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鐵經濟發展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014年12月,青榮城際鐵路的正式開通,標志著煙臺無動車出行的歷史徹底改變,2018年9月,山東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印發山東省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35年)的通知》,強調了濟南、青島、煙臺“三核引領”對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煙臺高鐵發展又迎來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嶄新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煙臺高鐵經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針對煙臺高鐵經濟發展的問題,文章提出了提高服務完善網絡,更好地發揮高鐵效能;圍繞高鐵研究謀劃發展,做好高鐵經濟、高鐵產業的文章;構建立體化的城市服務功能,完善高鐵經濟發展環境等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煙臺高鐵;經濟效益;區位優勢
1煙臺高鐵基本情況
煙臺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連通了山東、遼東半島及東北、華北兩大區域,是連通渤海海灣、東部沿海產業帶、對接東北亞的重要交通樞紐。鐵路方面,煙臺樞紐已建成青榮城際鐵路、龍煙鐵路、藍煙鐵路,遠期將積極推動環渤海海峽跨海通道規劃建設,加快推進濰坊至煙臺鐵路建設,預留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接入條件,未來煙臺的樞紐地位及區位優勢將得到進一步提升。(1)青榮城際鐵路。青榮城際鐵路煙臺市境內正線全長約146.31公里,途經萊陽、海陽、棲霞、福山、芝罘、萊山、高新、牟平8個市區設7個車站。2014年1月16日,由中鐵一局新運公司順利鋪下一節500米長軌;2014年12月28日,山東省發改委在即墨北站舉行青榮城際鐵路開通首發儀式;2016年11月16日,青煙榮威城際鐵路青島方向通車,至此全線貫通,構建起了青-煙-威1小時生活圈同城化發展新格局,公交化出行的“同城生活”大幕拉開,實現了山東半島城市群的同頻共振。青榮城際鐵路的開通使煙臺市的“無動車”出行歷史徹底改變。(2)龍煙鐵路。龍煙鐵路總投資約76億元,總長度132公里,其中正線113公里,煙臺西港進港鐵路15公里,貨運聯絡線4公里。線路途經龍口市、蓬萊市、開發區、福山區、芝罘區5個市區。2018年1月22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龍煙鐵路正式通車運營,煙臺市第一條橫向鐵路大動脈全線貫通,結束龍口、蓬萊等地無客運火車的歷史。
2煙臺高鐵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煙臺高鐵的發展過程中,煙臺市積極規避劣勢,發揮優勢迎接各方挑戰,促進各產業的快速發展。但仍應看到煙臺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煙臺的城市建設、商業發展與高鐵迅猛發展不匹配,不能有效利用煙臺火車站、煙臺南站的區位優勢促進煙臺市的整體發展,具體來講有以下幾點。(1)網絡布局不夠密集、外聯通道不多。對照新時代建設交通強國的新要求,煙臺市的綜合交通在互聯互通、路網密度、建設標準、保障水平方面尚不能完全適應和滿足新舊動能轉換需求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市交通網絡布局不夠密集,高鐵尚未實現省內互聯互通,如青榮城際鐵路在煙臺段內,由于受到藍煙鐵路運力飽和的瓶頸限制,動車組的現運行時速不到200公里,遠不能滿足高效快捷的運輸要求,同時外聯通道不夠多,交通銜接不夠緊,功能完備、布局合理的一體化城市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滯后,群眾出行存在諸多不便。(2)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問題嚴重。隨著煙臺青榮城際鐵路和龍煙鐵路的通車,往返和停留于煙臺的人流增多,而煙臺市公共交通和出租車等行業的發展沒有跟上這種快速發展的步伐,不能有效地解決高鐵發展所帶來的客流量激增的問題。