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媒介的文學傳播與互文閱讀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現代傳媒的發展,當代文學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對現代文學的傳播途徑進行拓展,使文學傳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并形成多媒介傳播的形式。但是多媒介的文學傳播下,使得文學傳播的作用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本文主要對多媒介的文學傳播以及互文閱讀進行分析。
關鍵詞:多媒介;文學傳播;互文閱讀
一、多媒介文學傳播
最早的文學傳播方式為口傳的方式,而口傳受記憶以及準確性等方面的影響,導致傳播的范圍有限,而且僅限于一些篇幅比較短的詩詞歌賦。而竹簡和絲綢本身價格昂貴,很多人都難以支付高額的成本。隨著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文學的傳播范圍越來越廣,近代文學的傳播開始利用雜志、報刊等進行傳播,文學的傳播范圍不斷的擴大,受益面也越來越大。而數字媒體的到來,使得文學傳播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介為文學的傳播呈現出新的傳播特點[1]。特別是互聯網媒介傳播,使得文學的存儲和傳輸更便捷,而且成本低,不會占用空間。但是互聯網媒介傳播中審查難度比較大,不僅有文學精品也包括一些平凡和低劣的習作,因此互聯網媒介雖然擴大傳播途徑,但是也使一些低劣之作混入其中。此外電視、互聯網等文學傳播途徑打破傳統文字傳播的單一方式,可以通過動態的圖片以及聲音等進行文學傳播,進一步擴大文學的影響力。電視、廣播以及互聯網等新媒介的出現使得文學作品呈現的形式發生巨大的變化,文學形式不斷的更新和涌現,而新媒體的出現是否會使舊媒介的發展受到限制呢?通過大量的事實證明,電子、數字媒介的出現,并沒有使書籍、雜志等媒介完全消失,而是以一種共存的形式存在。此外,新舊媒介互相補充和轉化,數字化的發展使得各種媒介都可以進行互相轉換,文學內容的可塑性更強。新舊媒介的轉換使得文學傳播途徑更合理、便捷。當前文學傳播中多媒介傳播的特點越來越明顯,在數字媒介的帶動下其他傳媒也獲得巨大的發展,重獲新的發展活力和生機,這也體現出新舊媒體的融合發展趨勢[2]。多媒體傳播和發展使得文學傳播進入春天,而不同傳播媒介的傳播作用不同。必須要明確不同媒介間的差異,了解文學的內涵,使文學傳播更合理。最理想的文學傳播方式應該是長久的傳播方式,包括時間和空間上的長久。而文學的長久傳播需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同時從讀者是否能夠讀懂方面來看,并不需要一味的迎合讀者的口味,比如很多經典的著作初讀生澀難懂,但是卻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實現長久傳播的效果。此外,文學作品的靈魂是作品本身的情感性和思想性,這樣的文學作品才是可以獲得長久傳播的基礎。
二、互文閱讀
多媒介文學傳播使得文學藝術不再是與生活脫離的,高高在上的藝術形式,而是社會的一種產物,與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藝術從實用主義方面理解,可以作為一種經驗,是通過人與自然間環境的作用和交涉形成的。而經驗并非是靜態的知識狀態,而是可以根據自身機體構造形成的一種動態形式。由于環境的變化到集體的反應和活動,使得生物不斷的接受和感受自身的行動結果。而動作與感受間關系則可以理解為經驗。從受眾角度發展的情況來看,多媒介文學傳播過程中,對閱讀的接受形式非常簡單和清晰,在閱讀文化構建中也能夠反映出這點內容,同時凸顯出互文閱讀的重要作用。從互文性理論的分析來看,所有文學作品形式都是對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轉化,文本間互相聯系和參考,逐漸形成一張巨大的文學網絡[3]。互文概念中文學寫作需要作為一個坐標體系,能夠進行橫縱向的發展。對一個文本的理解,不能僅從文本自身考慮,還需要結合其他相關的文本進行分析。多媒介文學傳播中,互文閱讀方式的種類比較多。包括語言與圖像,廣告與文學等方面的互文。影視以及網絡等傳播媒介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文學作品被搬上大熒幕,文學讀圖形式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這種情況下使眾多學者開始擔心文字閱讀會被取代,而針對這種情況主要的解決對策為互文閱讀。對于相同類型的文本,可以結合語言和圖像文本進行參照閱讀。圖像文本為讀者提供更直觀、形象的閱讀形式,有利于讀者對閱讀內容的接受。但是圖像文本閱讀卻無法體現出語言閱讀的韻味,因此通過互文閱讀方式有利于使不同閱讀形式相互促進和發展,發揮各自的優勢為讀者提供更合理的閱讀方式。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當前文學傳播途徑也呈現出多媒介的傳播趨勢,在多媒介的傳播形式下人們接觸文學作品的機會更多,形式更多樣,但是不同媒介文學傳播途徑和作用不同,為了更好的發揮不同媒介的傳播作用和優勢,需要強調互文閱讀,互文閱讀方式使不同媒介文學傳播都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通過彼此間的取長補短為讀者提供更科學的閱讀方式,有利于作者對文學作品的全面、深入了解。
參考文獻:
[1]孫北北.多種傳播渠道推動中國文學走出去[J].參花,2019(3):111-112.
[2]魏國強,王永進,張玉梅.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類型文學傳播研究[J].出版廣角,2018(21):52-54.
[3]李強.新媒介文化語境下女性文學發展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8(27):54-55.
作者:郭麗萍 陳享姿 單位:長沙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