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民族文學互通性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新疆是個多民族地區,新疆文學具有多語種、多文種的特點。包括文學在內的新疆各民族文化,最能體現中華民族文化一體多元的格局。以中華主流文化為坐標的新疆多民族文學研究,對于促進中華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加強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文藝路線和方針政策的指引下,新疆各民族文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文學研究也從無到有,逐步走向了學術化、規范化的道路。改革開放以后,新疆經濟社會的發展推動了文學藝術在內的整個區域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在這種有利的條件下,新疆各少數民族文學的創作與研究也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由于國家和地方對科研經費投入力度的增加,各高校與科研單位在新疆多民族文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尤其是各高校從學科發展的需要出發,將新疆多民族文學作為一門重要課題進行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新疆多民族文學研究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它還沒有完全成熟,存在丞待解決的問題。為了促進新疆多民族文學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應該考慮怎樣使多民族文學研究互相溝通、互相促進,怎樣共享多民族文學研究成果,怎樣構建更加合理的學科體系等一系列問題。這里本人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實踐經驗,根據當前的寶音達在學術會議上宣讀論文學術研究需要,就新疆多民族文學研究學術活動中重點關注和亟需解決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一、要準確定位、突出特色
新疆多民族文學是中國文學的組成部分。從地域概念來說,它又屬于中國西部文學的范圍。新疆多民族文學由漢、維吾爾、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錫伯、烏孜別克、塔吉克等用本民族語言創作的文學、回族以及各少數民族作家用漢語創作的文學構成。由于各民族共同生活在新疆這塊美麗的土地上,其歷史發展,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相同,因此各民族的文學雖有本民族的特點,但其基本屬性相同。所以我們將它確定為一個整體的、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的文學現象來看待。新疆多民族文學的突出特點是:多民族、多文化、多語種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的整體性的文學。根據文學產生和發展的普遍規律,任何一種文學都依賴于某種文化背景,它是由縱向的、橫向的、交叉的多種文化因素共同影響的產物。新疆多民族文學是在繼承中華民族主流文化和本民族文化傳統的同時,在新疆境內各民族文學的相互影響及東西方文化相互碰撞與交流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文學力求整體把握世界,從整體上反映人類或民族的生活內容。文學能把社會生活的某個方面整體地描繪出來,尤其是具有文化價值的內容在文學作品里被描寫得特別具體、生動。而且文學更加具體、集中、動態、系統地反映一個民族、一個時代、一個地域的文化特征。它不僅能反映出現存的文化,也能反映歷史各個階段的文化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新疆多民族文學里蘊涵著各民族傳統文化最優秀的成分。新疆多民族文學的話語、題材、主題、藝術形象、故事情節、情感抒發、環境描寫等廣泛反映了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習俗、民族性格、思想感情、審美追求等整體的歷史文化傳統與現實生存狀態。這種從文學作品的思想深處投射出的精神風貌構成新疆多民族文學的主要特性。文學的研究也應將其視為立足點,只要我們正確認識新疆多民族文學的性質,準確定位、突出特色,才能有效地進行這項工作,取得優異的成績。黑格爾曾說過:“每種藝術作品都屬于它的時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環境,依存于特殊的歷史的和其他的觀念和目的。”的確,每一個民族都生活在特定的時代、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中,環境對民族人文精神的構成產生重要作用。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在同一個自然環境中,那巍峨的雪山、茫茫的戈壁、人煙稀少的曠野等地理環境和干旱、寒冷等艱苦的自然條件培育了新疆人的粗獷、開朗、單純、善良、堅韌不拔的性格。新疆多民族文學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塑造的藝術形象中我們隨時都可以感受到這種特定的社會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獨特魅力。對于文學地方特色的形成和發展,自然環境的影響固然重要,但是生產力、生產關系、社會制度以及人際關系、人的精神狀態等人文社會環境的影響更重要。我們新疆歷來是多民族聚居區,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漢、維吾爾、哈薩克、蒙古、回、柯爾克孜等13個民族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兄弟般的社會關系。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飲食、居住、衣著、語言、生活生產方式等方面相互影響,形成了文化共性。民族間的文化交流與社會關系反映在文學作品里,形成了人文社會環境寶音達參加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2014年年會獨特的風景線。例如,蒙古族作家阿·圖爾巴都木的小說《“維吾爾”朝克蘇木》里的主人公——一位有豐富的生活和工作經驗的基層干部,朝克蘇木講維語如同講蒙語,開會時通常用維語發言,因此得了個綽號叫“維吾爾朝克蘇木”。這并不是個別現象,也不是作家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此類作品的研究不能離開新疆多民族聚居區的社會生活背景。有特色的文學現象才能吸引人們的注意,才能引起更多研究者的興趣。
二、要開拓視野、擴大影響力