例如煙臺南站,公共交通系統目前只有兩路城鐵專線可以直達,覆蓋面小且發車間隔也較長,不能滿足群眾公交出行的要求;同時煙臺市出租車資源也不多,旅客到達煙臺南站后,出站口出租車與私家車通行道路并行,客流量大時,交通顯得特別混亂,出租車上客區只能兩輛車并發,旅客滯留非常嚴重,該區域無任何遮擋頂棚,遇到雨雪天氣時,待疏散旅客只能露天等待。交通的擁堵影響著煙臺常住居民的出行,同時給來煙旅游、出差的人士帶來很多不悅體驗,降低了游客對煙臺市的城市好感度和印象,不利于文明城市形象的樹立。交通的擁堵也帶來了環境的污染,煙臺霧霾天氣的污染范圍、持續時間、污染程度都影響著城市旅行、休閑、商務等功能的發展。(3)服務業發展滯后,商貿行業的發展不能與高速鐵路的發展相匹配。煙臺雖然是山東省內重要城市,但近些年來的發展較為緩慢,服務業發展滯后,缺乏大型商業綜合體。購物、餐飲方面,煙臺只有萬達廣場、中糧大悅城兩個大型城市綜合體,至今連一條真正意義的步行街都沒有,其中中糧大悅城毗鄰煙臺火車站,人流向該處聚集,又進一步增加了交通擁堵,形成對比的是,煙臺南站附近不但無任何配套大型設施,甚至連小型餐飲、購物中心都沒有,在煙臺南站換乘的旅客,根本無法在車站附近解決食宿問題,規范化、連鎖化、現代化的服務能力急需加強。
3煙臺高鐵經濟發展對策
目前煙臺地區生產總值雖已超越7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接近2萬億元,經濟總量指標在全國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盡管如此,但煙臺卻不是經濟強市。煙臺在發展過程中,宏觀經濟系統及城市化建設不完善問題突顯,如果煙臺想繼續乘坐高鐵發展的快速列車,必須采取積極的措施應對這些問題,具體的建議有:(1)提高服務完善網絡,更好地發揮高鐵效能。煙臺鐵路想進入全國高鐵網必經之路膠濟客專,運力嚴重飽和,增加車次已經非常困難,已成為煙臺高鐵提速的瓶頸。因此,必須在進一步提高效能與完善網絡上下功夫。一是全面提升高鐵服務保障能力。在今后相當一段時間,青榮城際鐵路都是煙臺高鐵的主動脈。在全線通車后,要合理調配運力,增加到熱點城市、高峰時段車次,在可能的條件下逐步提速,爭取盡快達到250公里設計時速。二是完善域內高鐵網絡。要利用國家政策繼續爭取在我市規劃新建部分城際高鐵,如濰煙高鐵、青島到海陽、榮成城際鐵路等,完善域內高鐵網絡,擴大高鐵受益面,吸引更多高鐵客流。三是積極支持省內相關高鐵建設,如濰萊高鐵、濟青高鐵,盡早打破膠濟客專的瓶頸制約,縮短走出煙臺、走出山東的時間,爭取2小時到濟南,3.5小時到北京。(2)圍繞高鐵研究謀劃發展,做好高鐵經濟、高鐵產業的文章。2018年9月,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印發山東省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35年)的通知》,需要抓住這一契機,圍繞高鐵謀劃發展。一是要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繼續提升會展、旅游、餐飲、零售等服務業發展水平,實現客流增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二是要依托高鐵所產生的“同城效應”,實現區域資源共享,加快產業梯度轉移,有效推動區域內產業優化分工,圍繞構建高鐵沿線產業鏈條,吸引沿線客貨流、資金流、信息流集聚,形成比較優勢,促進沿線地區的產業協調互補發展。(3)構建立體化的城市服務功能,完善高鐵經濟發展環境。煙臺市應加強硬件設施的建設,構建立體化的城市服務功能,提高煙臺的商業服務能力和城市開放度,促進煙臺市服務行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從而在與高速鐵路沿線的競爭中占有比較優勢,更好地承接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產業轉移。不斷提升硬件環境,增強城市配套服務功能,建設充滿時尚氣息和現代化的城市新區。在旅游業上,蓬萊、招遠、龍口、海陽、牟平、福山等地結合自身歷史及當地優勢,不斷打造特色旅游產業,充分利用好高鐵發展為煙臺經濟增長帶來的各種機遇。
參考文獻:
[1]杜海濤.京滬高鐵對山東經濟社會影響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3.
[2]吳鋒,宋詩偉.武漢發展高鐵經濟的對策研究[J].武漢建設,2012(3):10-11.
[3]郇亞麗.新形勢下高鐵時代到來的區域影響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作者:孫明珊 單位:煙臺市鐵路建設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