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研究廣告學的分析框架的案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發展廣告學的學科內涵與研究目標
關于發展廣告學的學科內涵與研究目標的思考發展經濟學里的“發展”不是抽象的、無邊界的,更不是泛化的,而是針對發達國家和后發達國家所共同面臨的現實問題的一種關照。我們有必要明確,當某一概念作為學術概念來使用,并上升為學術術語時,必然有其特定學術范疇與學術內涵的規范。當我們使用發展經濟學“發展”這一特定學術術語,在當今世界廣告發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來討論發展廣告學問題時,我們是否可以指認:發展廣告學的特定學術內涵,就是討論世界廣告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所力圖解決的也是世界廣告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對發展廣告學及其研究與分析框架的思考,我們依然可以回到發展經濟學的問題上來。
(一)發展經濟學的研究框架與分析框架從20世紀40年代起至今,發展經濟學主要經歷了兩個大的發展階段:
1.關注資源與資源配置問題
在發展經濟學初始階段,經濟學家們將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更多歸于資源問題。資源占用的不平衡,造成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是這一時期發展經濟學的基本研究假設和基本研究結論。資金、基礎設備、人力資源等資源的占用不足,被認為是經濟欠發達的重要原因。研究強調了經濟發展中物質資本、人力資本投入的驅動與經濟增長間的關系問題,認為只要占有充分的資源,經濟就會快速發展。但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成長,經濟學家發現資源的占有并沒有帶來經濟的快速、可持續增長。在取得資源的占有后,資源配置問題進入了學者們的研究視角。通過研究,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發展中國家經濟最致命的要害是沒有效率,因此,如何提高經濟效率水平,成為發展經濟學家廣泛注意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新古典經濟發展理論認為,只要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機制能充分發揮作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就能穩定均衡發展。新古典經濟發展理論假設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特征是理性經濟行為,其資源要素是流動的,供給曲線富有彈性,而制度的影響是有限的。它將資源沒有優化配置的原因,歸結為競爭的不充分,以及政府對市場干預過多;而結構主義經濟發展理論認為,由于發展中國家經濟存在“多結構”性,因此政府有必要通過計劃去干預經濟,應加大制定發展計劃,提倡由政府進行社會資源配置,以避免市場失效。他們認為經濟起飛最重要的前提是政治方面,而市場機制的均衡力量不會自動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政府應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結構主義所強調的,是政府制定的“計劃”,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干預市場,制度層面的問題還未受到學者注意。但隨著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進入20世紀80年代,發展經濟學家們認識到,在發展中國家存在“信息不完全、高交易成本、市場不完善、外部經濟的不確定性、規模報酬遞增、多重均衡和路徑依賴等現象”,市場失靈的范圍超出了之前認為市場可自動調節或通過政府干預的程度。因此,這一基本研究結論并不能完全解釋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于是,發展經濟學進而關注制度問題,力圖從制度層面來解讀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2.關注制度問題
對制度問題的關注,是發展經濟學發展的第二階段,也是目前正經歷著的一個階段。經濟增長的實踐和發展中國家的經驗、教訓表明,發展中國家存在許多結構性矛盾和制度上的缺陷。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機制、政治體制、土地制度、金融機制等存在不完善的問題。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發展經濟學家一直認為發展中國家只要按照工業化、城市化等模式推進,就能實現充分的市場化,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但由于“制度性”的缺陷和不足的存在,它們成為了制約發展中國家發展的關鍵問題。制度經濟學的興起讓發展經濟學從中得到借鑒。在這一階段,發展經濟學家以制度要素、知識要素為核心,借用各種技術性分析工具對發展中國家的問題進行了更深入的分析。雖然資本積累、技術引進和創新、產業結構變化、人力資本投資等資源因素仍應得到關注,但研究發現,同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制度要素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這些制度要素包括:“政府的組織與運營能力、社會的政治適應性、公平分配與再分配制度、規范與非規范的交換協議、激勵機制的設計等等”。經濟上成功的國家往往擁有一個有效的、穩定連貫的制度,因此發展中國家更需要制度創新、設計來滿足它們相當大的制度需求彈性。資源與制度,是發展經濟學研究框架與分析框架的兩個核心基點。
(二)關于發展廣告學的研究框架與分析框架的思考
發展經濟學的研究與分析框架可成為發展廣告學研究框架建立的重要借鑒。
1.資源問題的分析
同為資源問題,但經濟發展資源與廣告發展資源的資源要素卻是不同的。發展經濟學關注的資源問題,重在傳統經濟學重點關注的土地、人力、資本等重要的生產資源要素。然而就廣告發展而言,最基本的資源要素卻是經濟資源和市場資源,即經濟總量與經濟潛量,市場總量與市場潛量。其他還有企業資源、媒介資源和人力資源等。正是上述各重要資源要素占有的差異,造成世界各國各地區廣告業發展的不平衡。其實,世界范圍的廣告研究,早已開始關注類似的問題,諸如各國各地區廣告業發展核心競爭力問題的研究,所涉及的就是諸多資源占有的問題,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競爭優勢與比較優勢。資源問題的分析,毫無疑問應成為發展廣告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維度。
2.制度問題的分析