新疆多民族文學是地域性文學,我們應該強調它的地方特色,但在文學研究上我們的視野卻不能局限于新疆范圍內,更不能受限于單個民族領域里。在新疆多民族文學研究領域里我們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出版的學術專著、立項的各類各級課題、各高校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科建設等一系列的成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然而,當我們把研究成果擺在整個中國文學研究的大環境中,就不難發現我們的成就只是初步的、有局限性的。而且新疆多民族文學研究內部也存在不平衡現象。具體的說,各少數民族文學的研究現狀、古典文學和現當代文學研究水平和成就都有不少差距。例如蒙古族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柯爾克孜族的英雄史詩《瑪納斯》等研究課題在國際學術界已形成相當的規模,在國內的影響力也比較大。但是當代文學研究的力量主要集中在疆內,學術成果也局限于本民族的范圍之內。我們的文學研究必須走出新疆,走向全國,必須面對全球化語境,面向世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靠各民族學者、專家的共同努力。就目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來看,新疆多民族文學研究也達到了一定的學術高度。問題在于,這些研究成果大多還局限于本民族的研究者與讀者范圍之內,其他民族的讀者不熟悉,或者根本不了解。在文學研究領域埋頭苦干是一件好事,但是自己的成就無法呈現于公眾面前,使其得到大家的認可這種現狀是需要改變的。因此我們要創造條件,利用最好的途徑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現在大家面前,這是一項不亞于研究工作本身的重要工作。新疆多民族文學在全國文學格局中的分量,地位,一方面取決于文學創作的發展水平,另一方面取決于文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文學創作與文學批評,或者說文學的實踐性探索和文學的理論性研究是文學事業騰飛的雙翼,對于文學活動的發展兩者同樣重要。有些人認為文學研究,尤其文學批評應該以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學發展水平為前提,文學創作的發展水平制約文學理論與批評的發展程度。這種觀點雖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絕對化地去理解文學創造與文學研究的關系。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一種辨證關系,某種意義上說,文學理論與批評的發展對整個文學活動的發展起著引領作用。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文學研究的作用與價值,不斷提高文學研究的水平,將新疆各民族的優秀文學作品介紹給更多的讀者,吸引更多的國內外學者投入到文學研究的領域。
三、要突破界限,實現“三個互通”
影響文學發展的因素很多,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經濟體制、社會制度、文化教育的發展程度、國家方針政策等等重大因素之外,還有一些人為的因素。有些客觀條件和問題單憑研究人員的能力無法解決的,但認識和觀念上的局限性憑我們的努力可以克服。我認為,新疆多民族文學研究實踐活動中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困擾著我們的思路,影響著我們前進的步伐:受學科的限制,觀察問題的視野和思考問題的方法不夠寬闊;受語言的制約,各民族文學與文學研究交流不夠暢通;受個人知識與觀念的限制,學者間的信息交流不夠有效。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為了把新疆多民族文學的研究水平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我們必須突破文學研究中存在的上述界限,實現“三個互通”。所謂“三個互通”,概括起來說就是:第一,打通學科間的界限,促使相近學科的互通。在文學研究中,依靠單一的文藝學方法是遠遠不夠的。要從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角度研究文學,使我們的研究成果更有深度和廣度。文學研究當然可以用文藝學和美學的基本原理去解釋文學發展的規律,但我們也可以運用心理學、文化學、人類學、民族學等多種學科的方法去解讀和闡釋文學作品中蘊涵的深層內容,使文學研究的視野更加廣闊、更具備學術性和科學性。這樣做可以拓展我們的理論空間,豐富我們的研究成果,同時也能擴展和提升學術成果的影響力。第二,打通語言的界限,促進各民族文學間的交流與互動,保障新疆多民族文學整體、全面的發展。新疆各少數民族作家詩人多以本民族的語言進行創作,文學研究活動也多以本民族語言進行。這是新疆多民族文學的特點,是黨和國家對少數民族文藝事業關心和支持的集中體現。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在當前全球化的形勢下,文學研究只停留在本民族的語境中是沒有發展前途的。我們必須面對未來,面對世界。盡可能地運用更多人使用的的國家標準語言文字去展現文學研究的成果,讓新疆文學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第三,克服固步自封,促進學術成果的廣泛交流。在新疆,各少數民族文學研究者大多數是本民族學者。研究活動與科研成果局限在本民族的范圍之內,其他民族的學者、讀者了解有限。因此加強各民族學者間的交流與合作尤為重要。少數民族學者在努力提高專業水平的同時,應重視將自己的學術成果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發表,交流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文學研究領域的領導和組織部門也應該建立一支理論知識扎實、綜合研究能力強、民族成分齊全、對外交流廣泛、具有很高的協作能力和奉獻精神的文學研究科研隊伍,大力推廣科研成果的分享宣傳。這是實現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事業蓬勃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途徑。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每個民族的文學也是中國文學大樹鮮艷奪目的花朵。新疆各民族文學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無論哪個民族的文學都不應是孤立的。新疆多民族文學在同一個社會環境中產生和發展,文學研究活動也面臨解決同樣的問題,達到共同的目標。新疆多民族文學研究是新穎的、充滿活力和希望的事業,大力發展新疆多民族文學研究是我們各民族文學研究者的共同目標。所以我們希望各民族同仁共同努力,為譜寫新疆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新篇章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黑格爾,美學(第一卷)[M].商務印書館,1979.
[2]阿·圖爾巴都木,城鎮蒙古人的故事[M].民族出版社,2004.
作者:寶音達 單位:新疆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