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院公共管理中職能履行問題及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醫療改革的時代背景下,要想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就不能夠僅將目光放在醫療技術優化上,還要將目光放在公共管理職能的發揮上。但是由于受到刻板工作思維的影響,缺乏對公共管理的重視程度,使得工作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有待改善。在這篇文章中,將會以公共管理職能為核心出發點,在充分考慮醫院實際和時代背景的前提下,系統性闡述我國現階段醫院公共管理工作中的問題與不足之處,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優化改進措施,以此來補足傳統模式中的短板。
關鍵詞:醫院;公共管理;職能
引言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必然會產生更多的醫療需求。醫院作為醫療領域的“頂梁柱”,必然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職責,肩負更大的醫療壓力。在此情況下,如果繼續沿用傳統工作模式,忽視公共管理職能的發揮,必將形成強烈的“木桶效應”,短板與瑕疵更加突出,成為影響醫療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的關鍵阻礙因素。唯有系統化梳理醫院公共管理體系,清除其中的缺陷,補足其中的短板,將其職能充分發揮出來,才能夠為我國的醫療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一、我國現階段醫院公共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
1.缺乏對公共管理的重視程度
在當代經濟社會中,要想做好任何一項工作內容,都離不開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而這些,都必須建立在上層領導重視的基礎上。但是在醫院內部,由于醫療機構的特殊性,必然會將“救死扶傷”當作核心目的,這就為部分醫院過分突出本職工作埋下了伏筆,缺乏對其他工作的重視程度,認為其他工作之所以存在,僅僅是作為醫療工作的輔助。在此理念的指導下,醫院資金過度流向了醫療工作,采購最前沿的醫療設備,學習最先進的醫療技術,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一旦資金流入過度,此消彼長之下,必將縮減其他工作的投入資金,公共管理工作所能夠獲得的人力物力支持有所縮減[1]。
2.公共管理制度不健全,所賦予的權威性較弱
我國現代醫療事業起步較晚,盡管在黨和國家的支持下,借助經濟建設的“東風”,在十分短暫的時間內取得了技術飛躍和體量膨脹,但是因為缺乏時間積累和文化底蘊,還沒有打磨出十分完善的制度體系,在細微方面還存在一些瑕疵與弊端。就公共管理制度而言,一方面,未能給予公共管理人員過多的權限,無法及時遏制醫院內部的不正之風,特別是在當下,受到互聯網多元環境的影響,人心更加浮躁,問題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醫療體驗;另一方面,在經濟轉型的浪潮之下,醫院作為事業單位所受影響較少,但依舊有所轉變,最明顯的地方就在針對醫護人員的績效評價機制上,過度強調為醫院獲取經濟效益的高低,忽視了本身所應承擔的社會職責[2]。
3.公共管理職能劃分不明確
在任何一項工作中,從開始到結束,都需要一線人員的參與和支持。但是對于醫院公共管理這類大型項目來說,所參與的機構更加復雜,所參與的人員數量更加龐大。如果不能夠明確各自的職責,一方面各個機構、各個人員不知曉本職工作的具體范圍,不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不僅會在較大層面上拖累工作進度,更會將工作搞成一團亂麻;另一方面,當工作出現問題,需要追究到個人的時候,往往會陷入到互相推諉的尷尬境地,不僅造成工作“內耗”,更是無法及時有效解決問題。[3]
4.部分公共管理人員能力素養不匹配
高素質人才作為社會優質資源,不僅能夠憑借自身的遠見卓識,為工作指明正確的發展方向,還能夠依托于自身強大的執行性,保障工作進程穩步推進。但要做到這一點,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人才能力與工作需求相匹配。唯有如此,才能夠產生1+1>2的效果。反之,如果兩者之間不匹配,不僅會產生事倍功半的工作效果,還很可能會造成諸多負面影響。遺憾的是,由于醫院晉升機制和招聘機制存在瑕疵,所吸納到公共管理機構的人員雖然普遍擁有較高的能力素養,但卻面臨與工作需求不匹配的難題,為公共管理職能的發揮造成了阻礙[4]。
5.部分公共管理人員缺乏工作積極性
根據調查研究結果表明,部分醫院公共管理人員缺乏工作積極性,消極對待工作活動,導致職能發揮不足。之所以出現這一現狀,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導致的,一方面評價機制不成熟,未能建立有效的激勵措施和懲戒措施,既無法激發出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促使其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工作活動中去,也無法有效消除員工的懈怠情緒,使得員工消極對待工作任務;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服務意識匱乏,從教育體系到工作培訓,都是圍繞提高人員能力展開的,沒有對服務意識培育和職業道德培養表達出足夠的重視程度[5]。
二、醫院公共管理職能進一步發揮的有效措施