正如發展經濟學研究所經歷的一樣,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占有優勢,并不必然形成發展優勢與競爭優勢,這里有一個資源創新與資源優勢轉化的問題,這就涉及到制度。廣告發展同樣如此。西方發達國家,除美、德、法等國外,以英國為代表的廣告業的發展,日、韓包括臺灣廣告業的發展,印度、巴西、俄羅斯廣告業的發展,都值得我們從制度層面去思考。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廣告制度造成了不同的廣告產業發展現狀。制度經濟學以為,制度也是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制度安排的好壞,同樣直接影響生產效率。制度問題的分析,同樣應成為發展廣告學研究的又一重要維度。資源與制度,同樣是發展廣告學研究框架與分析框架建立的兩大基點。發展廣告學諸多問題的討論,都應置于此研究框架與分析框架之中。
三、發展廣告學的國家案例研究
在梳理發展經濟學的研究歷程時我們發現,國家或地區案例研究是發展經濟學研究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最基本的研究路徑。
(一)發展經濟學的國家案例研究
發展是一個錯綜復雜的過程,當我們在解讀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時,涉及到了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發展差異,以及對這種差異的解釋。由于各國的自然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傳統、社會經濟結構以及外部環境條件都有所區別,因此很難把全部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納入到一個統一的理論框架和模型結構中討論。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發展經濟學家就開始注重所謂“類型學”分析,即:“對不同的發展中國家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根據它們的具體情況,尋求不同的發展道路”。發展經濟學家試圖在國家或地區案例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比較分析、歸納整理和理論抽象,以此來修正過去研究存在的缺陷。這樣的研究就是要求經濟理論更加密切地與實踐相結合,實證的案例研究,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市場功能、市場與政府失靈和發展的政策效果研究將成為今后發展經濟學研究的主流。這種描述性與闡釋性的研究,都是宏觀層面的。需要指出的是,當經濟學從微觀走向中觀、宏觀時,經濟學依然遵循和謹守其實證研究的傳統。發展經濟學中的國家案例研究,在實踐和理論兩方面實現著傳統經濟學實證研究傳統在發展經濟學中的延續。
(二)發展廣告學的國家案例研究思考
如前文所提,發展廣告學重點研究的是世界廣告發展不平靜的問題。假如這一前提成立,世界廣告發展中的國家或地區的案例研究,似乎也應成為發展廣告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研究路徑。唯其如此,方能有效規避如此宏觀問題的研究過于空疏化,方能有效實現宏觀問題研究中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的互動,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的對接,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的對話。在中國內地發展廣告學問題正式提出之前,諸多內地學者就已開始著手于世界廣告發展的國家或地區案例研究,譬如:美國廣告業發展路徑與發展模式研究,日、韓廣告業發展路徑與發展模式研究,港、臺廣告業發展路徑與發展模式研究,等。這些典型國家或地區的案例研究,將成為今后發展廣告學研究繼續深入、拓展的基礎。當然,這些問題的研究,在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上都還存在諸多缺陷和不足,但內地學者在此方面的努力,卻是值得高度關注和重視的。
四、發展廣告學的中國問題研究
中國問題研究,自然是發展廣告學的題中應有之義,但并非像有學者所主張的只應注重中國問題的研究。一個學科的建立,自應有世界普適意義。如果發展廣告學只專注于本國問題研究,那就失卻其本應具有的更廣泛的學術價值。發展廣告學的中國問題研究,是發展廣告學典型的國家案例研究。只有各國學者都重視本國經驗的研究,才可能為發展廣告學的研究提供更為豐富的實證資源與實證經驗。遺憾的是,迄今為止的世界廣告研究,較少有學者展開本國廣告業的發展研究,在這一領域,中國大陸學者可以說是走在了世界前列。歐美的廣告研究,引領著世界廣告研究,但在研究內容上,僅局限于“廣告本體”,對廣告進行“產業”層面的研究,至今闕如。中國學者近年的廣告研究,從“廣告本體”推進到“廣告產業”,并在全球視域下,在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框架下,著重中國廣告產業的發展模式與發展路徑的研究,此應視為中國廣告學者對世界廣告研究的一大貢獻。中國廣告產業研究起步于2004年,通過對廣告產業相關研究論文整理后發現,至2011年底,中國廣告學者就此問題在廣告學、傳播學的重要期刊上達413篇。武漢大學、北京大學、上海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研究機構的廣告學者對此關注最盛。學者的關注視角主要集中在廣告產業發展升級、產業結構、產業制度、產業競爭力以及廣告市場研究這幾方面瑏瑡。廣告產業的研究既回應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也極大地拓展了世界廣告研究的范疇,豐富了世界廣告研究的內容。1979年,大陸廣告市場重開,30多年來持續高速增長,至2010年,大陸廣告市場已居世界廣告市場第三位。2012年,中國廣告市場營業額同比增長了30%以上,突破4000億元瑏瑢。然而大陸廣告產業卻存在低集中度和外資化傾向等嚴重問題。大陸廣告產業的現狀是:高度分散、高度弱小的本土廣告公司面對著強勢的外資廣告公司的競爭。經計算,大陸2010年廣告業行業集中度CR4=15%,CR8=22.41%,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HI=113,這些數值都表明大陸廣告市場是低集中度的競爭型市場。這樣的產業現狀為學者們多從制度安排的層面來檢討問題,并著力探求大陸如何發揮自身的后發優勢,選擇合理的發展模式與發展路徑,以期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超越提供了研究背景。廣告產業的研究既回應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也極大地拓展了世界廣告研究的范疇,豐富了世界廣告研究的內容。大陸學者此一領域的研究努力及其成果,堪稱世界廣告研究的一大重要貢獻。
五、結語
發展廣告學目前在大陸仍處建構之中,稚嫩和意見紛亂在所難免。但發展廣告學的研究,于廣告學學科的發展意義重大。問題既已提出,問題的解決一定也是可以期待的。
作者:張金海 陳玥 單位: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