性
從上文筆者對經濟與教育之概念、特點與規律的總結可知,雖然兩者的概念不同、社會屬性不同,但是具有共通點。一方面,經濟之發展依賴于教育之進步,教育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力量和推動力,經濟受教育之影響深遠;另一方面教育之進步又依賴于社會的發展程度,即經濟實力,經濟是教育的前提,沒有經濟之發展無法談教育之進步。所以,經濟與教育的發展是正相關的關系,經濟有所發展,教育才能興盛;同樣,教育之興盛又能反作用于經濟,推動社會發展和經濟進步。故而經濟發展與教育具有不可分割性,這也就十分有必要對其中具體的關系和作用進行研究、探析。
二、經濟發展與教育之間的關系詳談
市場經濟具有自由性、開放性、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等特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樣具有上述特點。此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復雜性遠遠大于計劃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如此復雜,那么它與教育的關系也因而變得復雜起來。市場經濟發展之于教育,既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有消極作用;教育之于市場經濟發展既有推動促進作用,同時也有懷疑制約的作用。
(一)市場經濟的優勢及對教育的促進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兩大優勢:第一,資源配置具有優化性和客觀性的特點;第二,市場經濟具有高速、強有力的調節能力,市場經濟信息傳遞速度快,反應能力強。此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具有的優勢還能夠派生出其他的優勢特點來,比如資源的高效利用、社會生產效率的大大提高、市場具有活力等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具有的優勢特點無疑對教育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以下幾點:
1.促進教育觀念創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社會變化日新月異,陳腐的教育觀念早已無法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所以,經濟之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教育觀念之革新。
2.增添了教育工作的活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這幾十年我國社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煥發出蓬勃的朝氣,這同樣影響著教育事業,使教育事業同樣充滿活力。
3.擴充教育之內容,延展教育之功能。經濟之發展,社會結構隨之發生變化,社會工作內容豐富,人們所需要學習掌握的技能也豐富起來,所以,教育所教之內容也隨之充實起來,教育所具有的功能也越來越全面具體。
4.提高教育之質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市場對人才的要求要遠高于過往,這就無形中使得教育被動提高教育之質量,提升教育之效率。以上筆者所述四點僅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教育所起到的明顯的積極作用,當然其他方方面面的積極作用還有很多,不勝枚舉。
(二)市場經濟的劣勢及對教育的阻力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不能完全祛除市場經濟的弊病。如市場經濟所具有的屬性缺點:市場波動性、市場短期性、市場自發性、市場唯利性,這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同樣存在。雖然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有專門的立法對市場經濟的弊病、缺點進行立法規避,但是,市場經濟遠非立法所能完全掌控。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有力的防范措施進行嚴防、克服,那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還會對教育產生消極的影響。筆者將其逐條總結羅列如下:
1.唯利性對教育的不利影響。市場的唯利性會使得社會上的“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以及“唯利是圖”的觀念甚囂塵上,直接作用于教育,導致教育的目的不再是育人,而成為育器。教育出來的所謂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人才,僅僅有能力服務于工作,卻沒有真才實學做一個善良公民。
2.急功近利。這是市場的唯利性所派生出的作用影響教育的一個結果。教育如果急功近利將不利于教育事業百年大計的實現,甚至會導致其功虧一簣。3.市場的波動性會影響教育的統籌兼顧、宏觀規劃,不利于教育的協調發展。
(三)經濟的發展推動教育的改革創新
1.要求教育所培養的人才之能力具有普適性。即學生不僅要牢牢地掌握理論知識,還要能夠將其運用于實踐,掌握學習的能力。
2.教育要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所以其需要競爭力強的人才,教育在培育人才方面,應該著重提升其競爭實力,塑造其強大心理。
3.教育要豐富其功能。現代經濟發展迅速,對人才類型的要求眾多,所以教育要具有多功能型,培養多種類型的人才,滿足社會經濟發展之需求。4.教育要深化改革,不斷創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教育唯有不斷地深化改革、不斷地創新,才能夠適應社會之發展進步。
(四)教育促進經濟發展結構優化
教育是國之發展大計,所以教育系統在社會大系統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經濟的發展進步要為教育的發展進步服務。教育的發展進步能夠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教育為市場提供大量的優質人才,使得市場經濟具有不竭的動力源頭。此外,教育事業中教育還體現出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支持作用。對人才進行教育,使其體會、認識到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優勢特點所在,同時也認識到其不足,堅持貫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而且,教育還能起到監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作用,對其發展方向不正確有糾正作用。
三、研究分析之最終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經濟發展對教育既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有消極的作用。整體來說,經濟發展對教育所產生的積極作用要大于其產生的消極作用。教育之于經濟發展,既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結構的優化改革,從一定程度上推動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出懷疑的看法,從一定程度上制約其向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發展。十八大以來,我國正處于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提出“中國夢”的偉大構想,我們要抓住歷史機遇迎接挑戰,勇于改革和創新,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教育科技體制邁向一個新的臺階,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對教育的作用發揮更積極的一方面,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使教育事業堅持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支持,并且貫徹對其的監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為了迎合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積極進行教育的改革創新,促使社會大系統中的經濟發展系統與教育系統結構更加優化,兩者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不得不說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不過,我們的先輩在國家轉折之時,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依然泰然走來,創造了豐功偉績,所以我們要樹立百分百之信心,勇敢迎接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挑戰,抓住歷史機遇,采取有效、強有力的措施進行教育改革創新。同時為適應教育發展之必然要求,適當地調整經濟發展的重心、結構。只有這樣,才能夠取得經濟發展與教育發展的雙重豐碩成果。
作者:盧珊 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