1.加強醫院內部對公共管理的重視程度
首先,應當做好宣傳工作,幫助醫院員工意識到公共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僅可以充分借助上層領導人員的支持與幫助,還能夠獲得基層員工的一致認可,在最大程度上為公共管理工作的展開消除阻力;其次,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醫院可以組織相關人員前往其他機構進行參觀考察,站在一個客觀的立場上,更加公平公正地評判對方公共管理工作的得失,更加細致入微地反思對方公共管理工作的優缺點;最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可以在內部開設“試點”,觀察實施情況和實施效果,待取得一定成果后,再在醫院內部大范圍推廣起來[6]。
2.健全制度體系,強化公共管理執行力
健全的制度體系,是一切工作內容順利開展的核心保障。在建設公共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首先,要根據實際情況,遵循“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結合先進的理論體系,并且要考察多家醫院的規章制度,綜合考慮后制定出最具現實意義的公共管理制度;其次,僅將制度制定出來還不行,要想充分發揮先進制度的作用,就必須要保障規章制度能夠貫穿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去,這就需要賦予公共管理人員更多的權利,使其擁有更加強大的執行力[7]。
3.梳理工作體系,明確各自職責
首先,要系統化梳理工作體系,建立起一個簡潔的線性管理網絡,保障各項工作內容有條不紊地展開,全力避免“令出多門”問題的出現,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公共管理效率,還能夠有效降低內耗;其次,要將責任明確到個人,讓每一個員工都能夠明確自身的工作范圍,從而充分發揮出員工的能力,并將其轉化為工作發展潛力,促使工作質量進一步提高;最后,還要建立大眾反饋機制,讓大眾群體對公共管理人員的行為進行評分,以此敦促公共管理人員更加認真地開展各項工作。
4.加強團隊建設,提高人員素養
首先,招聘機制是選拔人才的重要通道,也是源源不斷為團隊注入新鮮活力的重要途徑,唯有進一步優化招聘機制,才能夠從“源頭”上提高團隊整體素養,通過提高招聘待遇,可以吸引更加優秀的高素質人才前來應聘,通過細化招聘條件,可以篩選出與工作需求更匹配的人才;其次,進一步健全內部培訓計劃,通過考察行業前沿動態,有選擇性地增設培訓項目,不斷提高公共管理員工的能力素養,并使其與時代發展相協調,并且,也可以開展“老帶新”活動,讓老員工帶領新員工熟悉工作環境,了解工作內容,從而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投入到正常的工作活動中去;最后,應當將晉升機制與評價機制相掛鉤,將評價結果當作人員晉升的重要參考,從而讓有能力的員工走上更高的工作崗位[8]。
5.多種手段并行,激發員工積極性
首先,最有效的激勵手段就是績效評價機制,通過制定出更加合理的績效評價機制,最大程度上激發出員工的參與熱情,調動起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其次,要構建良好的醫院氛圍和工作環境,人是一種社會生物,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周邊環境的同化與影響,如果能夠構建出一個飽含工作熱情的內在環境,即便部分員工存在懈怠情緒,也會被周邊同事的工作熱情所帶動,反之,如果工作環境寬松,醫院文化松散,即便是一個勤勞肯干的員工也會被環境所拖累;最后,要在內部培訓計劃中添加服務意識培養項目,從而從根本上糾正部分員工錯誤的思想觀念,幫助其形成正確的服務態度。
三、結語
總的來說,進一步深化醫院公共管理職能,對于醫療事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意味著醫療體系的最后一塊短板將被補足,有助于醫療服務質量的整體性提高。既是新時代來臨的必然要求,也是醫療實力提升的內在訴求。唯有如此,才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其提供最佳的醫療服務。但是在現實實際中,醫療改革不僅是對舊有弊端的革新,更是一種開創性舉動,需要構建出全新的醫療體系。要做到這一點,還需要無數醫療人員和公共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共同摸索。
【參考文獻】
[1]龍玉嬋.協作性公共管理視角下公立醫療集團管理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7.
[2]徐芳.基于協作性公共管理的公立醫院醫療服務質量管理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5.
[3]董曉明.醫改背景下我國公立醫院管理問題與對策[D].黑龍江大學,2016.
[4]孟翔飛.新公共管理視角下新疆縣級醫院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研究[D].新疆農業大學,2015.
[5]李成.新醫改背景下B市M醫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D].內蒙古農業大學,2020.
[6]鄒妍.新醫改背景下Q市中醫醫院深化精細化管理研究[D].燕山大學,2019.
[7]李欣.新公共管理視閾下公立醫院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7.
[8]李靜.醫療大數據管理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8.
作者:李燕 單位:青海民族大學